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展开全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改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一、教师应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角色的转变已成为新课程下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首先,时代要求全民教育,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少数精英,而是着眼于全体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学习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课程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二、要求在教学方法上的更新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教学”是现代科学教学的重要形式。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使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明了化和教案”,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这一教学中,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三、要求教师会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可以说,不断地把人类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是人类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
特别是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另外,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动手能力。首先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科学教育中,物理、化学、生物等都是实验性学科,其主要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因此,实验操作与演示实验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实验操作能力主要包括:⑴对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 ⑵对实验过程的操作能力;⑶对结果测量的操作能力。其次,现代科学教育强调过程性教学,即把学生学习知识结论的过程设计成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验抽象概念、原理。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让学生直接动手做、动手实践的内容。要胜任这类教学,教师不仅自己要会做,而且还能在学生动手做的时候手把手的指导,指出其操作中的各种问题,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教师还能自己设计、制作各种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把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变为各种学生可以直接感知、操作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体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
四、要求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首先明确课程的知识结构。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专业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理科学)。这是从事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学科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最后,教师要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社会生产、生活知识是十分广泛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自我改进的迫切要求,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本地区的自然情况、生产情况、生活情况以及社会改革科学技术的应用情况。
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总之,在新形势下,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转变必将成为事实,我们教师应当作好充分的准备,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应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才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承担1——2门选修课或活动课程,在待遇上将予以倾斜。 这学期,每位教师要写出自己走进新课程、感悟新课程的心得体会,内容包括: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富有特色的案例描述、精彩的课堂片断和深刻的教学反思。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要求写教学后记,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
倡导教学创新,鼓励教学有个性,有创新,使之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多接受新事物,大胆尝试新教法,欢迎教师独树一帜,标新立异,每节课都要力求有新意,有亮点。
三、勇于奉献------做敬业型教师
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四、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
(一)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
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师德丰碑。
其次,对学生要倾注全心的爱。
1. 教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博爱之心。
2. 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必须丢掉师道尊严的“面具”,不能以虚言欺骗学生。
3. 教师爱心应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宽容上。
4. 教师的爱心表现在对待学生的责任感上。
(二)拥有丰富的知识结构
如何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呢?从我国目前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状况来看,知识结构的构建还处于一种低效的急功近利式的被动构建状况。例如,为了文凭去函授,为了拿继续教育的课时去学习。能否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区分“创新型教师”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尺。
(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 突出一个“人”字 。
2. 敢说一个“不”字。
五、具有创新能力
1. 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要有创造性思维能力。
3. 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4. 要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
新课程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挑战,同时也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教师们需要好好把握。
一、教师应做好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所以角色的转变已成为新课程下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首先,时代要求全民教育,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培养少数精英,而是着眼于全体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是学习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动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课程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二、要求在教学方法上的更新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探究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教学”是现代科学教学的重要形式。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使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明了化和教案”,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师在这一教学中,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三、要求教师会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可以说,不断地把人类在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新技术、新设备加以改进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是人类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是教学效率和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证。
特别是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另外,提高实验动手能力,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强调教师的动手能力。首先是由学科特点决定的。科学教育中,物理、化学、生物等都是实验性学科,其主要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础上。因此,实验操作与演示实验能力是教师的基本功。实验操作能力主要包括:⑴对实验仪器的操作能力; ⑵对实验过程的操作能力;⑶对结果测量的操作能力。其次,现代科学教育强调过程性教学,即把学生学习知识结论的过程设计成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验抽象概念、原理。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让学生直接动手做、动手实践的内容。要胜任这类教学,教师不仅自己要会做,而且还能在学生动手做的时候手把手的指导,指出其操作中的各种问题,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教师还能自己设计、制作各种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把抽象的知识、概念转变为各种学生可以直接感知、操作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自操作,获得体验,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
四、要求教师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首先明确课程的知识结构。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专业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地理科学)。这是从事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学科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最后,教师要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社会生产、生活知识是十分广泛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自我改进的迫切要求,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本地区的自然情况、生产情况、生活情况以及社会改革科学技术的应用情况。
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
总之,在新形势下,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转变必将成为事实,我们教师应当作好充分的准备,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应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才能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一、善于吸收------做学习型教师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科综合,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每位老师都会体会到知识的困乏。现在的课堂是开放的,无法预见的,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怎样对答如流?所以,新课改要求我们终身学习,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
要求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承担1——2门选修课或活动课程,在待遇上将予以倾斜。 这学期,每位教师要写出自己走进新课程、感悟新课程的心得体会,内容包括: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富有特色的案例描述、精彩的课堂片断和深刻的教学反思。
二、长于研究------做反思型教师
从先进的教育理念到课堂的实践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尝试、不断反思和不断实践的过程。要求写教学后记,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今天这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老师收获了没有,课的哪一个环节处理得特棒,哪一个环节还有待提高,篇幅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实用就行。
倡导教学创新,鼓励教学有个性,有创新,使之形成自己个性的教育教学风格,多接受新事物,大胆尝试新教法,欢迎教师独树一帜,标新立异,每节课都要力求有新意,有亮点。
三、勇于奉献------做敬业型教师
敬业精神是对教师最重要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把教育工作当作职业来看,更要把它当作事业从事,以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去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真心、热心,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四、敢于探索------做创新型教师
(一)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首先,要有高尚的人格。
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要能够安贫乐教,甘于奉献。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美归国后,拒绝高官厚禄,创办乡村师范,他赤着脚,穿草鞋,与学生一起种菜、施肥,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事业上,甚至把文稿的收入也用来教育孩子。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人格,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师德丰碑。
其次,对学生要倾注全心的爱。
1. 教师对待学生要有一颗博爱之心。
2. 教师对学生要以诚相待,以自己的真情去感动学生。必须丢掉师道尊严的“面具”,不能以虚言欺骗学生。
3. 教师爱心应表现在对待学生的宽容上。
4. 教师的爱心表现在对待学生的责任感上。
(二)拥有丰富的知识结构
如何有效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呢?从我国目前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状况来看,知识结构的构建还处于一种低效的急功近利式的被动构建状况。例如,为了文凭去函授,为了拿继续教育的课时去学习。能否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区分“创新型教师”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尺。
(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 突出一个“人”字 。
2. 敢说一个“不”字。
五、具有创新能力
1. 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要有创造性思维能力。
3. 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4. 要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
新课程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挑战,同时也是促进教师自身发展不可多得的机遇,教师们需要好好把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