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那么聪明, 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 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
直入主题李斯为何不帮助扶苏,是因为和利益有关,他本来就是一个功利的人,通过老鼠哲学摸爬滚打,好不容易得到了秦国的宰相之位,这个时候谁若想损坏他的利益,他一定不会答应的。当时秦始皇正在病死的沙丘遗诏立扶苏为帝,赵高知道他驾驭不了扶苏,那是一个反对秦暴、讨厌宠臣的家伙,万一扶苏成了皇帝,他十有八九肯定没命了。
这是一道选择题——是天下百姓更为重要,还是自己的荣华富贵更为重要?
很可惜,李斯选择了后者,因为在他决定跟胡亥、赵高同流合污的那一刻,政治格局就已经形成了!
秦二世—赵高—李斯的三巨头执政,就在嬴政死的那一刻开始生根发芽,他深知嬴政的选择,而且他也明白,自己贵为丞相,如若想要颠覆赵高、胡亥并非难事,只是他没有这个理由!
否则,他完全有能力扭转乾坤,一举击溃胡亥和赵高。以丞相之名控制始皇帝亲卫,将胡亥及赵高严密监视,随后快马加鞭告知扶苏。或者,假意顺从赵高秘密通知扶苏引兵夺位,时机成熟之时,凭借自己丞相之威望,号召天下人拥立扶苏而非胡亥
这样看来,胜算是很大的!毕竟扶苏手里有蒙恬,而蒙恬手里有千军万马!
所以想立自己的徒弟胡亥为帝,但是需要丞相李斯的同意才能实施,而李斯和扶苏无冤无仇还是女婿,该怎么去说服他呢?赵高也是一个绝顶聪明之能人,在谈判时直接问李斯想若是扶苏当了皇帝,你还能当宰相吗?是啊,这个问题李斯必须要考虑,扶苏相较于他和蒙恬的关系更好!才能和功劳也比不上蒙恬,赵高对李斯说,如果扶苏真的当了皇帝,宰相的位置一定是蒙恬的,开始李斯犹豫不决,听到这番话最后李斯还是同意了,他开始和赵高一起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立扶苏为帝,改成了立胡亥为帝,还写了一封假遗诏让扶苏自杀,复苏也是愚忠愚孝结果扶苏就真的拔剑自刎了。
赵高和李斯合谋杀害了扶苏,扶持纨绔子弟胡亥登上了皇位,也为大秦灭亡,埋下了种子,怎能让人不惋惜呢!
如大家所熟知那样,胡亥之所以能登基,是因为赵高勾结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逼迫真正的继承人扶苏自杀。作为丞相的李斯在这场继承风波中扮演关键角色。此时的李斯若不答应赵高矫诏,笃信儒家的扶苏成功登基,秦朝就不会有二世而亡的遗憾,今天的汉人称“秦人”的几率极大。
历史没有假设,为什么李斯在面对抉择之时,他选择站在赵高、胡亥一边,而不是扶苏、蒙家。其实这一切都是利益盘算而已,没有什么忠君道义。李斯是典型的法家,担任丞相之后,主导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秦律》推行,统一文字、度量衡等,被我们诟病千古的焚书坑儒就是李斯提出。
公元前213年,李斯提出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正是因为李斯的推动,秦朝确立法家治国为根本,这是李斯最骄傲、最高光的时刻。
不过扶苏此时却站在秦始皇、李斯的对立面,当秦始皇准备对肆意诋毁他的儒家、方士动刀的时候,扶苏站出来“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正是因为这句话,直接促使扶苏被贬边关。
秦始皇虽然没有采纳扶苏建议,并且还大发雷霆。但扶苏在此刻的态度和立场已经被李斯看得非常明确——扶苏登基,儒家大兴,而这对于终身践行法家的李斯来说是末日。
相对的赵高善律法,是法家门人,胡亥又是他的学生,以此类推若胡亥登基,对于以李斯为代表的法家集团来说明显是大利。
法家成败牵扯李斯荣辱,李斯帮胡亥是定局,是他当时最好的选择。只是李斯高估自己能量,低估赵高的野心、胡亥的无能,最终落个腰斩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