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学?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1906年,国粹派邓实撰文指出:“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
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
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1923年,胡适给“国学”下了定义:“‘国学’在我们的心眼里,只是‘国故学’的缩写。
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到2008年,钱穆《国学概论》出版,里面竟然这样提出,“‘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何者应列国学,何者则否,实难判别”,“不得已姑采梁氏清代学术概论大意,分期叙述”。
钱先生“不得己”只好采用了梁启超的说法,以中国历代学说思想为脉络。
钱先生的“不得己”,实在是对“国学”概念众说纷纭、难以定论的客观呈现。
扩展资料:
其实“国学”这个名词并不是起源于中国的,首先是在日本的文学界提出的“拯救国学”。
18世纪20年代前后,日本本土文化自觉,“国学四大人”荷田春满、贺茂真渊、本居宣长、平田笃胤试图最大程度地摆脱中国文化影响。
荷田春满甚至向德川吉宗建议建立国学学堂,以反对运用儒学、佛学的态度对日本的古典做解释。
江户时期,日本国学就是以追求日本固有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神道思想而闻名。
19世纪末,面对西学和“欧化主义”的 *** ,日本学界从世界文化格局中反思和重识本国文化,再次发出“国学”的呼声,从此“国学”一词在近现代流行开来。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社会文化转型,中国一大批学人士子,东洋求学,“师夷长技以制夷”。
日本的“国学”,也就自然感染并 *** 了处境相似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