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时期罗马壁画的特点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罗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邦,逐渐发展成控制整个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共和国,最后扩展为统治整个地中海地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颠,北包括高卢,南至埃及和北非,罗马帝国一直延宕至公元15世纪,这期间,分化、整合;整合、分化,直到拜占庭王朝——东罗马帝国消亡,整整进行了一千余年。这样一个多民族、大一统的帝国,又有着上千年的演化历史,反映在文化与艺术上,必然是多民族文化与艺术的融合。
古罗马文化是在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古罗马文化与艺术,主要繁荣于共和末期和帝国时期,古老的意大利土著文化,深受伊达拉里亚文化的影响。伊达拉里亚人早在公元前8—3世纪,就创造了拱券建筑和具有东方风格的装饰壁画,以及有力而写实的雕刻,这些对古罗马艺术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古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古希腊人征服。古罗马人是古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摹仿者。古希腊艺术对古罗马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民族特点,古罗马艺术也有其不同于古希腊艺术的独特之处。相比之下,罗马人的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在内容上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古罗马文化与艺术的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壁画、肖像雕刻方面。
一、罗马时期建筑风格特征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 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服务的建筑,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等等。这些建筑几乎全是直接为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在艺术风格方面,它们也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崇高,但已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了,而是现实人生的一种“合 宜”,是经济繁荣,和平安定,和追求现实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还直接与某种“悲剧”情绪相联系,如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它那完美、和谐、崇高的造型,因与其功能性的悲剧意味相联系着,是沐浴着奴隶血泪的一种崇高,所以,使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像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这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最大区别。至于另一些世俗的建筑,如卡拉卡拉浴场,它那和谐、完美而又雄伟的风格,也主要来自于世俗的情感,而不是来自理想主义的神圣意识。
在具体建筑的造型风格方面,古罗马的建筑也是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革新、发展了它。如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则围绕着壁柱。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古罗马人更是极大地革新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式,将古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这种拱券结构因经济、实用,且审美效果也很好,故不仅应用于神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如道路、桥梁、输水道、港口、剧场、住宅、仓库和下水道等。从而使许多雄伟建筑在表现和谐、完美、崇高的同时,具有了一种明显的“圆”味。但同时,古罗马的建筑又在造型方面有意识地借鉴和继承了古希腊建筑造型的一般特点,特别是柱廊的使用,常常鲜明地表现出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建筑的承继关系。例如古罗马的潘泰翁神庙(又称万神庙),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带穹顶的巨大的混凝土圆桶,这种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而在它的大门入口处,又靠着一个典型的古希腊的柱廊,柱廊由八根科林斯柱式组成,它的上面则是一处三角形的山尖。整个建筑活脱脱地显示着古罗马建筑继承与创新的形象。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 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 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二、古罗马卓越的肖像雕刻和装饰艺术
罗马人在肖像雕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罗马人从很早期就有祖先崇拜的风俗,他们为死者作雕像,收藏在家里。在举行新的葬礼时,再把所有的祖先肖像搬出来参加仪式。所以罗马人早期的肖像雕刻以自然主义的逼真为特点,艺术水品不高。
共和国末期,罗马征服了希腊,希腊雕刻艺术对罗马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影响。罗马肖像开始走向形式的多样化、艺术性的概括和表情的生动。为数众多的《奥古斯都像》是受希腊理想化风格影响的典型例子。雕刻家把矮小跛脚、体弱多病的奥古斯都表现成高大健美的统帅,具有运动员一般的体期和英雄期概。他的脸庞也在形似的基础上理想化了,接近希腊雕刻一般的完美。几十座肖像都无一例外的美化,有的将他塑造成战神,有的将他塑造成英雄或美少年。
罗马帝国时期,肖像雕刻中写实风格流行,出现了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的肖像。《卡拉卡拉像》表现了一个凶狠紧张而又冷酷无情的暴君面孔,紧皱的眉头和空虚的眼神中流露出不安的心情,扭转的头部强调了紧张和暴戾的性格。《马可•奥勒留骑马像》是一个具有斯多噶哲学思想的君主肖像。他的脸部带有哲理性的思索,具有颓废、消极、静观的色彩。因为这一明显的特点符合基督教的学说,这座青铜像在中世纪得以保存下来。它对以后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帝国晚期,在极度的政治、经济矛盾不安中,肖像雕刻风格走向更为写实的道路,出现了大量各种不同的面孔:凶恶的、狡诈的、粗鲁的、惊惶不安的……体现出罗马人这时候的典型性格是:外表形象的粗鲁、内在精神的高度紧张。
罗马浮雕具有记事、写实的特征,其最突出的代表作是图拉真纪念柱浮雕。它详尽地叙述了图拉真皇帝亲自率军征服达契亚人的全过程。这些事件和情节是当作史实来记载的,不论是人物服装还是征服城市的过程都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在这两千多人物的长卷式浮雕中,艺术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手法,出色地处理了情节繁琐、层次复杂、人物众多的构图。
罗马的公室及富豪之家,拥有成百的艺术品及其他的装饰品。地板常常是杂色的大理石,家具都有非常优异的设计及工艺技巧,桌子、椅子、凳子都由耐久性的物质制成,装饰极为豪华。木料、象牙、大理石、银、铜及金等材料都经过非常细密的加工及磨制,铜制的火盆暖着屋子,青铜吊灯则照亮了房间,镜子也是铜的,浮雕或镌刻着花式或神话的图案,有时制成横或直的凹形或凸形,把反射出来的人形改变成可笑的瘦长或胖圆形。
银器用品在中层以上家庭中已经是很普遍了。1895年,考古学家在一座别墅的水池中发现了数量可观的银器收藏品,显然是有人在公元79年躲避维苏威(Vesuvius)火山爆发时把它们储藏在那里的。其中16只银杯中,有一只还看出一个几近完美的单叶(Simple foliage)图样,有两只表示着高浮雕的骨架,另1只上面的图画是奥古斯都在战神及爱神之间加冕登基,表示两者都是人类的敌神;最可笑的是斯多喝派的鼻祖芝诺,讥讽地指着伊壁鸠鲁,后者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在块蛋糕,同时有一只猪,前足立起,彬彬有礼地想讨取一份。
在那个时代,至少在一只手指上戴1枚戒指是社交所必需的,少数的花花公子每只手指都戴戒指,而不只戴一枚戒指,这些戒指都用从非洲及阿拉伯、印度输入的宝石雕刻而成的。罗马人用戒指做私人的印章,他们喜欢使印章有独特的设计,因此当时玉石的雕刻已达到一种难以企及的程度。
同时,各式各样的陶瓷艺术品也充斥意大利的家庭。这时制造艺术玻璃的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在庞贝遗址发现的"蓝玻璃花瓶",描绘出酒神在为葡萄成熟而开的庆祝宴会上的优美活动。提比略在位时,吹玻璃的艺术也传入了罗马,很快便制造出了杂色的小玻璃药瓶、杯子、碗及其他精美的制品,并使它们一度成为艺术收藏家及百万富翁们心爱的"猎物",尼禄在位时,曾付出6000银币买了2个小的吹玻璃杯。从亚洲及非洲输入的"萤石"花瓶的价格则更昂贵。奥古斯都虽然把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的金盘子熔化掉,但是却把她那萤石玻璃制成的杯子珍藏了起来。尼禄则为那样一个杯子付出了100万银币。总而言之,罗马人在制玻璃方面至今举世无双。
古罗马的装饰与雕刻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
三、古罗马的壁画艺术风格特征
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镶嵌画和壁画。早期绘画多记载具体历史事件,用来装饰公共场所和住宅,这种叙事性绘画保存下来的很少。公元79年,由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火山灰埋没了庞贝等三个意大利城市。18世纪庞贝城被发掘出来,其中保留了大量壁画,根据这些壁画,罗马壁画被划分为第一、二、三、四庞贝风格。第一风格即用色彩涂绘建筑细部;第二风格是直接在墙上描绘建筑细节,用透视造成更宽敞的空间幻觉,并穿插以情节性绘画,《密祭》就属于这一风格;第三风格强调墙的平面性,并绘以精致的静物;第四风格将透视效果。
古代的游客在罗马的寺院、住宅、回廊及剧场中,发现的绘画甚至比雕塑更为普遍。当然,这时的绘画艺术只局限在壁画等方面。由于维苏威火山的喷发,才为我们在庞贝留下了大约3500幅壁画。有一幅壁画,画着狄奥尼修斯突然袭击安睡中的阿里娅德涅(Ariadne);另一幅画着赫尔墨斯安静地望着火神被绑在苦刑轮子上;还有一连串的幽默壁画,画着无忧无虑的丘比特,滑稽地模仿着庞贝的工业。这些人形画得栩栩如生,人体的色彩至善至美。
艺术鉴定家如果要了解古代意大利绘画艺术的性质,划分它的时期与风格,都要去参考庞贝时期的绘画。
有一个时期,罗马的壁画是模拟一栋建筑,或者画它的正面,或者画它的柱子,人们看见的柱子仿佛是从里面向外看的,空旷的乡野被画在柱子与柱子之间。用这种方法,艺术家使人有置身于一个没有窗子的房间的感觉,室外是凉爽的树木与花卉、原野与溪流、驯良的动物。居民只要在屋里对着墙看,便可想像到身处于一处花园之中,可以垂钓、泛舟、狩猎或养鸟,乐在其中,而不受季节的限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罗马绘画艺术的水平。
例如古罗马:庞贝壁画风情款款,古罗马庞贝城的建筑墙面,在各个时期使用的是不同的材料。多数建筑物是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时期内建造的。其时,在墙上制作壁画前,须涂刷多层灰泥。涂灰泥是一道重要工序,一般在豪富宅第,墙上的灰泥有十层之多,灰泥中还掺有捣碎的砖末。
我们可以从一些庞贝壁画上看到这种建筑工匠在墙上涂灰泥的情景:工匠们先在灰泥上勾出轮廓(出土的几幅壁画,有的仅打出轮廓,未来得及上画稿),然后上色。所用的颜料大多采用意大利本土的矿物质,如朱砂、赭石、锡埃纳土黄、碎淳岩等,用生石灰作粘合剂(生石灰易溶于水,从空气中吸收碳酸气,变成不溶解的碳酸钙,使颜料成分得以粘固)。学者们还发现壁画家常采用有机物作颜料,如蛋黄、蛋白、乳浆等(乳浆可用于粘合庞贝蓝或称玻璃蓝、深黑等色)。
这里的一幅《珀耳修斯与安德洛墨达》,所用的颜色就十分鲜艳,它出土于庞贝城,据考证,发现是从公元前4世纪尼基壁画复制下来的,故属于公元1世纪。现归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收藏。
《珀耳修斯与安德洛墨达》这一题材也出自希腊神话:埃塞俄比亚国王的女儿安德洛墨达,被吃人的海怪挟持,并说这是执行神的指示。英雄珀耳修斯在归途中经过巨岩上空,发现巨岩上锁着安德洛墨达,便下去杀死了海怪,救出了美人,并娶安德洛墨达为妻。壁画描写的正是英雄救出美人的时刻。珀耳修斯一手提着海怪的首级,一手扶起美人要离开巨岩。
当年与庞贝城同时毁灭的另一古城赫库兰尼姆,经发掘也藏有许多精湛的壁画。这些壁画都以希腊神话为题材。尽管还带有一定程度的摹仿希腊绘画的特色,但从人物的造型与衣服的褶纹表现看,这位画家有着娴熟的绘画技巧,明暗浓淡与色泽的变化,在庞贝的壁画遗迹中是属于高明的。有的学者说它是希腊壁画的摹制品,可能是指形象的特征。我们觉得如此流畅的艺术表现,应该说,摹制者至少在艺术修养上不比古希腊壁画家差,相反,倒是比前者更懂得画理一些。本答案转自百度百科。
古罗马文化是在伊达拉里亚人和希腊人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古罗马文化与艺术,主要繁荣于共和末期和帝国时期,古老的意大利土著文化,深受伊达拉里亚文化的影响。伊达拉里亚人早在公元前8—3世纪,就创造了拱券建筑和具有东方风格的装饰壁画,以及有力而写实的雕刻,这些对古罗马艺术具有强有力的影响。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古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古希腊人征服。古罗马人是古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摹仿者。古希腊艺术对古罗马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由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民族特点,古罗马艺术也有其不同于古希腊艺术的独特之处。相比之下,罗马人的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在内容上多为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古罗马文化与艺术的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壁画、肖像雕刻方面。
一、罗马时期建筑风格特征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 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 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服务的建筑,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等等。这些建筑几乎全是直接为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在艺术风格方面,它们也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崇高,但已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了,而是现实人生的一种“合 宜”,是经济繁荣,和平安定,和追求现实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还直接与某种“悲剧”情绪相联系,如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它那完美、和谐、崇高的造型,因与其功能性的悲剧意味相联系着,是沐浴着奴隶血泪的一种崇高,所以,使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像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这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最大区别。至于另一些世俗的建筑,如卡拉卡拉浴场,它那和谐、完美而又雄伟的风格,也主要来自于世俗的情感,而不是来自理想主义的神圣意识。
在具体建筑的造型风格方面,古罗马的建筑也是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革新、发展了它。如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4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则围绕着壁柱。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中的结构体。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古罗马人更是极大地革新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式,将古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这种拱券结构因经济、实用,且审美效果也很好,故不仅应用于神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如道路、桥梁、输水道、港口、剧场、住宅、仓库和下水道等。从而使许多雄伟建筑在表现和谐、完美、崇高的同时,具有了一种明显的“圆”味。但同时,古罗马的建筑又在造型方面有意识地借鉴和继承了古希腊建筑造型的一般特点,特别是柱廊的使用,常常鲜明地表现出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建筑的承继关系。例如古罗马的潘泰翁神庙(又称万神庙),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带穹顶的巨大的混凝土圆桶,这种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而在它的大门入口处,又靠着一个典型的古希腊的柱廊,柱廊由八根科林斯柱式组成,它的上面则是一处三角形的山尖。整个建筑活脱脱地显示着古罗马建筑继承与创新的形象。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 五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但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 的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公元四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 十五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
二、古罗马卓越的肖像雕刻和装饰艺术
罗马人在肖像雕刻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罗马人从很早期就有祖先崇拜的风俗,他们为死者作雕像,收藏在家里。在举行新的葬礼时,再把所有的祖先肖像搬出来参加仪式。所以罗马人早期的肖像雕刻以自然主义的逼真为特点,艺术水品不高。
共和国末期,罗马征服了希腊,希腊雕刻艺术对罗马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影响。罗马肖像开始走向形式的多样化、艺术性的概括和表情的生动。为数众多的《奥古斯都像》是受希腊理想化风格影响的典型例子。雕刻家把矮小跛脚、体弱多病的奥古斯都表现成高大健美的统帅,具有运动员一般的体期和英雄期概。他的脸庞也在形似的基础上理想化了,接近希腊雕刻一般的完美。几十座肖像都无一例外的美化,有的将他塑造成战神,有的将他塑造成英雄或美少年。
罗马帝国时期,肖像雕刻中写实风格流行,出现了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的肖像。《卡拉卡拉像》表现了一个凶狠紧张而又冷酷无情的暴君面孔,紧皱的眉头和空虚的眼神中流露出不安的心情,扭转的头部强调了紧张和暴戾的性格。《马可•奥勒留骑马像》是一个具有斯多噶哲学思想的君主肖像。他的脸部带有哲理性的思索,具有颓废、消极、静观的色彩。因为这一明显的特点符合基督教的学说,这座青铜像在中世纪得以保存下来。它对以后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帝国晚期,在极度的政治、经济矛盾不安中,肖像雕刻风格走向更为写实的道路,出现了大量各种不同的面孔:凶恶的、狡诈的、粗鲁的、惊惶不安的……体现出罗马人这时候的典型性格是:外表形象的粗鲁、内在精神的高度紧张。
罗马浮雕具有记事、写实的特征,其最突出的代表作是图拉真纪念柱浮雕。它详尽地叙述了图拉真皇帝亲自率军征服达契亚人的全过程。这些事件和情节是当作史实来记载的,不论是人物服装还是征服城市的过程都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在这两千多人物的长卷式浮雕中,艺术家采用了散点透视手法,出色地处理了情节繁琐、层次复杂、人物众多的构图。
罗马的公室及富豪之家,拥有成百的艺术品及其他的装饰品。地板常常是杂色的大理石,家具都有非常优异的设计及工艺技巧,桌子、椅子、凳子都由耐久性的物质制成,装饰极为豪华。木料、象牙、大理石、银、铜及金等材料都经过非常细密的加工及磨制,铜制的火盆暖着屋子,青铜吊灯则照亮了房间,镜子也是铜的,浮雕或镌刻着花式或神话的图案,有时制成横或直的凹形或凸形,把反射出来的人形改变成可笑的瘦长或胖圆形。
银器用品在中层以上家庭中已经是很普遍了。1895年,考古学家在一座别墅的水池中发现了数量可观的银器收藏品,显然是有人在公元79年躲避维苏威(Vesuvius)火山爆发时把它们储藏在那里的。其中16只银杯中,有一只还看出一个几近完美的单叶(Simple foliage)图样,有两只表示着高浮雕的骨架,另1只上面的图画是奥古斯都在战神及爱神之间加冕登基,表示两者都是人类的敌神;最可笑的是斯多喝派的鼻祖芝诺,讥讽地指着伊壁鸠鲁,后者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在块蛋糕,同时有一只猪,前足立起,彬彬有礼地想讨取一份。
在那个时代,至少在一只手指上戴1枚戒指是社交所必需的,少数的花花公子每只手指都戴戒指,而不只戴一枚戒指,这些戒指都用从非洲及阿拉伯、印度输入的宝石雕刻而成的。罗马人用戒指做私人的印章,他们喜欢使印章有独特的设计,因此当时玉石的雕刻已达到一种难以企及的程度。
同时,各式各样的陶瓷艺术品也充斥意大利的家庭。这时制造艺术玻璃的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在庞贝遗址发现的"蓝玻璃花瓶",描绘出酒神在为葡萄成熟而开的庆祝宴会上的优美活动。提比略在位时,吹玻璃的艺术也传入了罗马,很快便制造出了杂色的小玻璃药瓶、杯子、碗及其他精美的制品,并使它们一度成为艺术收藏家及百万富翁们心爱的"猎物",尼禄在位时,曾付出6000银币买了2个小的吹玻璃杯。从亚洲及非洲输入的"萤石"花瓶的价格则更昂贵。奥古斯都虽然把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的金盘子熔化掉,但是却把她那萤石玻璃制成的杯子珍藏了起来。尼禄则为那样一个杯子付出了100万银币。总而言之,罗马人在制玻璃方面至今举世无双。
古罗马的装饰与雕刻的美学追求在于求真美,这同古希腊的宁静、理想化的完美迥然不同,这种特征趋向于个人意志的创造,表现出敢于参与世事争胜的气概。
三、古罗马的壁画艺术风格特征
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包括镶嵌画和壁画。早期绘画多记载具体历史事件,用来装饰公共场所和住宅,这种叙事性绘画保存下来的很少。公元79年,由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火山灰埋没了庞贝等三个意大利城市。18世纪庞贝城被发掘出来,其中保留了大量壁画,根据这些壁画,罗马壁画被划分为第一、二、三、四庞贝风格。第一风格即用色彩涂绘建筑细部;第二风格是直接在墙上描绘建筑细节,用透视造成更宽敞的空间幻觉,并穿插以情节性绘画,《密祭》就属于这一风格;第三风格强调墙的平面性,并绘以精致的静物;第四风格将透视效果。
古代的游客在罗马的寺院、住宅、回廊及剧场中,发现的绘画甚至比雕塑更为普遍。当然,这时的绘画艺术只局限在壁画等方面。由于维苏威火山的喷发,才为我们在庞贝留下了大约3500幅壁画。有一幅壁画,画着狄奥尼修斯突然袭击安睡中的阿里娅德涅(Ariadne);另一幅画着赫尔墨斯安静地望着火神被绑在苦刑轮子上;还有一连串的幽默壁画,画着无忧无虑的丘比特,滑稽地模仿着庞贝的工业。这些人形画得栩栩如生,人体的色彩至善至美。
艺术鉴定家如果要了解古代意大利绘画艺术的性质,划分它的时期与风格,都要去参考庞贝时期的绘画。
有一个时期,罗马的壁画是模拟一栋建筑,或者画它的正面,或者画它的柱子,人们看见的柱子仿佛是从里面向外看的,空旷的乡野被画在柱子与柱子之间。用这种方法,艺术家使人有置身于一个没有窗子的房间的感觉,室外是凉爽的树木与花卉、原野与溪流、驯良的动物。居民只要在屋里对着墙看,便可想像到身处于一处花园之中,可以垂钓、泛舟、狩猎或养鸟,乐在其中,而不受季节的限制,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罗马绘画艺术的水平。
例如古罗马:庞贝壁画风情款款,古罗马庞贝城的建筑墙面,在各个时期使用的是不同的材料。多数建筑物是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时期内建造的。其时,在墙上制作壁画前,须涂刷多层灰泥。涂灰泥是一道重要工序,一般在豪富宅第,墙上的灰泥有十层之多,灰泥中还掺有捣碎的砖末。
我们可以从一些庞贝壁画上看到这种建筑工匠在墙上涂灰泥的情景:工匠们先在灰泥上勾出轮廓(出土的几幅壁画,有的仅打出轮廓,未来得及上画稿),然后上色。所用的颜料大多采用意大利本土的矿物质,如朱砂、赭石、锡埃纳土黄、碎淳岩等,用生石灰作粘合剂(生石灰易溶于水,从空气中吸收碳酸气,变成不溶解的碳酸钙,使颜料成分得以粘固)。学者们还发现壁画家常采用有机物作颜料,如蛋黄、蛋白、乳浆等(乳浆可用于粘合庞贝蓝或称玻璃蓝、深黑等色)。
这里的一幅《珀耳修斯与安德洛墨达》,所用的颜色就十分鲜艳,它出土于庞贝城,据考证,发现是从公元前4世纪尼基壁画复制下来的,故属于公元1世纪。现归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收藏。
《珀耳修斯与安德洛墨达》这一题材也出自希腊神话:埃塞俄比亚国王的女儿安德洛墨达,被吃人的海怪挟持,并说这是执行神的指示。英雄珀耳修斯在归途中经过巨岩上空,发现巨岩上锁着安德洛墨达,便下去杀死了海怪,救出了美人,并娶安德洛墨达为妻。壁画描写的正是英雄救出美人的时刻。珀耳修斯一手提着海怪的首级,一手扶起美人要离开巨岩。
当年与庞贝城同时毁灭的另一古城赫库兰尼姆,经发掘也藏有许多精湛的壁画。这些壁画都以希腊神话为题材。尽管还带有一定程度的摹仿希腊绘画的特色,但从人物的造型与衣服的褶纹表现看,这位画家有着娴熟的绘画技巧,明暗浓淡与色泽的变化,在庞贝的壁画遗迹中是属于高明的。有的学者说它是希腊壁画的摹制品,可能是指形象的特征。我们觉得如此流畅的艺术表现,应该说,摹制者至少在艺术修养上不比古希腊壁画家差,相反,倒是比前者更懂得画理一些。本答案转自百度百科。
追问
你不回答能不能不捣乱
什么素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