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刷会哭,二刷会深思,《中国医生》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再好看的电影,二刷也索然无味。没想到,这个定论被《中国医生》打破了。因为一刷从头哭到尾,我选择了再看一遍电影,去品味其中的每一处细节:
首先,《中国医生》是我看过的最认真的医疗电影。医疗剧我们并不缺,但很少有剧组愿意花费时间,去研究电影里的每一处专业细节。拜那些年错误百出的医疗剧所赐,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直系亲属间是可以相互输血的。在专业度这一点上,《中国医生》绝对甩这些剧组十条街。
《中国医生》的大量镜头都在ICU,需要注重的细节更是数不胜数。剧组大手笔地请来了三位经验丰富、又曾经在抗疫一线奋战过的医疗顾问,仔细核对每一个道具,哪怕一个小小的药瓶,都要做到和疫情期间完全一致。
演员们也拼命补起了医疗知识,就连插管、体外人工膜肺这样的高端操作,他们也要做到熟能生巧。电影里看似轻松的插管,是演员们背地里练习了几百次的结果。
《中国医生》主要内容
一部以抗疫为题材的爱国主义电影,感人是理所当然的。但哪怕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在真正观影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为那些动人心肠的故事所打动。
以“人民英雄”张定宇为原型的张院长,瞒着自己罹患“渐冻人症”的消息,每日在医院里奔忙,连自己确诊的妻子都没有时间去看一看。当他对着手机和妻子说“我赖定你了”的时候,没有人能够不落泪。
重症科主任文婷,明知道重症产妇的剖宫产风险有多大,却仍然冒着担责的风险,力主为上了体外人工膜肺的小文进行手术,把她和孩子从生死关头硬生生拉了回来。孩子的哭声,和电影院里观众的哭声和在一起,无比动听。
一直以来,我都坚定地认为,电影不能二刷。早已知道剧情的电影再看一遍,和把嚼过的馒头重新嚼一次有什么区别?
再好看的电影,二刷也索然无味。
没想到,这个定论被《中国医生》打破了。因为一刷从头哭到尾,我选择了再看一遍电影,去品味其中的每一处细节。
一部以抗疫为题材的爱国主义电影,感人是理所当然的。但哪怕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在真正观影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为那些动人心肠的故事所打动。
以“人民英雄”张定宇为原型的张院长,瞒着自己罹患“渐冻人症”的消息,每日在医院里奔忙,连自己确诊的妻子都没有时间去看一看。当他对着手机和妻子说“我赖定你了”的时候,没有人能够不落泪。
重症科主任文婷,明知道重症产妇的剖宫产风险有多大,却仍然冒着担责的风险,力主为上了体外人工膜肺的小文进行手术,把她和孩子从生死关头硬生生拉了回来。孩子的哭声,和电影院里观众的哭声和在一起,无比动听。
小文的丈夫金仔是个快递小哥,答应了妻子要待在家里等她回来。但听到居民的求助,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奔波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为无数个缺食少药的家庭送去生命之光。他在得知自己发烧后的姿态很狼狈,但每个观众心里却只有心痛。
……
《中国医生》值得感动的点那么多,每一处都与现实中的逆行者们相对应,看着电影回顾现实,怎么能让我不哭到泪流满面?也因为哭得太专心,漏了太多细节,到了二刷电影的时候,我才有机会细细思考,《中国医生》这部电影都带给了我们什么。
首先,《中国医生》是我看过的最认真的医疗电影。
医疗剧我们并不缺,但很少有剧组愿意花费时间,去研究电影里的每一处专业细节。拜那些年错误百出的医疗剧所赐,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直系亲属间是可以相互输血的。在专业度这一点上,《中国医生》绝对甩这些剧组十条街。
《中国医生》的大量镜头都在ICU,需要注重的细节更是数不胜数。剧组大手笔地请来了三位经验丰富、又曾经在抗疫一线奋战过的医疗顾问,仔细核对每一个道具,哪怕一个小小的药瓶,都要做到和疫情期间完全一致。
演员们也拼命补起了医疗知识,就连插管、体外人工膜肺这样的高端操作,他们也要做到熟能生巧。电影里看似轻松的插管,是演员们背地里练习了几百次的结果。
围绕插管的争执,更是称得上神来之笔。疫情初期医生们的踌躇与迷茫,都在围绕插管的讨论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了。
其次,《中国医生》是一部难得愿意反映人性缺点的爱国主义电影。
爱国主义电影一直被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人物形象的高大全,以至到了不真实的地步。《中国医生》拍的是现实里的英雄,当然也要拍出现实里的人性。
于是,我们看到了医生的挣扎与崩溃,也看到了病人的怨言与绝望。但也正是这些真实的人性,才显得那些战胜人性弱点的医生们是如此伟大。
后来被文婷从生死一线拉回来的产妇小文,第一次来医院的时候,被文婷医生拒绝了。没办法,医院里没有床位,哪个患者不是病情危急,等待医生的救治?
作为旁观者,我们当然可以理解医生的不易。但当自己就是那个怀着孩子、身患新冠的孕妇,谁又能轻飘飘地说一句“不怨”?小文只是个普通人,她做不到那么的豁达。
当指导组和各地救援队伍到来,终于得以住院的小文再次遇到文婷,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可以换个医生吗?”
小文痊愈后和文婷的相遇有多么暖心,这一幕就让人多么心酸。
在生死面前,每个普通人都难免畏葸。“中国医生”们之所以是英雄,就是因为他们战胜了自己的本能。
最后,《中国医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力量。
中国是最早发现新冠病毒的国家,也是最早战胜病毒的国家,这样的奇迹,和我们骨子里的集体主义、利他主义精神是分不开的。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啥都出不了的就听话待在家里,避免病毒的传播。只要能战胜病毒,一切个人的私利都被放到最后。每个人都相信,疫情迟早会过去,毕竟,为了国民的未来,国家可以把家底都掏出来。
什么是中国力量?我们在电影里得到了明确的答案,是集体主义和利他精神。正是有了这样的力量,才有了中国的现在。
看完电影后,朋友问我,《中国医生》值不值得看。
我的答案是,一定要看!2020年的武汉有多难,它又是怎样挺过来的,那些你想知道的关于疫情的一切,都在这部电影里!
再好看的电影,二刷也索然无味。没想到,这个定论被《中国医生》打破了。因为一刷从头哭到尾,我选择了再看一遍电影,去品味其中的每一处细节:
首先,《中国医生》是我看过的最认真的医疗电影。医疗剧我们并不缺,但很少有剧组愿意花费时间,去研究电影里的每一处专业细节。拜那些年错误百出的医疗剧所赐,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直系亲属间是可以相互输血的。在专业度这一点上,《中国医生》绝对甩这些剧组十条街。
《中国医生》的大量镜头都在ICU,需要注重的细节更是数不胜数。剧组大手笔地请来了三位经验丰富、又曾经在抗疫一线奋战过的医疗顾问,仔细核对每一个道具,哪怕一个小小的药瓶,都要做到和疫情期间完全一致。
演员们也拼命补起了医疗知识,就连插管、体外人工膜肺这样的高端操作,他们也要做到熟能生巧。电影里看似轻松的插管,是演员们背地里练习了几百次的结果。
《中国医生》主要内容
一部以抗疫为题材的爱国主义电影,感人是理所当然的。但哪怕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在真正观影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为那些动人心肠的故事所打动。
以“人民英雄”张定宇为原型的张院长,瞒着自己罹患“渐冻人症”的消息,每日在医院里奔忙,连自己确诊的妻子都没有时间去看一看。当他对着手机和妻子说“我赖定你了”的时候,没有人能够不落泪。
重症科主任文婷,明知道重症产妇的剖宫产风险有多大,却仍然冒着担责的风险,力主为上了体外人工膜肺的小文进行手术,把她和孩子从生死关头硬生生拉了回来。孩子的哭声,和电影院里观众的哭声和在一起,无比动听。
作为观众,我们能在电影当中又哭又笑,但是我们生活在现实当中一定要分得清疫情现实和疫情电影的区别。《中国医生》告诉我们任何的角色都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剧等文艺片进行洗白。我们作为现实当中的人,要面对的是生活而不是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