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在生前常说:“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哪三碗面?

 我来答
鲜活且善良丶桃花654
游戏玩家

2022-08-06 · 游戏我都懂点儿,问我就对了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8.4万
展开全部

“上海三大亨”之一杜月笙 ,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他的名号。

在上世纪30年代那个风云变幻的上海滩,以水果摊贩出身的杜月笙,居然能获得上海头目黄金荣的赏识,成为其门徒,一番历练下来,竟又能自立门户,摇身一变力压黄金荣,成为“上海三大亨”之首,这不得不令人感慨。

彼时的杜月笙,嘴里经常挂着这样一句话: “人生要吃好“三碗面”。吃得好的人,如鱼得水万事顺遂;吃不好的人,举步维艰寸步难行。”

可见,杜月笙也是凭着这“三碗面”扶摇直上,为自己博得一席之地。

其中, 这三碗面中的前两碗,分别是人面和场面。

那么,所谓的“第三碗面”是什么呢?杜月笙又是如何吃好的这“三碗面”?

杜月笙1888年8月22日,出生于江苏川沙杜家宅,父亲杜文卿干过跑堂,做过丁役,又与人合开米店。母亲朱氏只能给别人洗洗衣服,补贴家用。

本以为如此困苦的生活,便已经充满了不幸,谁知道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还将杜文卿的命给夺走了。 这时的杜月笙还不到4岁的年纪。

无奈之下,继母张氏只能带着年幼的杜月笙过活,可灾难却再次来临。

1895年,继母张氏突然神秘失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让杜月笙一下子成为了孤儿,每日只能在茶馆与赌棚之间游走,饿了也只能吃一些别人不要的东西。年纪稍长之后,也只能做一些杂事,勉强为生。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杜月笙14岁那年。

那时的杜月笙还在上海的一个水果行里当学徒,整日里和一群流氓地痞鬼混,习得了一身的流氓习气,后来更是直接拜到了青帮陈世昌的门下。

原本杜月笙想着自己此举,只是为了能更方便在上海滩立足,却没想到 正是这一决定,让他能在今后有机会傍上黄金荣这棵大树,甚至还能有机会成为“上海三大亨”之首。

那时的杜月笙还只是陈世昌的手下做事,但机缘巧合下,黄金荣却注意到了杜月笙。 仅仅是第一次见面,黄金荣便觉得杜月笙这个人“有点气派”,心中自然也是多了几分好感, 便直接将杜月笙收到了自己的手下,做了一名随从。

那时候黄金荣的名气,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能来到黄金荣的手下办事,杜月笙这心里更是抑制不住的高兴。 为了能够早日出人头地,杜月笙没少动心思,将上至黄金荣,下到一般当差人的生活习惯、脾气秉性,都摸得一清二楚。

并且,他针对不同的人投其所好,见机行事,为的就是能为自己博得人脉与机会。

杜月笙的老谋深算很快便得到了回报,一向会办事的他,赢得了黄金荣的夫人林桂生的青睐。这让林桂生没少在黄金荣的面前说杜月笙的好话。 长年累月下来,黄金荣自然在在心里高看了杜月笙几分。

但真正使杜月笙成为黄金荣心腹的,还是那起抢夺鸦片的事件。

那时在上海滩中,有出了名的“八大股党”。他们抢夺鸦片的手段最为凶残,根本就没把黄金荣放在眼里,这让黄金荣在明里暗里吃了不少的亏。关键时刻,杜月笙抓住了这一时机,马上自告奋勇抢夺鸦片生意。

本来,黄金荣其实也并没有十分看好杜月笙。虽然他对杜月笙高看几分,但关于鸦片的生意并不是有几分小聪明就能做的。

但没想到的是,经过一番招兵买马之后,杜月笙还真的拉起了一支队伍,随后在第一次抢夺鸦片的行动中,就弄到了一整船的烟土,那可相当于几十万银洋。

这还不够,小试牛刀的杜月笙在之后抢夺鸦片的行动中,胃口越来越大,布置得也越来越周密。而这,也让他一次次的将数不尽的财富,装进了他与黄金荣的腰包。

尝到甜头的黄金荣,这才发现杜月笙是棵好苗子,渐渐地开始有意栽培他,后来更是联合了张啸林,成立了专门做鸦片生意的三鑫公司。

钱赚得越来越多,野心也就越来越大。 一系列的历练下来,杜月笙也逐渐成长为能与黄金荣、张啸林平起平坐的人物,成为了“上海三大亨”之一。

此时的杜月笙已经不满足于这种“三足鼎立”的局面,他想要的远比这更多。于是,杜月笙不断结识黑白两道中的各派势力,更是不惜散金结交天下名流,亲手为自己在上海织就了一张盘根错节的势力网。无论是政客要人、文人墨客,还是帮会骨干,都成为了杜月笙的门客。

势力发展到鼎盛时期,就连黄金荣都不是他的对手。

“上海三大亨”之首的名号,就这样稳稳地落在了杜月笙的身上。

叱咤风云的杜月笙,与黄金荣和张啸林有很大的不同。他不喜别人唤他杜老板,也不喜别人称他杜大帅,反而对杜先生这个称呼情有独钟。

并且在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

那么,从水果摊贩做到上海三大亨之首的杜月笙,究竟有多会做人呢?

知名主持人梁宏达曾说: “杜月笙这辈子,经常是以谦谦君子的形象出现的。”

在我们的脑海中,好像一般的“黑帮老大”,都有着一副穷凶极恶的面目,身上也都是纹龙画虎,装扮都得是一顶一的有派头,走到哪身边都得跟着一帮剽悍的小弟才是。

可是杜月笙却完全不一样,他总是穿着一袭长衫,无论是天气多热也不会解开纽扣,即便是在家里也不会脱掉。因为对于杜月笙来说: 不让别人见了自己就害怕,才是一种本事。

其实除了这种来自外貌上的变化,就连“里子”杜月笙也是换了个遍,要知道在杜月笙小时候,根本就没机会受到什么教育,就连大字都不识几个。

在后来有了金钱地位之后,杜月笙特意花重金网罗了不少老师,专门教授自己有关 历史 文学的课程。长时间下来,杜月笙不仅对于 历史 上的那些王侯将相,了如指掌,就连手下的字也是妙笔生花。那一手漂亮的小楷,谁见了都得连连称奇。

在杜月笙的眼中,“人面”两字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丢的。 不仅自己,就连手下的那些兄弟,杜月笙也严格规定: 不能衣着不当,都得穿的得体,穿得好了,才能代表着他们的门面。

这样的杜月笙,无论是在同行当权的人眼里,还是在那些市井小贩的眼中,都是一副温文尔雅的形象。以至于不少人初次见到杜月笙,都不敢相信眼前体型“瘦弱”,又流露出一身书生气的人,就是上海滩那个呼风唤雨的“三大亨”之一。

而极为注重人面的杜月笙,在国家危难之际也不忘慷慨解囊,为民族抗战出了不少的力。

不仅积极响应蒋介石的“航空救国”号召,亲自捐献了两架飞机,还亲自将自己的货轮坠沉,为的就是阻止日军偷袭我军后方阴谋的实现。再后来,杜月笙还直接为八路军方面送去了不少的物资,无论是武器还是粮食,都是应有尽有。

一生注重人面的杜月笙,真可谓是将这碗面的精髓吃了出来。

除了这份人面,杜月笙吃好的另一碗面,就是“场面”。

成名之后的杜月笙,对于场面的追求实在是少不了。而在杜月笙的一生中,追求的最大的场面,莫过于在1931年举行的杜家祠堂落成典礼了。毕竟在杜月笙的心中,能够光宗耀祖、为杜家和自己争口气,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那一天的杜祠,门前摆满了各地政客送来的题匾:前大总统徐世昌的“敦仁尚德”,临时执政段祺瑞的“望出晋昌”,海、陆、空军副司令张学良的“好义家风”,实业部部长孔祥熙的“春门从德”等等。

送来这些题匾的,哪一个都是在当时响当当的人物。就连蒋介石都送来了写着“孝思不匮”的金匾匾亭。

送礼的政客都这么有名,就更别提当时的排场了,整整6个大队的仪仗队,举着几十面特大的国民党旗,以及杜字旗浩浩荡荡地前进。前后还有着100多辆自行车护卫,后面紧跟着的就是来自法租界和公共租界巡捕人员组成的骑队。他们后面还有一支百人乐队、各类军营以及 社会 组织的骨干人员。

至于杜家的祖宗牌位,更是金贵的不得了,都是用特制的“神轿”抬着,前面还有8面特大的铜锣开道。 几十个盛满鲜花的花篮,以及几十个烧着檀香的大香炉,都是由穿着彩衣的少女捧着随轿前行。

就连扶轿子的人,还都得千挑万选,至少也得是在清朝有过功名的地方官。

一番布置下来,仅仅是那段从家走到码头的路,就走了3个多小时。

到了码头,你就会发现,还有14艘汽轮摆渡船在江面上静静地等待着大家。登上船之后,这条长龙才总算向杜祠的方向驶去。值得一提的是,杜月笙为了保证此次场面更加宏大,就连租界当局也特意停驶电车长达2个小时。

杜家祠堂事件,让杜月笙的场面变得盛况空前 , 身兼70多家银行、公司等企业的董事长等职的杜月笙,那时可是风光无限,每年至少几百万银洋的进账,哪里有谁还有胆量看不起他?

也正因此,杜月笙不仅将自己的利益,与场面捆绑在了一起,将追求场面这件事贯彻到底。

甚至也为那被杜月笙最为看重的第三碗面,找到了更多的契机。

如果说人面和场面这两碗面,就已经够“难吃”了,那么这第三碗面“情面”,则是最难吃好的。 不要说那时混乱的上海滩了,就算是现在,也很少有人能做到像杜月笙那样,将情面这碗面吃的如此津津有味。

杜月笙这一辈子很少拒绝别人,几乎只要是有人请他帮忙,对方话都还没说完,杜月笙就会回答一句:“好,没问题,我帮你办。”

这也就让杜月笙时常得为了这些朋友,仗义疏财,每年的盈余在这上面都得花个底掉,可杜月笙却从无怨言,他一心只认准: “钱财用得完,交情吃不光,别人存钱我不存钱,我存交情。”

杜月笙也是从底层摸爬滚打上来的,他亲身经历过了太多的世态炎凉,这让他更加看重经营关系的重要性。争夺利益时可以不讲情面,但是在私下里有难了,杜月笙却绝对不会坐视不管。 一生仗义疏财,就是杜月笙的标签之一。

那时章太炎的侄子在上海遇到了困难,章太炎没有办法只能找到了杜月笙。杜月笙知晓此事后,不仅立马出面摆平,还亲自远程至章府拜访。

看到章太炎生活的不太富裕,杜月笙又生了恻隐之心,可直接接济又有损章太炎的文人傲骨,思前想后,杜月笙在茶杯下悄悄放了2000元银票,便转头离开了。

而在九一八事变中落难,无处可去的张学良,杜月笙也是毫不避讳。哪怕是知道当时的张学良已经成为民族的罪人,不少人都想取他的性命,杜月笙也是斩钉截铁的了句: “到我府上,可安心住下。”

为保张学良无虞,杜月笙在当时也是花了不少的力气,单是散金这件事就没少做。

除了这些在当时算是有头有脸,有名气的人物,杜月笙对那些没有权势,甚至是低到尘埃里的乞丐,也都是一视同仁。在施粥发钱的时候,杜月笙从来都没有为乞丐重复领取接济而生气,更没有像黄金荣那样,将领过接济的乞丐严加看管。

为此,杜月笙曾说过: “乞丐也是有脸的,就算是多领一次,我不过是损失几个钱,而对于他们来说,丢掉的可是面子。”

这种雪中送炭,施以援手的事,杜月笙这一生可没少做。至少在他看来: “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所以不要怕被别人利用。”

此间种种,都让杜月笙将情面这碗面,吃出了大智慧。他用一时半刻的利,去换取长长久久的情,哪怕是散尽家财也在所不惜。这种魄力,确实非一般人能及。

也难怪黎元洪当初会送给杜月笙这样一副对联: 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用春申君作比杜月笙,当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讲究人面、善用场面、留足情面,杜月笙在用自己的智慧吃好这三碗面的同时,也让自己成为了上海滩响当当的大人物。

从杜月笙的发家史中,我们可以总结出: 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不要让脾气大于自己的本事,也不要忘了给人留足情面。 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曾受过你帮助的人,会有一天成为你的伯乐。而追求场面也得量力而行,不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想要吃好这人生的“三碗面”,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参透其中道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还得看我们自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