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请问里面一共有几个节气,分别是什么
立春
2月4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太阳黄经为315度,我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古时人们以立春为春节,在这一天举行迎春大典。
雨水
2月18或19日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太阳黄经达330度时,雨水节气开始。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惊蛰
3月5日或6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太阳运行到黄经345度时进入惊蛰节气。蛰是藏的意思,随着气温回升、土壤解冻,开始出现初雷,地下冬眠的小动物似被雷声惊醒,开始出土活动,故取名叫惊蛰。
春分
3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春分节气。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春分这一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其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开始昼长夜短。
清明
4月4日-5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清明,太阳运行到黄经15度时开始清明节气。此时气温转暖,草木萌动,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清明含有明洁之意。
谷雨
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的谷雨,太阳运行到黄经30度时开始进入谷雨节气。此时降雨对五谷生长有利,有雨生“五谷”的含意。
立夏
5月5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立夏,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真正意义上的入夏时间各地并不一致。
小满
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
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是指小麦,大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并开始收割,抢收十分急迫;“种”指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
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夏至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小暑
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
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大暑
大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立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
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
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处暑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署气至此而止矣。”
白露
白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华南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华南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
秋分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寒露
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寒露,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且带寒意。中国大部地区天气凉爽,雨水减少。
霜降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该落叶了。
立冬
11月7日为二十四节气的“立冬”,太阳黄经达225度时开始立冬。冬是终了的意思,有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我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小雪
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太阳黄经达240度时,小雪节气的开始。此时气温下降,气层温度逐渐降到0℃以下,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大雪
12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太阳黄经达255度时,大雪节气开始。大雪节气受冷空气影响,常出现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积雪。俗话说:“瑞雪兆丰年”,积雪覆盖大地,能冻死害虫,为越冬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
冬至
12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冬至”,太阳黄经达270度时,冬至节气开始。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
小寒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小寒时,太阳视运行到黄经285度,时值公历1月5日或6日。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大拿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
大寒
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大寒”,太阳黄经达300度时,进入大寒节气。大寒,使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当乌山有阻高或稳定脊,中蒙边境一带有横槽或中心气旋,亚洲中纬环流平直。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我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受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会出现持续低温。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时节,冰雪还未完全消融,大地已开始做怀春的梦,几只蛰伏一冬的小虫,开始窃窃私语,我将储存了一冬的热情,化开未融的冰,顺着流淌的河水,去找寻东风,我竟意外的遇到你,那个梦里牵了我的手的,英俊的你……
雨水:“正月中,天一生水”,你倚在我怀里轻轻的翻书,“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你微动双唇柔柔的说,我帮你撩起前额的长发,听窗外细雨沙沙,你慢慢的合上书,不语。我静静的抱你在怀,那一刻,觉得,自己抱着整个春季。
惊蛰,失眠于惊蛰的雷声,灯下,将记忆轻轻拢起,朦胧中,我看到母亲,桃花红,梨花白的树下,你正为满地跑的雏鸡,洒下一把把米,母亲,你哪里知道,这惊蛰的雷声,震疼了儿子想你的心。
春季
立春(2月3-5日交节)
雨水(2月18-20日交节)
惊蛰(3月5-7日交节)
春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4月4-6日交节)
谷雨(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5月5-7日交节)
小满(5月20-22日交节)
芒种(6月5-7日交节)
夏至(6月21-22日交节)
小暑(7月6-8日交节)
大暑(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8月7-9日交节)
处暑(8月22-24日交节)
白露(9月7-9日交节)
秋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10月8-9日交节)
霜降(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11月7-8日交节)
小雪(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12月6-8日交节)
冬至(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1月5-7日交节)
大寒(1月20-21日交节)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