三国演义里为什么现在的人都偏爱刘备这边?
展开全部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解析:
这和罗贯中先生的思想是有关的:1罗贯中生活的时代距三国较久远,会受到如诸葛亮的《前出师表》这样的忠君思想的影响。古代有2忠思想:1忠父2忠君。你想一想,诸葛亮所在的刘备集团具有这样的高风亮节,令谁不感叹一番呢?而曹操集团的故事里,我们何时读到曹操及其部下的忠君、忠父的事情呢?所以原因1是罗贯中生活时代的影响所造成2与罗贯中的身世有关。罗贯中一生命运多舛,曾被一些人看好前途,却因为种种原因而遭到冷遇被打发回家。这时,他会像很多读书人一样把受到刘备重视的诸葛亮视为偶像,成为他的“粉丝”。他一生没有完成的梦想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实现,所以,因为喜欢诸葛亮而转为喜欢刘备集团。3人物影响。苏东坡先生说:“在酒馆里,会有许多说评书的说到三国,听到曹操胜利,人们会哭。听到刘备胜利,人们无不拍掌称好。”在人们的影响下,罗贯中先生也与他们产生了同样的情怀。所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力捧刘备。《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与曹操
看过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的人,大多会为刘备集团的悲剧结局感到惋惜不已,于是会明显的表现出“尊刘抑曹”的倾向。作者将正义、真诚或者说真、善、美给予刘备集团,而把邪恶、奸诈或者说假、恶、丑抛给曹操集团,千百年来,作者的这种倾向深入人心。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负责保护刘备妻小的赵子龙“单骑救主”,当突出重围后的赵云将阿斗双手奉给刘备时,刘备却一把将阿斗摔到地上,说:“为此孺子几损吾一员大将。”这正是“刘备摔儿子——邀买人心”的形象写照。在入川的过程中,小说多次地描写到刘备“高尚”的道德理念和军事政治利益间的矛盾。作者的办法是让庞统来唱白脸,而让刘备来唱红脸。当庞统、法正二人“劝玄德就席间杀刘漳,西川唾手可得”时,但“二人再三说之,玄德只是不从”。刘备曾对庞统说:“季玉是吾同宗,诚心待吾,更兼吾初到蜀中,恩信未立,若行此事,上天不容,下民亦怨。”刘备的意思,此事不是不可以做,正如毛宗岗所说:“玄德不欲杀刘漳,亦为收民心耳。先收民心而后取西川,此是玄德主意。”作者要维护刘备“仁君”形象,而其吞并西川,击灭宗室刘漳的情节又无法回避。刘漳投降一节,更是将刘备的虚伪推到顶点——玄德出塞迎接,握手流涕曰:“非吾不行仁义,奈势不得已也。”
与刘备相比,在多数人眼中曹操是个嗜杀成性,胡作非为的“奸雄”,而不是英雄。曹操曾打过黄巾起义军,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不光彩的一页,但是不是打过农民起义军的曹操就应受后人的咒骂?在东汉末年打过黄巾军的不只是曹操一人,刘备、孙坚和其他人都打过。我觉得,曹操虽然打过黄巾起义军,却没有违背黄巾起义的目的——人民要土地与粮食。攻破黄巾军与兴屯田中间虽隔三年,在这三年当中那“男女百余万口”的黄巾农民可以自由地去垦荒,屯田政策付诸实施后,他们就有了土地可以“足食”了。值得一提的是,曹操还将黄巾军进行了组织化,于是“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这就是曹操起家的武力基础,就如汉光武打破了铜马,而被铜马起义军拥为“铜马帝”一样,曹操被拥戴成为了青州兵的领袖。我们可以想想:如果曹操完全是嗜杀成性、胡作非为的人,那几十万的青州兵、百多万的农民,怎能会听他指挥呢?当然,曹操也有犯错误的时候,错杀过好人,比如他把华佗杀了,这些总是不应该的。
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应从历史的发展趋势上全面来看,特别要看他对于当时的人民有无贡献,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有无贡献,是否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曹操曾平定乌桓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毛主席的一首《浪淘沙》中也提到:“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生前虽没有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但在他死后不足五十年,终于由他组织起来的力量统一了中国,这却是无可动摇的历史事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历史上的曹操,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与曹操给后人留下的却是更多的思索。
解析:
这和罗贯中先生的思想是有关的:1罗贯中生活的时代距三国较久远,会受到如诸葛亮的《前出师表》这样的忠君思想的影响。古代有2忠思想:1忠父2忠君。你想一想,诸葛亮所在的刘备集团具有这样的高风亮节,令谁不感叹一番呢?而曹操集团的故事里,我们何时读到曹操及其部下的忠君、忠父的事情呢?所以原因1是罗贯中生活时代的影响所造成2与罗贯中的身世有关。罗贯中一生命运多舛,曾被一些人看好前途,却因为种种原因而遭到冷遇被打发回家。这时,他会像很多读书人一样把受到刘备重视的诸葛亮视为偶像,成为他的“粉丝”。他一生没有完成的梦想在诸葛亮身上得到了实现,所以,因为喜欢诸葛亮而转为喜欢刘备集团。3人物影响。苏东坡先生说:“在酒馆里,会有许多说评书的说到三国,听到曹操胜利,人们会哭。听到刘备胜利,人们无不拍掌称好。”在人们的影响下,罗贯中先生也与他们产生了同样的情怀。所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力捧刘备。《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与曹操
看过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的人,大多会为刘备集团的悲剧结局感到惋惜不已,于是会明显的表现出“尊刘抑曹”的倾向。作者将正义、真诚或者说真、善、美给予刘备集团,而把邪恶、奸诈或者说假、恶、丑抛给曹操集团,千百年来,作者的这种倾向深入人心。
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负责保护刘备妻小的赵子龙“单骑救主”,当突出重围后的赵云将阿斗双手奉给刘备时,刘备却一把将阿斗摔到地上,说:“为此孺子几损吾一员大将。”这正是“刘备摔儿子——邀买人心”的形象写照。在入川的过程中,小说多次地描写到刘备“高尚”的道德理念和军事政治利益间的矛盾。作者的办法是让庞统来唱白脸,而让刘备来唱红脸。当庞统、法正二人“劝玄德就席间杀刘漳,西川唾手可得”时,但“二人再三说之,玄德只是不从”。刘备曾对庞统说:“季玉是吾同宗,诚心待吾,更兼吾初到蜀中,恩信未立,若行此事,上天不容,下民亦怨。”刘备的意思,此事不是不可以做,正如毛宗岗所说:“玄德不欲杀刘漳,亦为收民心耳。先收民心而后取西川,此是玄德主意。”作者要维护刘备“仁君”形象,而其吞并西川,击灭宗室刘漳的情节又无法回避。刘漳投降一节,更是将刘备的虚伪推到顶点——玄德出塞迎接,握手流涕曰:“非吾不行仁义,奈势不得已也。”
与刘备相比,在多数人眼中曹操是个嗜杀成性,胡作非为的“奸雄”,而不是英雄。曹操曾打过黄巾起义军,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不光彩的一页,但是不是打过农民起义军的曹操就应受后人的咒骂?在东汉末年打过黄巾军的不只是曹操一人,刘备、孙坚和其他人都打过。我觉得,曹操虽然打过黄巾起义军,却没有违背黄巾起义的目的——人民要土地与粮食。攻破黄巾军与兴屯田中间虽隔三年,在这三年当中那“男女百余万口”的黄巾农民可以自由地去垦荒,屯田政策付诸实施后,他们就有了土地可以“足食”了。值得一提的是,曹操还将黄巾军进行了组织化,于是“受降卒三十余万,男女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这就是曹操起家的武力基础,就如汉光武打破了铜马,而被铜马起义军拥为“铜马帝”一样,曹操被拥戴成为了青州兵的领袖。我们可以想想:如果曹操完全是嗜杀成性、胡作非为的人,那几十万的青州兵、百多万的农民,怎能会听他指挥呢?当然,曹操也有犯错误的时候,错杀过好人,比如他把华佗杀了,这些总是不应该的。
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应从历史的发展趋势上全面来看,特别要看他对于当时的人民有无贡献,对于整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有无贡献,是否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曹操曾平定乌桓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毛主席的一首《浪淘沙》中也提到:“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生前虽没有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但在他死后不足五十年,终于由他组织起来的力量统一了中国,这却是无可动摇的历史事实。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历史上的曹操,确实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与曹操给后人留下的却是更多的思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