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布政使”,到底是个多大的官?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古诗中提到: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棉。古代百姓心中最好的官就是清官,最恨的官员就是贪官。而能够为民请命的官员最后都获得了民心,大多数都会有一个好下场。但是仔细去看我国古代时期的官员的分布系统,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组织架构。
而在清朝时期,有一个地方官职名字叫做布政使,和其他的官职名称比起来,好像布政司这个名字显得非常陌生。那么这个官职到底有什么内容,能做什么主呢?公元1376年之后,也就是明朝就慢慢开始设置布政使,这个概念是从明朝时期开始建立,在清朝时期达到了一个顶峰的状态。
在清朝时期布政使的官职是从二品,也就算是一个比较高一点的官职了,手中的权力最起码不低。后来从从二品,又慢慢降为了正三品。公元1646年,清朝顺治皇帝时期布政使发挥了最大职能属性。
每个省都会宣布要设置布政使,甚至会设立两个人,也就是相互权力制衡。在公元1661年,我国历史中的江南省,被安徽和江苏省所分割,这时候原本江南省分配到的两个布政使,也就被划分为开来,一个去了苏州,一个去了安徽。
这时候安徽和江苏就呈现出了特殊的状态,因为在安徽和江苏只有一个布政使,这也是比较奇特的景象。在公元1663年,这种景象又得到了延续。因为在陕西省也出现了分割的情况,陕西省分为了陕西和甘肃两个省市。
而陕西省原本被分配到的布政使是有两个。随着陕西分为了陕西和甘肃两个地方,两个布政使自然也就被分开了。那么话又说回来,布政使需要两个人共同管理这一个职位,达到权力平衡的状态。那么也就代表布政使手中的权力比较高,这个官职到底代表的是什么呢?
其实朱元璋设置布政使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度。于是就会在各个地方设置布政使,其形象就等同于朱元璋前往了这个地方,也就相当于是尚方宝剑的意思,而且还直接将概念形象化。成为了官职。
可想而知手中的权力有多大。简而言之,布政使就是中央统治者在地方的代理人,所以手中的权利不会太低,同时会直接对中央负责。在明清时期,想要成为布政使,出生条件并不是很严苛。即便是在清朝,汉人一样可以成为布政使。
但是一定要通过科举考试成为科甲,才算是迈过了门槛。而其中,进士成为布政使的可能性,相对而言还比较高,所以从大的方面来看布政使是一个才能和受中央认可的官职,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