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为什么不主动吞并国家?
古代中国征服某个地方,一定是通过军事手段强制占领,然后坚持一段时间的维稳,继而在新征服地区达到收支平衡,这才算完成吞并。
举个例子,汉朝对于河西四郡的征服,第一步是霍去病同志通过军事手段,击败控制此处的匈奴,然后是“其民或以关东下贫,或以报怨过当,或以悖逆亡道,家属从焉”,通过移民等手段进行充实,于是当河西“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以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的时候,这儿就算吞并成功了。
这个“三步走”,实施基础就是要有足以支撑新征服地区在收支平衡之前的开支、后勤的这么一个基地,而且要离着新地区不远——你总不能指望长三角给松嫩平原当后勤对不对?
受制于地形,中国被高原、山脉等分隔出一系列的平原、盆地,而这些平原盆地往往是重要的农业区,是古代中国人口密集区域,也是进取的天然基地。
失败的几个地方,一个是河套,河套有前后之分,自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开云中为始,中国在此地的经营一直到元朝,明朝没有的后套的一个原因是东胜所在的丰州川毁于元末战火,而明初的整个北方都缺人手,自然更不用说对次级的河套进行再开发;一个是交阯,也就是红河三角洲,毁于唐末五代中原战乱让此地出现民族意识,分离倾向越来越严重,最后明朝抢救失败。
然后就是辽东。辽东本应该是中国进取松嫩平原、朝鲜半岛的基地,可辽东一直未能起到基地的作用。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历代王朝未能有效地开发辽东,使得辽河平原不能作为进取朝鲜的基地,而从华北、山东限山隔海输送物资到辽东、朝鲜的代价太高,非长久之计,使得征服朝鲜的代价太高,只好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