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的发病机理与传染途径是什么?
1.病原是疟原虫引起
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属疟原虫科,疟原虫属。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四种。国内以间日疟和恶性疟多见,三日疟少见,卵形疟罕见。
已发现的四种疟原虫的生活史基本相同,在人体内进行无性生殖,行裂体增殖,包括红细胞外期、红细胞内期和配子体的形成。在蚊体内进行有性生殖,行孢子增殖,故人是中间宿主,而蚊是终末宿主。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4~26℃,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发育。
2.传染源是病人和疟原虫携带者
疟疾的传染源是病人和疟原虫的携带者。因为没有症状的带虫者不易被发现而得不到隔离和治疗,所以,这些人的传染性更大。雌性按蚊是疟疾传播的媒介,这类按蚊有60多种,其中有20多种分布在我国,如: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微小按蚊、大劣按蚊等。这类蚊子叮咬了疟疾病人或携带疟原虫的人后,就将疟原虫吸吮至自己的体内发育,如果健康人被这类蚊子叮咬后,就会使人感染。另外,带疟原虫者如果作为献血员,也会将疟原虫传染给他人。再就是与带虫者共用注射器也易被感染。
人类对疟疾普遍易感,尤其是初生的婴儿。反复多次感染的人可以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因此,在疟疾的高发区的居民随着免疫力的提高,易感率呈下降趋势。如果由于战争、垦荒、施工等原因,大批易感人群由疟疾低发区进入疟疾高发区,就容易引起疟疾的暴发流行。相反,如果在疟疾的低发区进入相当数量的传染源,同样也可导致疟疾的暴发流行。
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夏秋两季出现高峰,农村的发病率高于城市。
2024-10-3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