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二中《新青年》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著名杂志.并简要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 我来答
百度网友a0c525db73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6-12-01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万
采纳率:84%
帮助的人:2351万
展开全部
历史事件: 新文化运动
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在大陆的影响一直及于1949年左右,其主要成果有三:在文化氛围上,打破了封建旧文化的统治地位,以改良过的欧美新文化替代了旧文化,进一步启迪了民智,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对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一个层次;在思想上,进一步打击了封建专制思想,传播了西方民主、自由精神,也塑造了中国现代文人自由主义思想,并使自由主义和三民主义、共产主义并列为现代中国三大思潮,其在高级知识分子中更是主导;在政治上,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关心国事、图存图强的现代人才,同时也形成了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第三条道路”政治势力,对钳制当政者专制冲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做出了重大贡献。

进步性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是由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它有伟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李大钊
大的功劳,也有严重的缺点。
(1)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他们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工农运动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2) 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3) 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最终导致了西方文学不彻底,东方文学被否定,是中华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4)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5)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3] ,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它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五四”以前,倡导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上海的《星期评论》、《建设》、《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北京的《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天津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湖南的《湘江评论》;成都的《星期日》;武汉的《武汉星期评论》;浙江的《浙江新潮》,等等。“五四”前的进步社团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少年中国学会”、“国民杂志社”、“新潮社”、“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湖南的“新民学会”;湖北的“互助社”等。“五四”以后一年中出现的进步社团,约有三四百个,较著名的有:北京的“工读互助团”;湖南的“文化书社”、“俄罗斯研究会”;湖北的“利群书社”、“共存社”;广东的“新学生社”;天津的“觉悟社”,以及各地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用
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但因为对西方文化的全面肯定和对中国固有文化的全面否定,也导致了中华古典文化的没落。
Tiku22333
2020-02-25 · VX同号
Tiku22333
采纳数:2795 获赞数:20348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913年宋教仁被刺后,孙中山毅然发动武装反袁的“二次革命”。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坚持反袁武装斗争。1915年5月,袁世凯为了让日本支持复辟帝制,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严重损害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要求。
1915年12月25日,即袁世凯准备“登极”前一周,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宣布独立,很快形成席卷半个中国的护国运动。
1916年袁世凯称帝败亡之后,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形式上的统一也维持不住了,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这种局面形成的深刻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市场,另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皖系军阀头子段祺瑞掌握北洋政府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在这种局面下,孙中山举起了“护法”的旗帜,1917年9月,在广州成立以孙中山为大元帅的护法军政府,并出师北伐。
护法运动失败后,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再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前进了。
1840--1919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旧式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道路,并不适应中国革命的现实国情,无法为近代中国革命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南和实践指南,无法指引近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二次北伐,指北伐战争的第二阶段。1928年,国民党领袖蒋介石联合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发动对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战争。因国民政府自称这次战争是第一次北伐战争的继续,故称这次战争为“二次北伐”。1928年4月7日,蒋介石在徐州誓师北伐。在击败军阀张宗昌后,奉系张作霖被迫撤回东北,途中被炸死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中华民国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二次北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