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精选
展开全部
战争中的小英雄是其重要的表现对象之一。他们不仅是战争的受害者,更是作为战争的直接参与者而更进一步成为战争中的小英雄。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篇1:张嘎
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获得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篇2: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想从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战士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送鸡毛信这回事来。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获得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篇3:潘东子
1931年,红军解放了柳溪乡。潘东子的父亲参加了红军,而潘东子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什么叫作仇与爱。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撤退,临别时,父亲留下冬子一颗红五星。柳溪乡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母亲为掩护乡亲,被捕后从容就义。在党和前辈们的照顾下,冬子迅速成长起来。他和宋大爹一起切断敌人退路,迫使“靖卫团”向游击队投降。在游击队筹盐活动中,他机智地躲过敌人搜查。在搞情报时,他沉着地应付恶霸地主胡汉三的多次试探与盘问,最后勇敢地砍死了胡汉三。1938年,红军游击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冬子的父亲前来迎接。冬子终于见到了多年未见的父亲,他带上了那颗心爱的红五星,光荣地加入到红军的行列中来。
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篇4:范学富
范学富,1927年出生在太康县王集乡范庄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侵入中国,中国大部分地区被日本占领,日本人在中国实行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强奸妇女,无恶不作,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人牌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进驻了太康战岗区(老区)宣传抗日,发动群众,扩大地下武装,发展地下组织。就在这时十二岁的范学富参加了抗日游击队。由于他机智勇敢当上了通讯员,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在敌人封锁的县城里,他都是准时无误的把信送到。
对日寇冲满仇恨的范学富,向军部领导申请下连队与日寇会战,以报民族之仇。在通许县欧牙岗,白天潜伏,夜间突然袭击,第二天又打了一天,打败了日寇,打死打伤日本兵五、六十名,缴获机枪十挺,步枪短枪不计其数,汽车五辆,咱们的人不会开,部队要转移,泼上汽油,把汽车烧掉。
游击队由通许转移到杞县县城,任务夜间炸日本的碉堡,由于日军工事坚固,三十团一营偷袭猛攻,敌从我寡,我军指挥不当。战士们与日军浴血奋战,一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失败了,为了保存实力,撤退转移,隐藏起来。
抗日战争是一个自卫的革命战争,是要动员全民族力量去奋斗才能持久与胜利。艰苦的去把人民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不可摧毁的力量。
游击队在发展,在壮大。这时的范学富已经升任三十团一营三连连长。部队转移到睢县西停寺,游击队发展壮大了,加上老老百姓后防的支援,打了一个漂亮的仗。这天鬼子大摇大摆的出来扫荡。在西停寺潜伏的游击队单等着鬼子的到来,待日军的后卫部队钻进了包围圈时,指导员郑子明一声命令,霎时间平静的西停寺西侧变成了一片火海,成百上千的手榴弹在敌人的头上脚下爆炸,横飞的弹片,闪闪火光,连同硝烟与尘土,一下子把长长的日军队伍和公路都吞没了。“冲啊,杀呀!”战士们大喊着从工事里,草丛里飞奔出来。范学富带领全连战士杀进敌群,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如入无人之境。用刺刀、大刀、长矛等武器奋勇拼杀,浴血奋战。在公路上短兵相接的战斗中。大刀砍在鬼子的头上如同切西瓜,刺刀穿在鬼子的肚子上好似扎蛤蟆。红缨枪显出他特有的威风,到处枪尖白光闪烁,枪头红缨飞舞,杀的日军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三十团打了一个漂亮的仗,离不开指导员用兵有方,指挥得当,离不开群众的后防支援,离不开战士们英勇奋战。打死打伤鬼子一百多名,俘虏一百多名,炸坏汽车三辆,缴获三辆,机枪十二挺,步枪弹药不计其数。
三十团转移山东与国民党八十一师作战,把敌人牵引到河北定朝南戏台集全部消灭。部队整训,加入了刘邓大军南下,到大别山和国民党作战。久经沙场的范学富病倒了,部队领导批准范学富回家养病。
回到家乡后,经一番治疗,在家庭的悉心照料下,病情得到了很大的好转。家乡正在剿匪反霸,范学富参加了地方组织。与国民党伪县长郭馨坡大队长姜停燕在逊母口彭庙业岗连续作战,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连战连胜,最终消灭了国民党的残余势力。
全国解放了,范学富在家乡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搞土改,打土豪分田地。到改革开放任村支部书记,他特别了解民情,关心群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范学富今年八十四岁了,身体健康,爱说爱笑,每天在公园里和老年人在一起说话聊天,讲他当年战斗经历,讲的津津有味。
猜你喜欢:
1. 英雄人物的故事
2. 抗日小英雄故事大全精选
3.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有哪些
4. 中国抗日英雄故事有哪些
5. 抗日战争小英雄的故事
6. 小英雄的抗战故事
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篇1:张嘎
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
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获得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篇2: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海娃十四岁,是龙门村的儿童。
一天傍晚,海娃腰里插着羊鞭,拿着一杆红缨枪,在山上的一棵小树底下放哨。
这时候,从阳坡的小路上爬上来一个人,他老远就叫:“海娃!海娃!”海娃听出是爸爸的声音,连忙迎上去。爸爸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对海娃说:“马上到三王庄去,送给指挥部的张连长。”海娃接过信一看,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知道是一封顶紧急的鸡毛信。海娃揣好信,赶着羊群转过山崖,忽然看见西山顶上的“消息树”倒了。糟糕!山那边准是发现鬼子了。海娃想,这条小路不能走了,就走大路吧。可是回头一看,大山口外面来了一队抢粮的鬼子。
鬼子越来越近。海娃着急了,把鸡毛信往哪里藏呢?他看着胖乎乎的羊尾巴,心头一动,就抢到前面抱着那只带头的老绵羊,把它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尾巴底下。海娃什么也不怕了,他把羊鞭甩得响响的,朝着鬼子赶过去。“站住!”鬼子吆喝起来,哗啦一声举起枪,对着海娃的小脑袋。一个穿黑军装的歪嘴黑狗跑过来,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他拉到一个长着小胡子的鬼子面前。海娃一点也不怕,他故意歪着脑袋,张大嘴巴,傻愣愣地望着小胡子。小胡子说声“搜”,那个歪嘴黑狗马上动起手来,摸补丁,掏窟窿,把海娃周身都搜遍了,连两只破鞋也没放过,结果什么也没搜着。小胡子只想早点进山去抢粮,就冲着海娃喊:“滚开!滚开!”
海娃回头就跑,他拢住羊群,使劲甩着羊鞭,恨不得飞起来。没想到那个歪嘴黑狗又追上来了,他用枪逼着海娃,要海娃把羊群赶回山里去,还挤着眼睛、歪着嘴巴狞笑者说:“皇军还没吃饭呢!这么些羊,够我们吃几顿啦!”海娃没法,只好跟着走。太阳落山了,鬼子的队伍来到一座小山庄跟前,就在打谷场上宰了几只羊烧羊肉吃。海娃顾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悄悄地把手伸到老绵羊的大尾巴下面一摸,鸡毛信还照样吊着!他心里叫起来“你还在这里啊!”
鬼子吃饱了,一个个摸着肚皮,进屋里睡觉去了。歪嘴黑狗叫海娃把羊赶进牲口圈里,然后一把抓住海娃的脖子,把海娃拉进屋里。鬼子和黑狗们抱着枪睡在干草上,把海娃挤在尽里头。海娃睡不着,他想:“鬼子明天还要宰羊,要是今晚跑不掉,鸡毛信可就完了。”他不住埋怨自己:“海娃,海娃,你怎么搞的,连一封鸡毛信都不会送啊!……”忽然听见外面的哨兵吼了一声:“哪一个?”有人回答:“喂牲口的!”哨兵不吭气了。不一会儿,远处传来一阵鸡叫。
鸡叫两遍了。海娃哪儿还躺得住,他坐起来一看,门口的哨兵正在打瞌睡呢。他就悄悄地站了起来,踮着左脚把歪嘴黑狗的胳膊轻轻拨开,从小胡子身边跳过去,闪到了门边,又轻轻地迈过哨兵的大腿,溜到了村边的路上。“哪一个?”街那头的哨兵吼起来。“喂牲口的!”海娃装着大人的声音回答。那个哨兵就不理会他了。海娃走进牲口圈,一把抱住那只老绵羊,把它尾巴底下的鸡毛信解下来,揣进口袋里,撒开两腿就跑,一口气跑上了庄后的山梁。
天亮了,海娃跑到山嘴旁边,听见前面有人吼叫。他抬头一望,山梁那头有个鬼子拿着面小白旗,朝着海娃来回摇晃。海娃脱下身上的白布小褂,学着鬼子的样子也来回摇晃。没想到,真混过去了。海娃转过山嘴,一口气跑到对面山顶。前面就是三王庄啦。海娃高兴极了,他一屁股坐在山头上,把手伸进口袋一摸,不觉浑身哆嗦起来。鸡毛信呢?口袋里没有,赶紧脱下小褂子来找,也没有;把身边的石头缝都找遍了,还是没有。海娃马上往回跑,在来的路上找。他一口气跑上大山,爬到小山嘴旁边,就在刚才摇晃褂子的地方,鸡毛信好好地躺在那儿。海娃高兴极了,把信装进口袋,刚想回头跑,忽然背后有人喊叫,歪嘴黑狗追上来了。他抓住海娃,一连打了几枪托,叫海娃回去给鬼子带路。
小胡子把洋刀一挥,鬼子和黑狗又出发了。海娃赶着羊群夹在他们中间,过了大山,来到三王庄眼前。海娃看到山上的“消息树”放倒了,不用说,张连长的队伍已经知道鬼子来了。鬼子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在沟里,又是抽烟,又是吃羊肉。休息够了,一队黑狗先走,想从中路走上峁去。山坡上忽然轰轰响了几声,冒起一柱一柱的黑烟,黑狗踩上地雷了。小胡子扔下那些黑狗不管了,他指着小路对海娃说:“你在前面带路,皇军在后面。明白吗?”
海娃远远地走在鬼子的前边。树林里岔着两条路,一条小路,一条羊道。他把羊赶上了羊道。歪嘴黑狗在底下吆喝:“走错了!”海娃放开嗓子说:“没错!我走过的。走吧!”羊道越来越陡,越来越不好走,鬼子走一截,停一截,远远落在后面。小胡子吼起来了:“慢慢的!”海娃装作没听见,一步紧一步往前跑。鬼子使劲喊:“站住!再不站住就开枪啦!”海娃不听他的,甩了一响鞭,拼命往前跑。鬼子真的开枪了。海娃同羊群一起飞跑,可是他实在跑不动了。就扑倒在乱草里,放开嗓子叫:“鬼子上来啦!打呀!赶快打呀!”
峁上突然响起一阵排子枪声,跟着又是一阵。海娃听到了,这是自己人的枪声。他的两条腿又来了劲,爬起来拼命向峁上扑去。忽然他张开双臂,“哎哟”尖叫一声,晕倒在乱草堆里了。一个游击队战士跑过来,抱起了海娃。
等到海娃睁开眼睛,他看见蹲在他身边的正是张连长,连忙说:“信……鸡毛信……”他的伤口疼得厉害,说着又昏迷过去了、海娃又醒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暖炕上,盖着一床软绵绵的毯子。太阳从窗口射进来,照在炕上。张连长笑眯眯地问海娃:“好些吗?还疼吗?”海娃顾不得疼,他问张连长:“这是哪里呀?”张连长哈哈大笑起来,他摸着海娃的脑袋,说:“你忘了吗?昨天你不是送来一封鸡毛信吗?那是你爸爸让你送来的情报。咱们的队伍根据情报,砸了鬼子的炮楼。多亏你这个小八路,小英雄!”
海娃这才记起送鸡毛信这回事来。他脸红了,连忙问:“缴了枪没有?”张连长说:“缴了一大捆,都是崭新油亮的三八式快枪!”海娃高兴地说:“那就给我一支吧!”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获得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篇3:潘东子
1931年,红军解放了柳溪乡。潘东子的父亲参加了红军,而潘东子也从父亲那里学到了什么叫作仇与爱。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撤退,临别时,父亲留下冬子一颗红五星。柳溪乡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母亲为掩护乡亲,被捕后从容就义。在党和前辈们的照顾下,冬子迅速成长起来。他和宋大爹一起切断敌人退路,迫使“靖卫团”向游击队投降。在游击队筹盐活动中,他机智地躲过敌人搜查。在搞情报时,他沉着地应付恶霸地主胡汉三的多次试探与盘问,最后勇敢地砍死了胡汉三。1938年,红军游击队奉命开赴抗日前线,冬子的父亲前来迎接。冬子终于见到了多年未见的父亲,他带上了那颗心爱的红五星,光荣地加入到红军的行列中来。
抗战小英雄人物的故事篇4:范学富
范学富,1927年出生在太康县王集乡范庄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寇侵入中国,中国大部分地区被日本占领,日本人在中国实行三光政策“杀光、抢光、烧光”强奸妇女,无恶不作,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人牌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进驻了太康战岗区(老区)宣传抗日,发动群众,扩大地下武装,发展地下组织。就在这时十二岁的范学富参加了抗日游击队。由于他机智勇敢当上了通讯员,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在敌人封锁的县城里,他都是准时无误的把信送到。
对日寇冲满仇恨的范学富,向军部领导申请下连队与日寇会战,以报民族之仇。在通许县欧牙岗,白天潜伏,夜间突然袭击,第二天又打了一天,打败了日寇,打死打伤日本兵五、六十名,缴获机枪十挺,步枪短枪不计其数,汽车五辆,咱们的人不会开,部队要转移,泼上汽油,把汽车烧掉。
游击队由通许转移到杞县县城,任务夜间炸日本的碉堡,由于日军工事坚固,三十团一营偷袭猛攻,敌从我寡,我军指挥不当。战士们与日军浴血奋战,一百多名战士壮烈牺牲、失败了,为了保存实力,撤退转移,隐藏起来。
抗日战争是一个自卫的革命战争,是要动员全民族力量去奋斗才能持久与胜利。艰苦的去把人民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使之成为不可摧毁的力量。
游击队在发展,在壮大。这时的范学富已经升任三十团一营三连连长。部队转移到睢县西停寺,游击队发展壮大了,加上老老百姓后防的支援,打了一个漂亮的仗。这天鬼子大摇大摆的出来扫荡。在西停寺潜伏的游击队单等着鬼子的到来,待日军的后卫部队钻进了包围圈时,指导员郑子明一声命令,霎时间平静的西停寺西侧变成了一片火海,成百上千的手榴弹在敌人的头上脚下爆炸,横飞的弹片,闪闪火光,连同硝烟与尘土,一下子把长长的日军队伍和公路都吞没了。“冲啊,杀呀!”战士们大喊着从工事里,草丛里飞奔出来。范学富带领全连战士杀进敌群,威风凛凛,杀气腾腾,如入无人之境。用刺刀、大刀、长矛等武器奋勇拼杀,浴血奋战。在公路上短兵相接的战斗中。大刀砍在鬼子的头上如同切西瓜,刺刀穿在鬼子的肚子上好似扎蛤蟆。红缨枪显出他特有的威风,到处枪尖白光闪烁,枪头红缨飞舞,杀的日军人仰马翻,溃不成军。
三十团打了一个漂亮的仗,离不开指导员用兵有方,指挥得当,离不开群众的后防支援,离不开战士们英勇奋战。打死打伤鬼子一百多名,俘虏一百多名,炸坏汽车三辆,缴获三辆,机枪十二挺,步枪弹药不计其数。
三十团转移山东与国民党八十一师作战,把敌人牵引到河北定朝南戏台集全部消灭。部队整训,加入了刘邓大军南下,到大别山和国民党作战。久经沙场的范学富病倒了,部队领导批准范学富回家养病。
回到家乡后,经一番治疗,在家庭的悉心照料下,病情得到了很大的好转。家乡正在剿匪反霸,范学富参加了地方组织。与国民党伪县长郭馨坡大队长姜停燕在逊母口彭庙业岗连续作战,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连战连胜,最终消灭了国民党的残余势力。
全国解放了,范学富在家乡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搞土改,打土豪分田地。到改革开放任村支部书记,他特别了解民情,关心群众,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范学富今年八十四岁了,身体健康,爱说爱笑,每天在公园里和老年人在一起说话聊天,讲他当年战斗经历,讲的津津有味。
猜你喜欢:
1. 英雄人物的故事
2. 抗日小英雄故事大全精选
3. 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故事有哪些
4. 中国抗日英雄故事有哪些
5. 抗日战争小英雄的故事
6. 小英雄的抗战故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