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死后,明朝已无人帮他收尸,那是谁把他葬到陵墓的?
李自成攻克京城后,四下寻找崇祯,大有“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之意,义军将皇宫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发现崇祯的身影,最后,义军在煤山发现了崇祯帝的尸体,此时,崇祯和太监王承恩已吊死了三天。
李自成闻讯赶来,看到崇祯帝披头散发,在歪脖树上吊着,赶快命人将崇祯帝和太监王承恩的尸体放了下来,此时,李自成发现崇祯帝蓝色袍服上写着一行字,让义军不要伤害无辜百姓。
大概是李自成看到崇祯帝蓝色袍服上的那句“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后,被崇祯帝忧国忧民的一腔热情所感动,于是,命人将崇祯、周皇后、太监王承恩的尸体装入柳木棺内,并为崇祯帝的梓宫刷上红漆,为周后的梓宫刷上黑漆,而且还为崇祯换上翼善冠、衮玉及渗金靴,然后,李自成又下令,将崇祯和周皇后的尸体送往昌平州,并安排昌平州的官吏按照帝后的规格安葬崇祯和周皇后。
由此可见,李自成虽然起义反明,但是,他内心之中,还是遵循礼法的,他下令厚葬崇祯的做法,值得称赞。
清朝入关后,为了笼络明朝遗老,缓解各种矛盾,顺治帝特意从朝廷中拨出银两,按照皇陵的规制,为崇祯修葺陵墓,还下令让降臣金之俊为崇祯撰写碑文,同时,为了感念太监王承恩的忠心,让李霨给当时陪着崇祯一起死的太监王承恩撰写碑文。同时,将崇祯的陵墓改为“思陵”,这也是明十三陵之一。
到了乾隆年间,乾隆又拔出资金,为崇祯修葺陵墓,改建了明楼和祾恩殿,建起了宝城围墙。但是,思陵的规模还是要比其他帝陵狭小很多。
崇祯生前勤勤勉勉,生活朴素,虽然踌躇满志,重整国纲,但是,积弊难反,终归还是做了亡国之君,在他死后,老对手李自成下令为他厚葬,赵一桂募捐实施,清廷加以修葺,这也算得上是对他的一丝安慰吧。
在历史上,有一株歪脖子槐树十分出名。它坐落在故宫旁边的煤山上。而它的名气,则来源于大名鼎鼎的崇祯皇帝,这位末代君王,最终在李自成攻破京城后,选择自己结束生命,只祈求不要伤及百姓。
在我国古代,人们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身后事,特别是王公贵族,更是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为自己修建坟墓,期望在另一个世界仍然享受荣华富贵,那么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崇祯的后事又如何呢?是谁将他埋入了坟墓之中?
虽然是敌人,但是李自成还是给予了崇祯一定的尊重,给了他一具棺材,并且容许百官前来祭奠。但是这一切的起因不过是李自成想要一个好名声而已,当时崇祯的遗体情况,可以说是十分凄惨。
根据史书记载,崇祯的遗体,一开始身上只有内衣裤,只有一只脚穿着袜子,另一只脚是光裸的;下葬的时候,好歹把鞋帽给穿上了,却只能枕着土块,棺材也只是柳木的,和他的帝王身份十分不相称。
而且,因为崇祯死的太早,他没有为自己准备陵寝,而李自成自然也不会拿出银子来为他争这一份体面。最后,李自成下了一道命令,要求把已经去世的田贵妃的坟墓打开,把崇祯和他的皇后周氏埋进去。
李自成定下了事情的大方向,但是具体怎么操作还要看手下的人。当时他派人将崇祯的棺木运到了昌平,这里是明朝诸位帝王埋身之地,如今崇祯也来到了这里,可惜却只能被埋在一个规格较低的贵妃墓中。
但常年的战乱,使得昌平地方官府也十分贫困,甚至到了根本拿不出银子雇佣人开启墓门,让崇祯入土为安的地步,正当官员束手无策,眼看皇帝就要曝尸荒野的时候,一个名叫赵一桂的小吏挺身而出,和其他人一起捐了几百两银子,将墓门打开,勉强布置。
按照尊卑,赵一桂将原本居于正中的田贵妃挪到右侧,将周皇后放在左侧,让崇祯帝居中。其实在古代的礼仪中,帝王下葬,不能只有“棺”,还要有“椁”,也就是在棺材外面的套棺,可是崇祯只有一具棺材,没有办法,最后将田贵妃的椁挪给了他。
不巧的是,田贵妃其实也死去刚两年,加上明朝国力衰弱,她陵墓的地面建筑还没有完工,于是赵一桂等人又凑了一笔钱,来立冢和修筑冢墙。
人世间的事就是如此的荒唐,按照一般人的想法,连一个小吏都对自己的旧主有如此的忠心,那些大臣们更不必说,可惜根据史书《烈皇小识》中记载,当群臣面对崇祯的尸首时,“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也就是说,大多数臣子都缺乏对崇祯的尊重和对他死亡的惋惜,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部分是因为想要对李自成示好,害怕自己表现得过于热烈而惹怒对方,部分也是因为崇祯实在是太过多疑,在位期间换了17位尚书,50位大学士,与臣子的关系高度紧张。但是不论如何,一代帝王最后落到这种地步,还是让人觉得可悲可叹。
崇祯陵墓的最后建设,是由清朝完成的为了获得民心,清朝一向宣称自己是从李自成的大顺政权那里取得了天下,攻打李自成,其实是在为明朝报仇,既然如此,面对崇祯身后事的凄凉,清政府肯定要表现一番。
于是在顺治朝,崇祯的陵墓被大致修建了一番,才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思陵的样子,后来在乾隆朝的时候,又对其重新修缮了一次。
短短几行字,帝王崩逝,江山转换。而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崇祯最后在自己衣襟写下的遗诏,“……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作为一代帝王,崇祯确实有错漏之处,但是能够在临死前说出这番话,还是让人忍不住感叹,这是一个有担当的好汉子。
李自成攻克京城后,四下寻找崇祯,大有“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之意,义军将皇宫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发现崇祯的身影,最后,义军在煤山发现了崇祯帝的尸体,此时,崇祯和太监王承恩已吊死了三天。
李自成闻讯赶来,看到崇祯帝披头散发,在歪脖树上吊着,赶快命人将崇祯帝和太监王承恩的尸体放了下来,此时,李自成发现崇祯帝蓝色袍服上写着一行字,让义军不要伤害无辜百姓。
大概是李自成看到崇祯帝蓝色袍服上的那句“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后,被崇祯帝忧国忧民的一腔热情所感动,于是,命人将崇祯、周皇后、太监王承恩的尸体装入柳木棺内,并为崇祯帝的梓宫刷上红漆,为周后的梓宫刷上黑漆,而且还为崇祯换上翼善冠、衮玉及渗金靴,然后,李自成又下令,将崇祯和周皇后的尸体送往昌平州,并安排昌平州的官吏按照帝后的规格安葬崇祯和周皇后。
由此可见,李自成虽然起义反明,但是,他内心之中,还是遵循礼法的,他下令厚葬崇祯的做法,值得称赞。
清朝入关后,为了笼络明朝遗老,缓解各种矛盾,顺治帝特意从朝廷中拨出银两,按照皇陵的规制,为崇祯修葺陵墓,还下令让降臣金之俊为崇祯撰写碑文,同时,为了感念太监王承恩的忠心,让李霨给当时陪着崇祯一起死的太监王承恩撰写碑文。
同时,将崇祯的陵墓改为“思陵”,这也是明十三陵之一。
到了乾隆年间,乾隆又拔出资金,为崇祯修葺陵墓,改建了明楼和祾恩殿,建起了宝城围墙。但是,思陵的规模还是要比其他帝陵狭小很多。
崇祯生前勤勤勉勉,生活朴素,虽然踌躇满志,重整国纲,但是,积弊难反,终归还是做了亡国之君,在他死后,老对手李自成下令为他厚葬,赵一桂募捐实施,清廷加以修葺,这也算得上是对他的一丝安慰吧。
为啥呢?
以下为你揭晓:
是李自成收尸的。
因为崇祯皇帝是亡国之君,他是上吊自杀的,后面明朝没人了,谁管他埋哪。
当时李自成进京,还以为崇祯跑了呢,下令通缉这位明朝皇帝,举报的赏万金,藏起来的要灭族。要放到现在,朝阳群众不要一分钱,就给举报了。
但后面发现人家压根没跑,上吊自杀了,还给他留了一封信,说这个事情搞成这个样子,都是我的错,我死了后,让我被发覆面,你们随便弄我的尸身,但不要伤害百姓。
李自成一看,你讲究我也讲究,就设了一个灵棚。说这是你们明朝皇帝,皇帝死了,你们明朝的官员得来拜,结果没有一个人敢来,最后来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襄城伯李国桢,他跑到这里大哭,当场被李自成的手下抓住 。
感谢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