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后期三个决定产量的阶段,如何管理?
展开全部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一、冬小麦扬花期的管理工作
小麦抽穗后生长速度开始加快,一般经过2~5天就会有部分花开放。这时,小麦也就进入了扬花期。小麦扬花期是小麦由营 养生 长进一步转化为生殖生长的标志,也是决定麦穗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
1、生育特点
小麦开花可持续6~7天,开花和温度有关,开花的最低温度为9℃,最高温度为30℃,开花的适宜温度为20℃。小麦开花还和空气相对湿度有关,最适宜开花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空气相对湿度如果低于20%会不结实;但是扬花期如果空气相对湿度过大,阴雨连绵,花粉粒就会吸水膨胀破裂,并丧失受精能力,也不能结实。
2、管理措施
(1)水肥管理。开花期是冬小麦植株新陈代谢最旺盛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要结合浇水追肥一次。这个时期施肥,要以氮肥为主,这是因为氮元素是合成蛋白质和叶绿素的主要成分。除具有对生理功能的调节外,还对小麦绿叶面积的增大作用显著。
由于小麦籽粒产量的70%~80%来自后期光合产物的累积,而叶面积的增加增强了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在冬小麦的扬花期,施用适量氮肥对提高小麦的产量是有一定帮助的。建议采用测土的方法检测土壤中氮的缺少情况,然后再按需要量施入氮肥。
小麦抽穗扬花期需水较多,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总量的40%,因此,结合施肥,要浇一次“扬花水”,这次浇水要浇足浇透。这个时期常会遇到“干热风”的天气,当温度高于30℃,就会影响冬小麦的受精能力而降低结实,所以,浇“扬花水”不仅可以增加土壤和空气的相对湿度,而且还有给麦田降温的作用。
(2)及时防治病虫害。小麦开花期间,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时期,这个阶段需要防治的害虫主要有小麦吸浆虫、麦蜘蛛和小麦蚜虫。需要防治的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叶枯病和小麦赤霉病。
小麦扬花期一旦发现病虫危害时,要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应大力推广生物、物理、生态等防治技术。4月底至5月初及时防治穗蚜,一般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即可。
扬花期若遇到连阴天气,应注意每亩用40%的多菌灵胶悬剂100克兑水50千克预防赤霉病。可将叶面喷肥、抗“热干风”、病虫害综合防治结合起来,起到一喷多防的作用。
二、冬小麦灌浆期的管理工作
扬花期过后就是灌浆期,灌浆期是决定小麦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
1、生育特点。小麦从开花、授精到籽粒成熟,需要经过30~40天。从授精开始就进入了籽粒形成阶段,这个阶段要经过10~12天。当籽粒长度达到最大长度的四分之三时,称为多半仁,标志着籽粒形成阶段的结束。籽粒形成后,麦粒从多半仁经过顶满仓,到乳熟末期为灌浆阶段。
在此期间,胚乳内积累淀粉很快,干物质急剧增加,籽粒灌浆阶段一般要经过12~19天。温度太低时,乳熟期明显会延长,乳熟初期的籽粒成绿色,胚乳中充满白色乳状汁液,汁液浓度穗灌浆进展而变稠。乳熟期温度对籽粒灌浆速度影响很大,最适宜的温度为20~22℃,温度高于25℃时蒸腾作用加速,促使灌浆时间缩短,干物质累积过程提早完成,产量降低。
另外,高温能增加植株和籽粒的呼吸作用,消耗过多的有机物质。因此,在籽粒灌浆期应预防高温干燥的气候,特别是“干热风”的侵袭。在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或“干热风”到来前,应实施浇水以降低地温和改善田间小气候。
2、水肥管理。在小麦乳熟期间,籽粒的成熟与土壤相对含水量有密切的关系,最适合籽粒灌浆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如果土壤缺水会引起叶片早衰,光合强度减弱,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运受到限制,灌浆过程就会停止,引起籽粒干瘪瘦小,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
根据冬小麦灌浆期的生育特点,在生产中,我们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并通过叶片喷肥为小麦植株补充营养;还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保证根系的活力,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防治早衰。从而达到籽粒饱满,提高粒重。
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对籽粒灌浆十分有利,最好做到麦田地皮经常保持潮湿不干,浇水可分别在开花后十天和开花后二十天进行。灌浆水灌的好既能缓解麦田旱情,又能调节田间小气候,防治“干热风”天气对灌浆的影响。而且,灌浆水还能延长叶片功能,防治植株早衰,有利于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农民朋友在浇灌浆水时要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土壤肥力高,墒情好的地块可不浇灌浆水;二是群体偏大、生长过旺,具有倒伏风险的地块尽量不浇灌浆水。否则,一旦出现倒伏产量将会降低更多,风险更大;三是浇水前要收听天气预报,大风雨来临前要严禁浇水,以防引起倒伏;四是灌浆期浇水时要做到小水勤浇。
由于灌浆后期,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有机物质更多滞留在茎秆中,产量降低。所以,灌浆后期,就不需要再浇水了。小麦生长到灌浆后期,个体衰退,生理活动减弱,吸收养分能力降低。而此时的叶片开始由绿变黄,光合能力在下降,制造的光合产物也在减少,植株出现早衰现象,严重影响籽粒的灌浆程度。
为了缓解早衰对灌浆的影响,可以通过喷施叶面肥,为小麦植株补充营养。每亩用200克磷酸二氢钾和500克尿素兑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还能促进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提高茎秆强度,减少小麦生长后期倒伏的危险。叶面喷肥应选择在晴天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进行。喷雾时力求均匀,以叶片湿润不滴水为好。
小麦灌浆期,特别是灌浆后期积水,会引起烂根枯叶诱发病害,加速早衰。大雨过后,麦田内局部可能出现积水,这时候要及时开沟排水,坚决消除明水,减轻自害,保根护叶,促进小麦籽粒成熟,提高粒重。及时排水还能防止土壤水分过度饱和,导致小麦倒伏。
三、冬小麦成熟期的管理
小麦成熟期,这也是小麦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生长时期。小麦进入籽粒成熟阶段以后,最大特征是干物质积累变慢,籽粒中水分很快下降,籽粒体积开始萎缩。籽粒成熟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蜡熟期:也叫黄熟期。进入这个阶段的植株由绿转黄,籽粒逐渐变硬,籽粒内含物质如凝蜡状,可塑性较大,可用手挤破并搓成条,后期变硬,不宜捏碎。这个阶段植株各个部位的可溶性物质仍然不断向籽粒中运转积累,但数量远较前期要少了。因而,干物质虽继续增加但速度缓慢,蜡熟期一般要经历6~15天的时间。
完熟期:当干物质停止积累,籽粒体积缩小,籽粒变硬,不能用手掐断,这时就进入了完熟期。完熟期经历的时间很短,一般仅3~5天。
采收时间也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造成减产。收获过早,籽粒成熟度差,粒重低,同时由于茎秆和籽粒含水量高,不但脱粒困难,而且晾晒时容易生热发霉;而收获过晚,干物质不再增加,但是茎秆呼吸作用仍然很旺,容易消耗养分。而且,完熟期一过,植株全部枯黄,自然落粒,也会降低小麦的产量。所以,最好在小麦蜡熟期结束前采收,最晚不得晚于完熟期。
收割小麦,除了要考虑麦粒的成熟度外,天气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如果近段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按照上面介绍的时间收割。如果蜡熟末期和完熟期有降雨,应该雨前收割完,以防麦粒在麦穗上发芽,给生产带来损失。农谚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冬小麦的管理虽然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几个关键时期的管理工作还是必须重视,尤其是扬花灌浆期,是冬小麦最终获得高产最关键时期,因此,农民朋友更要认真对待,以期获得最终的丰产。
散花期,罐浆期和成熟期
小麦后期管理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保持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和青枯,保持光合器官的完整,促进有机物质的合成与积累,将营养器官中储存的有机物质转运到籽粒中去,达到籽粒饱满。因而后期管理主攻方向应是:浇灌浆水,防病治虫,保根护叶。
第一早浇灌浆水
充足的水分能够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利于贮存在茎叶中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转。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减少干热风危害。
出现旱情麦田,小麦扬花后一周左右应及时浇灌浆水,宜选择晴天无风时进行。小麦成熟前15天要停止浇水,不宜浇麦黄水;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做到无风快浇,有风停浇,温度过高的天气状况下不宜浇水;浇水不宜过大,小水轻浇,保护深层根系不早衰。
第二及时防治病虫害
后期主要有锈病、白粉病、叶枯病、根腐病等病害,有黏虫、蚜虫、吸浆虫一些虫害,因此后期仍不能放松麦田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杀虫剂有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抗蚜威等;杀菌剂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氟环唑等;生长调节剂有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等。
第三叶面喷肥防早衰
小麦生长后期,仍需要保持一定的营养水平,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和根系活动,促进物质的合成与运转,防干热风、防高温、防早衰,提高粒重。扬花后10天左右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加以芸苔素内酯,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叶面喷施,实现一喷多效的目的。
小麦后期生长管理对小麦的产量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小麦扬花期开始,经过灌浆期,到小麦成熟期,在每个生长期阶段要有不同的管理措施,因此加强管理才能有丰收保障,那么,怎么管理才行呢?
一,扬花期前后做到一喷三防,即防病,预防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锈病等病害。防虫,即预防蚜虫,棉铃虫等。防干热风并浇好小麦扬花水,扬花水是关键水,该水用量大,是小麦一生当中至关重要的一水。
二,灌浆期管理,注意防病,防虫,干旱浇水,增加小麦单粒重。
三,成熟期管理,主要预防干热风,不需要再浇水了!
做好以上几点对小麦丰产丰收是有好处的!供你参考。
防旱防虫防风
目前,北方冬小麦正陆续进入拔节期。小麦拔节后即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植株生长由营 养生 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逐步转化为以生殖生长为主,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防治和肥水运筹的关键时期。因此,搞好小麦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对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保根保叶,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年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的指导思想是“肥水运筹,促弱控旺;绿色植保,精准防控;防倒伏,防早衰,增粒数,增粒重”。各地要因地因苗制宜,突出分类指导,切实抓好以下管理措施的落实。
一、因地因苗管理,做好拔节期肥水运筹
目前大部分地区麦田已进入拔节期,此时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对前期没有进行春季肥水管理的一、二类麦田,或者早春进行过返青期追肥但追肥量不足的麦田,均应在拔节期追肥浇水。拔节期肥水管理要做到因地因苗制宜。对于地力水平一般、群体偏弱的麦田,应在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以促弱转壮;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适宜麦田,应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偏大旺长麦田,要坚持肥水后移,在拔节后期(倒二叶露尖)追肥浇水,以控旺促壮。一般亩追尿素10~15公斤左右。群体较大的高产地块,要在追施氮肥的同时,亩追钾肥6~10公斤,既防倒又增产。
二、重视关键时期,酌情浇好扬花灌浆水
四、绿色精准防治,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
五、综合应对施策,做好后期倒伏的预防和补救
小麦中后期管理,1,首先肥水上保持充足是丰产稳产的基石。2,光照充足,雨水适谊,预防枯萎病。3,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可以提高总产百分几
1冬小麦扬花期的管理工作
小麦抽穗后生长速度开始加快,一般经过2~5天就会有部分花开放。这时,小麦也就进入了扬花期。小麦扬花期是小麦由营 养生 长进一步转化为生殖生长的标志,也是决定麦穗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
1、生育特点
小麦开花可持续6~7天,开花和温度有关,开花的最低温度为9℃,最高温度为30℃,开花的适宜温度为20℃。小麦开花还和空气相对湿度有关,最适宜开花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空气相对湿度如果低于20%会不结实;但是扬花期如果空气相对湿度过大,阴雨连绵,花粉粒就会吸水膨胀破裂,并丧失受精能力,也不能结实。
2、管理措施
(1)水肥管理。开花期是冬小麦植株新陈代谢最旺盛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要结合浇水追肥一次。这个时期施肥,要以氮肥为主,这是因为氮元素是合成蛋白质和叶绿素的主要成分。除具有对生理功能的调节外,还对小麦绿叶面积的增大作用显著。
由于小麦籽粒产量的70%~80%来自后期光合产物的累积,而叶面积的增加增强了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在冬小麦的扬花期,施用适量氮肥对提高小麦的产量是有一定帮助的。建议采用测土的方法检测土壤中氮的缺少情况,然后再按需要量施入氮肥。
小麦抽穗扬花期需水较多,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总量的40%,因此,结合施肥,要浇一次“扬花水”,这次浇水要浇足浇透。这个时期常会遇到“干热风”的天气,当温度高于30℃,就会影响冬小麦的受精能力而降低结实,所以,浇“扬花水”不仅可以增加土壤和空气的相对湿度,而且还有给麦田降温的作用。
(2)及时防治病虫害。小麦开花期间,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时期,这个阶段需要防治的害虫主要有小麦吸浆虫、麦蜘蛛和小麦蚜虫。需要防治的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叶枯病和小麦赤霉病。
小麦扬花期一旦发现病虫危害时,要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应大力推广生物、物理、生态等防治技术。4月底至5月初及时防治穗蚜,一般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即可。
扬花期若遇到连阴天气,应注意每亩用40%的多菌灵胶悬剂100克兑水50千克预防赤霉病。可将叶面喷肥、抗“热干风”、病虫害综合防治结合起来,起到一喷多防的作用。
2冬小麦灌浆期的管理工作
扬花期过后就是灌浆期,灌浆期是决定小麦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
1、生育特点。小麦从开花、授精到籽粒成熟,需要经过30~40天。从授精开始就进入了籽粒形成阶段,这个阶段要经过10~12天。当籽粒长度达到最大长度的四分之三时,称为多半仁,标志着籽粒形成阶段的结束。籽粒形成后,麦粒从多半仁经过顶满仓,到乳熟末期为灌浆阶段。
在此期间,胚乳内积累淀粉很快,干物质急剧增加,籽粒灌浆阶段一般要经过12~19天。温度太低时,乳熟期明显会延长,乳熟初期的籽粒成绿色,胚乳中充满白色乳状汁液,汁液浓度穗灌浆进展而变稠。乳熟期温度对籽粒灌浆速度影响很大,最适宜的温度为20~22℃,温度高于25℃时蒸腾作用加速,促使灌浆时间缩短,干物质累积过程提早完成,产量降低。
另外,高温能增加植株和籽粒的呼吸作用,消耗过多的有机物质。因此,在籽粒灌浆期应预防高温干燥的气候,特别是“干热风”的侵袭。在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或“干热风”到来前,应实施浇水以降低地温和改善田间小气候。
2、水肥管理。在小麦乳熟期间,籽粒的成熟与土壤相对含水量有密切的关系,最适合籽粒灌浆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如果土壤缺水会引起叶片早衰,光合强度减弱,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运受到限制,灌浆过程就会停止,引起籽粒干瘪瘦小,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
根据冬小麦灌浆期的生育特点,在生产中,我们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并通过叶片喷肥为小麦植株补充营养;还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保证根系的活力,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防治早衰。从而达到籽粒饱满,提高粒重。
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对籽粒灌浆十分有利,最好做到麦田地皮经常保持潮湿不干,浇水可分别在开花后十天和开花后二十天进行。灌浆水灌的好既能缓解麦田旱情,又能调节田间小气候,防治“干热风”天气对灌浆的影响。而且,灌浆水还能延长叶片功能,防治植株早衰,有利于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农民朋友在浇灌浆水时要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土壤肥力高,墒情好的地块可不浇灌浆水;二是群体偏大、生长过旺,具有倒伏风险的地块尽量不浇灌浆水。否则,一旦出现倒伏产量将会降低更多,风险更大;三是浇水前要收听天气预报,大风雨来临前要严禁浇水,以防引起倒伏;四是灌浆期浇水时要做到小水勤浇。
由于灌浆后期,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有机物质更多滞留在茎秆中,产量降低。所以,灌浆后期,就不需要再浇水了。小麦生长到灌浆后期,个体衰退,生理活动减弱,吸收养分能力降低。而此时的叶片开始由绿变黄,光合能力在下降,制造的光合产物也在减少,植株出现早衰现象,严重影响籽粒的灌浆程度。
为了缓解早衰对灌浆的影响,可以通过喷施叶面肥,为小麦植株补充营养。每亩用200克磷酸二氢钾和500克尿素兑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还能促进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提高茎秆强度,减少小麦生长后期倒伏的危险。叶面喷肥应选择在晴天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进行。喷雾时力求均匀,以叶片湿润不滴水为好。
小麦灌浆期,特别是灌浆后期积水,会引起烂根枯叶诱发病害,加速早衰。大雨过后,麦田内局部可能出现积水,这时候要及时开沟排水,坚决消除明水,减轻自害,保根护叶,促进小麦籽粒成熟,提高粒重。及时排水还能防止土壤水分过度饱和,导致小麦倒伏。
3冬小麦成熟期的管理
小麦成熟期,这也是小麦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生长时期。小麦进入籽粒成熟阶段以后,最大特征是干物质积累变慢,籽粒中水分很快下降,籽粒体积开始萎缩。籽粒成熟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蜡熟期:也叫黄熟期。进入这个阶段的植株由绿转黄,籽粒逐渐变硬,籽粒内含物质如凝蜡状,可塑性较大,可用手挤破并搓成条,后期变硬,不宜捏碎。这个阶段植株各个部位的可溶性物质仍然不断向籽粒中运转积累,但数量远较前期要少了。因而,干物质虽继续增加但速度缓慢,蜡熟期一般要经历6~15天的时间。
完熟期:当干物质停止积累,籽粒体积缩小,籽粒变硬,不能用手掐断,这时就进入了完熟期。完熟期经历的时间很短,一般仅3~5天。
采收时间也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造成减产。收获过早,籽粒成熟度差,粒重低,同时由于茎秆和籽粒含水量高,不但脱粒困难,而且晾晒时容易生热发霉;而收获过晚,干物质不再增加,但是茎秆呼吸作用仍然很旺,容易消耗养分。而且,完熟期一过,植株全部枯黄,自然落粒,也会降低小麦的产量。所以,最好在小麦蜡熟期结束前采收,最晚不得晚于完熟期。
收割小麦,除了要考虑麦粒的成熟度外,天气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如果近段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按照上面介绍的时间收割。如果蜡熟末期和完熟期有降雨,应该雨前收割完,以防麦粒在麦穗上发芽,给生产带来损失。农谚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冬小麦的管理虽然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几个关键时期的管理工作还是必须重视,尤其是扬花灌浆期,是冬小麦最终获得高产最关键时期,因此,农民朋友更要认真对待,以期获得最终的丰产。
以防灾为主
要防捞,防风,防旱,还要防蝗虫。
小麦抽穗后生长速度开始加快,一般经过2~5天就会有部分花开放。这时,小麦也就进入了扬花期。小麦扬花期是小麦由营 养生 长进一步转化为生殖生长的标志,也是决定麦穗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
1、生育特点
小麦开花可持续6~7天,开花和温度有关,开花的最低温度为9℃,最高温度为30℃,开花的适宜温度为20℃。小麦开花还和空气相对湿度有关,最适宜开花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空气相对湿度如果低于20%会不结实;但是扬花期如果空气相对湿度过大,阴雨连绵,花粉粒就会吸水膨胀破裂,并丧失受精能力,也不能结实。
2、管理措施
(1)水肥管理。开花期是冬小麦植株新陈代谢最旺盛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要结合浇水追肥一次。这个时期施肥,要以氮肥为主,这是因为氮元素是合成蛋白质和叶绿素的主要成分。除具有对生理功能的调节外,还对小麦绿叶面积的增大作用显著。
由于小麦籽粒产量的70%~80%来自后期光合产物的累积,而叶面积的增加增强了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在冬小麦的扬花期,施用适量氮肥对提高小麦的产量是有一定帮助的。建议采用测土的方法检测土壤中氮的缺少情况,然后再按需要量施入氮肥。
小麦抽穗扬花期需水较多,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总量的40%,因此,结合施肥,要浇一次“扬花水”,这次浇水要浇足浇透。这个时期常会遇到“干热风”的天气,当温度高于30℃,就会影响冬小麦的受精能力而降低结实,所以,浇“扬花水”不仅可以增加土壤和空气的相对湿度,而且还有给麦田降温的作用。
(2)及时防治病虫害。小麦开花期间,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时期,这个阶段需要防治的害虫主要有小麦吸浆虫、麦蜘蛛和小麦蚜虫。需要防治的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叶枯病和小麦赤霉病。
小麦扬花期一旦发现病虫危害时,要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应大力推广生物、物理、生态等防治技术。4月底至5月初及时防治穗蚜,一般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即可。
扬花期若遇到连阴天气,应注意每亩用40%的多菌灵胶悬剂100克兑水50千克预防赤霉病。可将叶面喷肥、抗“热干风”、病虫害综合防治结合起来,起到一喷多防的作用。
二、冬小麦灌浆期的管理工作
扬花期过后就是灌浆期,灌浆期是决定小麦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
1、生育特点。小麦从开花、授精到籽粒成熟,需要经过30~40天。从授精开始就进入了籽粒形成阶段,这个阶段要经过10~12天。当籽粒长度达到最大长度的四分之三时,称为多半仁,标志着籽粒形成阶段的结束。籽粒形成后,麦粒从多半仁经过顶满仓,到乳熟末期为灌浆阶段。
在此期间,胚乳内积累淀粉很快,干物质急剧增加,籽粒灌浆阶段一般要经过12~19天。温度太低时,乳熟期明显会延长,乳熟初期的籽粒成绿色,胚乳中充满白色乳状汁液,汁液浓度穗灌浆进展而变稠。乳熟期温度对籽粒灌浆速度影响很大,最适宜的温度为20~22℃,温度高于25℃时蒸腾作用加速,促使灌浆时间缩短,干物质累积过程提早完成,产量降低。
另外,高温能增加植株和籽粒的呼吸作用,消耗过多的有机物质。因此,在籽粒灌浆期应预防高温干燥的气候,特别是“干热风”的侵袭。在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或“干热风”到来前,应实施浇水以降低地温和改善田间小气候。
2、水肥管理。在小麦乳熟期间,籽粒的成熟与土壤相对含水量有密切的关系,最适合籽粒灌浆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如果土壤缺水会引起叶片早衰,光合强度减弱,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运受到限制,灌浆过程就会停止,引起籽粒干瘪瘦小,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
根据冬小麦灌浆期的生育特点,在生产中,我们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并通过叶片喷肥为小麦植株补充营养;还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保证根系的活力,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防治早衰。从而达到籽粒饱满,提高粒重。
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对籽粒灌浆十分有利,最好做到麦田地皮经常保持潮湿不干,浇水可分别在开花后十天和开花后二十天进行。灌浆水灌的好既能缓解麦田旱情,又能调节田间小气候,防治“干热风”天气对灌浆的影响。而且,灌浆水还能延长叶片功能,防治植株早衰,有利于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农民朋友在浇灌浆水时要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土壤肥力高,墒情好的地块可不浇灌浆水;二是群体偏大、生长过旺,具有倒伏风险的地块尽量不浇灌浆水。否则,一旦出现倒伏产量将会降低更多,风险更大;三是浇水前要收听天气预报,大风雨来临前要严禁浇水,以防引起倒伏;四是灌浆期浇水时要做到小水勤浇。
由于灌浆后期,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有机物质更多滞留在茎秆中,产量降低。所以,灌浆后期,就不需要再浇水了。小麦生长到灌浆后期,个体衰退,生理活动减弱,吸收养分能力降低。而此时的叶片开始由绿变黄,光合能力在下降,制造的光合产物也在减少,植株出现早衰现象,严重影响籽粒的灌浆程度。
为了缓解早衰对灌浆的影响,可以通过喷施叶面肥,为小麦植株补充营养。每亩用200克磷酸二氢钾和500克尿素兑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还能促进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提高茎秆强度,减少小麦生长后期倒伏的危险。叶面喷肥应选择在晴天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进行。喷雾时力求均匀,以叶片湿润不滴水为好。
小麦灌浆期,特别是灌浆后期积水,会引起烂根枯叶诱发病害,加速早衰。大雨过后,麦田内局部可能出现积水,这时候要及时开沟排水,坚决消除明水,减轻自害,保根护叶,促进小麦籽粒成熟,提高粒重。及时排水还能防止土壤水分过度饱和,导致小麦倒伏。
三、冬小麦成熟期的管理
小麦成熟期,这也是小麦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生长时期。小麦进入籽粒成熟阶段以后,最大特征是干物质积累变慢,籽粒中水分很快下降,籽粒体积开始萎缩。籽粒成熟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蜡熟期:也叫黄熟期。进入这个阶段的植株由绿转黄,籽粒逐渐变硬,籽粒内含物质如凝蜡状,可塑性较大,可用手挤破并搓成条,后期变硬,不宜捏碎。这个阶段植株各个部位的可溶性物质仍然不断向籽粒中运转积累,但数量远较前期要少了。因而,干物质虽继续增加但速度缓慢,蜡熟期一般要经历6~15天的时间。
完熟期:当干物质停止积累,籽粒体积缩小,籽粒变硬,不能用手掐断,这时就进入了完熟期。完熟期经历的时间很短,一般仅3~5天。
采收时间也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造成减产。收获过早,籽粒成熟度差,粒重低,同时由于茎秆和籽粒含水量高,不但脱粒困难,而且晾晒时容易生热发霉;而收获过晚,干物质不再增加,但是茎秆呼吸作用仍然很旺,容易消耗养分。而且,完熟期一过,植株全部枯黄,自然落粒,也会降低小麦的产量。所以,最好在小麦蜡熟期结束前采收,最晚不得晚于完熟期。
收割小麦,除了要考虑麦粒的成熟度外,天气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如果近段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按照上面介绍的时间收割。如果蜡熟末期和完熟期有降雨,应该雨前收割完,以防麦粒在麦穗上发芽,给生产带来损失。农谚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冬小麦的管理虽然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几个关键时期的管理工作还是必须重视,尤其是扬花灌浆期,是冬小麦最终获得高产最关键时期,因此,农民朋友更要认真对待,以期获得最终的丰产。
散花期,罐浆期和成熟期
小麦后期管理是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保持根系活力,防止叶片早衰和青枯,保持光合器官的完整,促进有机物质的合成与积累,将营养器官中储存的有机物质转运到籽粒中去,达到籽粒饱满。因而后期管理主攻方向应是:浇灌浆水,防病治虫,保根护叶。
第一早浇灌浆水
充足的水分能够保证小麦生理用水,利于贮存在茎叶中营养物质向籽粒运转。同时还可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高温对小麦灌浆的不利影响,减少干热风危害。
出现旱情麦田,小麦扬花后一周左右应及时浇灌浆水,宜选择晴天无风时进行。小麦成熟前15天要停止浇水,不宜浇麦黄水;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做到无风快浇,有风停浇,温度过高的天气状况下不宜浇水;浇水不宜过大,小水轻浇,保护深层根系不早衰。
第二及时防治病虫害
后期主要有锈病、白粉病、叶枯病、根腐病等病害,有黏虫、蚜虫、吸浆虫一些虫害,因此后期仍不能放松麦田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杀虫剂有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抗蚜威等;杀菌剂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氟环唑等;生长调节剂有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等。
第三叶面喷肥防早衰
小麦生长后期,仍需要保持一定的营养水平,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和根系活动,促进物质的合成与运转,防干热风、防高温、防早衰,提高粒重。扬花后10天左右亩用磷酸二氢钾200克,加以芸苔素内酯,结合病虫防治进行叶面喷施,实现一喷多效的目的。
小麦后期生长管理对小麦的产量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小麦扬花期开始,经过灌浆期,到小麦成熟期,在每个生长期阶段要有不同的管理措施,因此加强管理才能有丰收保障,那么,怎么管理才行呢?
一,扬花期前后做到一喷三防,即防病,预防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锈病等病害。防虫,即预防蚜虫,棉铃虫等。防干热风并浇好小麦扬花水,扬花水是关键水,该水用量大,是小麦一生当中至关重要的一水。
二,灌浆期管理,注意防病,防虫,干旱浇水,增加小麦单粒重。
三,成熟期管理,主要预防干热风,不需要再浇水了!
做好以上几点对小麦丰产丰收是有好处的!供你参考。
防旱防虫防风
目前,北方冬小麦正陆续进入拔节期。小麦拔节后即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植株生长由营 养生 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逐步转化为以生殖生长为主,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防治和肥水运筹的关键时期。因此,搞好小麦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对于减少小花退花,增加穗粒数,保根保叶,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今年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的指导思想是“肥水运筹,促弱控旺;绿色植保,精准防控;防倒伏,防早衰,增粒数,增粒重”。各地要因地因苗制宜,突出分类指导,切实抓好以下管理措施的落实。
一、因地因苗管理,做好拔节期肥水运筹
目前大部分地区麦田已进入拔节期,此时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对前期没有进行春季肥水管理的一、二类麦田,或者早春进行过返青期追肥但追肥量不足的麦田,均应在拔节期追肥浇水。拔节期肥水管理要做到因地因苗制宜。对于地力水平一般、群体偏弱的麦田,应在拔节初期进行肥水管理,以促弱转壮;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适宜麦田,应在拔节中期追肥浇水;对地力水平较高、群体偏大旺长麦田,要坚持肥水后移,在拔节后期(倒二叶露尖)追肥浇水,以控旺促壮。一般亩追尿素10~15公斤左右。群体较大的高产地块,要在追施氮肥的同时,亩追钾肥6~10公斤,既防倒又增产。
二、重视关键时期,酌情浇好扬花灌浆水
四、绿色精准防治,做好病虫害防控工作
五、综合应对施策,做好后期倒伏的预防和补救
小麦中后期管理,1,首先肥水上保持充足是丰产稳产的基石。2,光照充足,雨水适谊,预防枯萎病。3,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可以提高总产百分几
1冬小麦扬花期的管理工作
小麦抽穗后生长速度开始加快,一般经过2~5天就会有部分花开放。这时,小麦也就进入了扬花期。小麦扬花期是小麦由营 养生 长进一步转化为生殖生长的标志,也是决定麦穗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
1、生育特点
小麦开花可持续6~7天,开花和温度有关,开花的最低温度为9℃,最高温度为30℃,开花的适宜温度为20℃。小麦开花还和空气相对湿度有关,最适宜开花的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空气相对湿度如果低于20%会不结实;但是扬花期如果空气相对湿度过大,阴雨连绵,花粉粒就会吸水膨胀破裂,并丧失受精能力,也不能结实。
2、管理措施
(1)水肥管理。开花期是冬小麦植株新陈代谢最旺盛的阶段,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要结合浇水追肥一次。这个时期施肥,要以氮肥为主,这是因为氮元素是合成蛋白质和叶绿素的主要成分。除具有对生理功能的调节外,还对小麦绿叶面积的增大作用显著。
由于小麦籽粒产量的70%~80%来自后期光合产物的累积,而叶面积的增加增强了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在冬小麦的扬花期,施用适量氮肥对提高小麦的产量是有一定帮助的。建议采用测土的方法检测土壤中氮的缺少情况,然后再按需要量施入氮肥。
小麦抽穗扬花期需水较多,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总量的40%,因此,结合施肥,要浇一次“扬花水”,这次浇水要浇足浇透。这个时期常会遇到“干热风”的天气,当温度高于30℃,就会影响冬小麦的受精能力而降低结实,所以,浇“扬花水”不仅可以增加土壤和空气的相对湿度,而且还有给麦田降温的作用。
(2)及时防治病虫害。小麦开花期间,也是病虫害的高发时期,这个阶段需要防治的害虫主要有小麦吸浆虫、麦蜘蛛和小麦蚜虫。需要防治的病害有小麦条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叶枯病和小麦赤霉病。
小麦扬花期一旦发现病虫危害时,要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应大力推广生物、物理、生态等防治技术。4月底至5月初及时防治穗蚜,一般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即可。
扬花期若遇到连阴天气,应注意每亩用40%的多菌灵胶悬剂100克兑水50千克预防赤霉病。可将叶面喷肥、抗“热干风”、病虫害综合防治结合起来,起到一喷多防的作用。
2冬小麦灌浆期的管理工作
扬花期过后就是灌浆期,灌浆期是决定小麦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
1、生育特点。小麦从开花、授精到籽粒成熟,需要经过30~40天。从授精开始就进入了籽粒形成阶段,这个阶段要经过10~12天。当籽粒长度达到最大长度的四分之三时,称为多半仁,标志着籽粒形成阶段的结束。籽粒形成后,麦粒从多半仁经过顶满仓,到乳熟末期为灌浆阶段。
在此期间,胚乳内积累淀粉很快,干物质急剧增加,籽粒灌浆阶段一般要经过12~19天。温度太低时,乳熟期明显会延长,乳熟初期的籽粒成绿色,胚乳中充满白色乳状汁液,汁液浓度穗灌浆进展而变稠。乳熟期温度对籽粒灌浆速度影响很大,最适宜的温度为20~22℃,温度高于25℃时蒸腾作用加速,促使灌浆时间缩短,干物质累积过程提早完成,产量降低。
另外,高温能增加植株和籽粒的呼吸作用,消耗过多的有机物质。因此,在籽粒灌浆期应预防高温干燥的气候,特别是“干热风”的侵袭。在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或“干热风”到来前,应实施浇水以降低地温和改善田间小气候。
2、水肥管理。在小麦乳熟期间,籽粒的成熟与土壤相对含水量有密切的关系,最适合籽粒灌浆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应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如果土壤缺水会引起叶片早衰,光合强度减弱,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运受到限制,灌浆过程就会停止,引起籽粒干瘪瘦小,千粒重下降,影响产量。
根据冬小麦灌浆期的生育特点,在生产中,我们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并通过叶片喷肥为小麦植株补充营养;还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保证根系的活力,延长叶片的功能期,防治早衰。从而达到籽粒饱满,提高粒重。
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对籽粒灌浆十分有利,最好做到麦田地皮经常保持潮湿不干,浇水可分别在开花后十天和开花后二十天进行。灌浆水灌的好既能缓解麦田旱情,又能调节田间小气候,防治“干热风”天气对灌浆的影响。而且,灌浆水还能延长叶片功能,防治植株早衰,有利于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所以,农民朋友在浇灌浆水时要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土壤肥力高,墒情好的地块可不浇灌浆水;二是群体偏大、生长过旺,具有倒伏风险的地块尽量不浇灌浆水。否则,一旦出现倒伏产量将会降低更多,风险更大;三是浇水前要收听天气预报,大风雨来临前要严禁浇水,以防引起倒伏;四是灌浆期浇水时要做到小水勤浇。
由于灌浆后期,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有机物质更多滞留在茎秆中,产量降低。所以,灌浆后期,就不需要再浇水了。小麦生长到灌浆后期,个体衰退,生理活动减弱,吸收养分能力降低。而此时的叶片开始由绿变黄,光合能力在下降,制造的光合产物也在减少,植株出现早衰现象,严重影响籽粒的灌浆程度。
为了缓解早衰对灌浆的影响,可以通过喷施叶面肥,为小麦植株补充营养。每亩用200克磷酸二氢钾和500克尿素兑水50千克进行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还能促进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提高茎秆强度,减少小麦生长后期倒伏的危险。叶面喷肥应选择在晴天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4点以后进行。喷雾时力求均匀,以叶片湿润不滴水为好。
小麦灌浆期,特别是灌浆后期积水,会引起烂根枯叶诱发病害,加速早衰。大雨过后,麦田内局部可能出现积水,这时候要及时开沟排水,坚决消除明水,减轻自害,保根护叶,促进小麦籽粒成熟,提高粒重。及时排水还能防止土壤水分过度饱和,导致小麦倒伏。
3冬小麦成熟期的管理
小麦成熟期,这也是小麦生产中的最后一个生长时期。小麦进入籽粒成熟阶段以后,最大特征是干物质积累变慢,籽粒中水分很快下降,籽粒体积开始萎缩。籽粒成熟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蜡熟期:也叫黄熟期。进入这个阶段的植株由绿转黄,籽粒逐渐变硬,籽粒内含物质如凝蜡状,可塑性较大,可用手挤破并搓成条,后期变硬,不宜捏碎。这个阶段植株各个部位的可溶性物质仍然不断向籽粒中运转积累,但数量远较前期要少了。因而,干物质虽继续增加但速度缓慢,蜡熟期一般要经历6~15天的时间。
完熟期:当干物质停止积累,籽粒体积缩小,籽粒变硬,不能用手掐断,这时就进入了完熟期。完熟期经历的时间很短,一般仅3~5天。
采收时间也关系到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小麦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造成减产。收获过早,籽粒成熟度差,粒重低,同时由于茎秆和籽粒含水量高,不但脱粒困难,而且晾晒时容易生热发霉;而收获过晚,干物质不再增加,但是茎秆呼吸作用仍然很旺,容易消耗养分。而且,完熟期一过,植株全部枯黄,自然落粒,也会降低小麦的产量。所以,最好在小麦蜡熟期结束前采收,最晚不得晚于完熟期。
收割小麦,除了要考虑麦粒的成熟度外,天气也是应该考虑的因素之一,如果近段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按照上面介绍的时间收割。如果蜡熟末期和完熟期有降雨,应该雨前收割完,以防麦粒在麦穗上发芽,给生产带来损失。农谚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冬小麦的管理虽然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几个关键时期的管理工作还是必须重视,尤其是扬花灌浆期,是冬小麦最终获得高产最关键时期,因此,农民朋友更要认真对待,以期获得最终的丰产。
以防灾为主
要防捞,防风,防旱,还要防蝗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