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视剧《大宅门》
《大宅门》史诗篇的电视剧,我觉得它就是清末到改革开放这个时间段的《红楼梦》,与其说这部电视剧反应的是一个大家族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兴衰存亡的变化,不如说是那一个历史背景下,社会动荡的一个小小缩影,这么说的话,它就与《红楼梦》又着很多异曲同工之处。
这部电视剧的背景是在光绪六年直到改革开放,差不多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大宅门经历了清末时代巨大的变革,民国时期,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等时期的浮沉变化,随着这些时期社会不同的变革与动荡,这个大宅门也经历着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个背景既复杂又漫长,很多观众就会觉得这部电视剧肯定得有个七八十集才能概括剧情,其实并不是,这部电视剧只有四十集。就像《西游记》一样,霸占很多人的暑假和寒假,可是《西游记》也仅仅25集而已。所以说一部经典的电视剧离不开紧凑的剧情和缓和的节奏。
看过老梁故事汇的观众都知道,这部电视剧实则就是导演郭宝昌的家族史,他在剧中是白景琦这个人物的养子,而大宅门的原型就是北京同仁堂。他从小生活在这个大宅门里,经历过这个大宅门从兴旺到衰败的变化,也正好是一个时代的变迁。那个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有限,时代变迁并不能让人感同身受。因此,对于社会的变革,人民大众心中是模糊印象,而大宅门就通过一个小小家族的变革,去真真切切的反应出了那个时代的变化,这样让观众更加的容易理解,并有代入感。
我们从剧情设置和人物设置上来看,剧情非常的紧凑,比起现在的很多电视剧来说,一点儿也不拖沓,不仅如此,文中我故事表现的辗转反侧,观众直呼过瘾。首先就是白二奶奶简直是很多人的“大女神”,“巾帼不让须眉”说的就是她。她拥有宽广的胸怀,又充满了智慧,自己的丈夫无能,她的光辉全靠她一个人打拼出来,是她一个人撑起整个家族,在电视剧的前期,男主角白景琦,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处于懵懵懂懂和不靠谱的状态,这个时候全靠白二奶奶撑场子,这个时候,也能看得出来女性的地位在逐渐的提高,但是在后来,白二奶奶对妓女身世的杨九红带有固执的偏见,也可以看出她这个人虽然能力很强,但是并没有把她塑造成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物。
再来看男主角白景琦,这个人物塑造的也很饱满,如果说前半段是白二奶奶的主场,那么后半段就是白景琦的主场,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而他的舞台却有四个女人,还都不是他主动去追求的,表面上是“倒贴”给他的,实际上都是逼他就范。其实这和他从小的经历有关,母亲的强势让他总是被女人牵着鼻子走,这也是这个人物的可爱之处。
还值得一提的就是这其中浓浓的京味和女性的角色的充分表现。看的是《大宅门》,体会的是中国近代史的变迁,品的是人世间的千姿百态,恩怨情仇。
由来一声笑 ,情开二扇门,这音乐声一响,扣开的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民族企业家的家族史诗。《大宅门》就是这样的一部电视剧。从这部电视剧中,你可以看到企业家的创业辛苦和为了保住秘方而斗智斗勇的情义和担当。
在演员方面可以称得上是豪华阵容,陈宝国的白景琦、斯琴高娃的白家二奶奶、刘佩琦的白颖宇都是演技派的老戏骨。就连戏份不多的药商于八爷都是李雪健饰演,足可见这部戏是否有看头了了。
生逢乱世,怎么活都是一辈。可是,人活一口气,佛争一柱香。以白景琦为首的老一辈的民族企业家们在那个乱世中却活的铁骨铮铮。幼时顽皮,生下来只会笑不会哭的白景琦的确是一个奇人。师从了一个好老师,然后再有白二奶奶的照顾,白景琦很快的就掌握了从商的秘诀。尝百草,为的是悬壶济世。可是,乱世中怎样过活才是正确的?谁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白家老三白颖宇做了商会的会长,临了临了还被别人误解辱骂。可是,白三爷走时还是那样的轰轰烈烈。大烟膏子就酒,小命立时没有。这种决绝没几个人做得到。
若是一去不回呢?若不回,便不回
这就是老一辈的民族商人的刚性和烈性。白景琦更不用说,为了秘方不惜打断自己儿子的腿,这样的大义又有几人做得到?
这一身傲骨敲起来铮铮的响,有情义有担当,无依无傍我自强!一部《大宅门》更像是一部民族史诗。在这个门里面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的是别人的人生,说的确实当下的故事。
《大宅门》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视剧集。从清光绪年间讲起,以北京一个卖药兼行医的大宅门的历史变迁为主干,讲述了宅门内外几代人的恩怨沧桑。情节之精彩,内涵之丰富,艺术性之高,堪称是电视剧中的《红楼梦》。
要了解《大宅门》,首先得了解导演郭宝昌。郭宝昌原本是农民的儿子,出生不久后过继给同仁堂乐家收养。《大宅门》中百草堂白家,便是以同仁堂乐家为原型。男主角白景琦的原型,便是郭宝昌的养父。而郭宝昌自幼在大宅门里生活,成长于大宅门中,直到“文革”来临,大宅门彻底消失,达二十六年。大宅门里的恩恩怨怨,生生死死,血泪情仇,几度兴衰,他皆耳闻目睹,亲历亲为,酸甜苦辣,悲喜怒怨。拍这部剧,也有曹雪芹写《红楼梦》之意。
《大宅门》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写了这个家族的变迁,同时也透过家族,反应了国事。家族的变迁处处反映了历史的动荡。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卢沟桥事变等近现代的历史事件都在戏里或隐或显地反映出来,而且这些历史事件也对大宅门的生活构成影响。国家兴亡和家庭、个人是这么直接和间接地发生着关系。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家与国是一体的,任何人皆是盘中之棋子,郭宝昌的历史眼光是相当深刻的。
《大宅门》也与《红楼梦》一样,人物众多。从王公贵族到贩夫走卒,从长辈到小辈,主要角色皆是立体复杂,栩栩如生。白文氏,白景琦,白颖宇,杨九红等人,尤其鲜明。斯琴高娃克服近六十年的时间跨度,把当家奶奶白文氏演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陈宝国饰演剧中核心人物白景琦,把白景琦的聪明叛逆,风流潇洒,以及暴躁乖戾、唯我独尊的复杂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各位演员的出色表演,也是这部剧的一大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大宅门》开了一个影视界众多大腕儿上场跑龙套的先河。田壮壮、张艺谋、陈凯歌、何群、于荣光、申军谊、赵奎娥、姜文、宁静、侯咏、李雪健,韩影等大名鼎鼎的第五代导演和明显都亲身上阵,好多还剃了光头,成了《大宅门》里的龙套。《大宅门》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推荐于2017-11-25
我主要说两点,一点是北京,一点是宅门。但是无论是哪一点,结论只有一个字——真。
第一点。北京。
《大宅门》里体现的是一个老北京北城的汉人宅门,准确的说是一个商人出身,但是在清末民初北京数一数二的宅门。这种出身,注定了这个宅门不是一般什么暴发户可以比拟。同仁堂乐家本身分四房,其中两房比较新派,两房比较旧派,《大宅门》体现的,其实都是三房旧派的风格。而这种旧派,具体的体现则是旗派。乐家旧派的这两房,基本都是旗派的,因为接触的都是北城的旧派旗人,故而有些习惯和影子都是交汇的。
而现在人们对于老北京的印象是什么?一般说起来,都是天桥、大栅栏,这都是南城的世界。所以说,老北京其实是北城一个圈子,深宅大院,南城一个圈子,民俗文化,二者区别很大。而北城文化由于新中国以来的各种情况,基本散掉了,南城文化虽然也被破坏,但是现在老北京文化还能看到的,基本都是以南城文化结合后来大院文化形成的。
所以说,《大宅门》里有一种北京味儿,这种北京味儿不是那种南城胡同串子的北京味儿,而是北京“宅门儿”的味道。这味道,现在能找到人都不容易,更不要提拍一部电视剧。
第二点。宅门。
旧时代,北京的所谓贵族很多,有府门儿、宅门儿的说法。府门儿身份更高一些,而宅门儿就更多一些。
看看现在的电视剧,多数讲的都是有钱人家的生活,以及他们家里的事情,但是为什么单说大宅门这个难得呢?说到底,用北京话说,郭宝昌好歹能算“吃过见过”的。看看现在电视剧里描述的贵族家庭都是什么样的?多数都是脑补的。后妃跟皇帝说,哎呀把每天绿豆汤省了吧,还能节省俩钱儿……这就是没生活。
相反,我认识的几个世家后裔,特别喜欢看大宅门的前几集,就是有二奶奶的几集。甚至有老人一边看一边哭,他们都在二奶奶身上看到了当家奶奶的影子,而那个奶奶可能就是他们的母亲、祖母。
当然了,郭宝昌在电视剧里还是做了很多改动,本身也有很多难言之隐,就算到今天,乐家内部的事儿,好多也都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