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是?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高风险领域
(1)分类标准。
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的场所,以及活动频繁、疫情传播风险高的工作场所和场所划为高危区域。原则上以居民区(村)为单位划定,可根据流量调查结果调整风险区域范围。
(2)防治措施。
实施封存控制措施,期间“留在家中,提供上门服务”。封闭期间如发现新增感染者,当地联防联控机制将组织风险研判。按照“一区一策”的要求,可以整体或部分延长原控制区的封闭时间。
(3)提标。
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第7天风险区人群全部完成一轮核酸筛查为阴性,降为中度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感染发生,降为低危区。
第二,中等风险区
(1)分类标准。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流动一定时间,可能存在疫情扩散风险的工作场所、活动场所等区域划为中等风险区域,根据流动调查结果划定风险区域范围。
(2)防治措施。
实施管控措施,期间“人不离区,错峰取物”。
(3)提标。
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第7天风险区人群全部完成一轮核酸筛查为阴性,降为低风险区。
三。低风险地区
风险区是指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区域。
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离开所在城市。
中高风险区全部解除后,各县(市、区、旗)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此外,还有常态化的防控区域:
四是常态化防控领域
未发生疫情的县(市、区、旗)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1)分类标准。
将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的场所,以及活动频繁、疫情传播风险高的工作场所和场所划为高危区域。原则上以居民区(村)为单位划定,可根据流量调查结果调整风险区域范围。
(2)防治措施。
实施封存控制措施,期间“留在家中,提供上门服务”。封闭期间如发现新增感染者,当地联防联控机制将组织风险研判。按照“一区一策”的要求,可以整体或部分延长原控制区的封闭时间。
(3)提标。
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第7天风险区人群全部完成一轮核酸筛查为阴性,降为中度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感染发生,降为低危区。
第二,中等风险区
(1)分类标准。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停留、流动一定时间,可能存在疫情扩散风险的工作场所、活动场所等区域划为中等风险区域,根据流动调查结果划定风险区域范围。
(2)防治措施。
实施管控措施,期间“人不离区,错峰取物”。
(3)提标。
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第7天风险区人群全部完成一轮核酸筛查为阴性,降为低风险区。
三。低风险地区
风险区是指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区域。
实行“个人防护,避免聚集”,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离开所在城市。
中高风险区全部解除后,各县(市、区、旗)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此外,还有常态化的防控区域:
四是常态化防控领域
未发生疫情的县(市、区、旗)实施常态化防控措施;
展开全部
风险区的定义:
1、高风险地区:一般是指累计新冠病例超过了50例,同时十四天内是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2、中风险区域:14天以内有新增新冠确诊病例,合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未超过50病例;共合计确诊的病例超过50例,14天之内未未发生聚集性疫情。
3、低风险地区:没有确诊新冠肺炎病例,或连续14天都无新增加确诊新冠病例。
扩展资料:
防控方案明确以县(区)为单位,依据人口、发病情况综合研判,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明确分级分类的防控策略。低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策略,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高风险地区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
即使在低风险地区,医院、学校等人员密集型地方也是防控的重点。因此,在新版方案中,突出分类指导,细化重点场所、机构、人群防控措施,指导企业复工复产后,学校、托幼机构复课复园后,养老机构、残障人员福利机构等特殊机构落实防控措施。
分区分级防控需要建立在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的基础上。风险分级会随着病毒学(监测技术和试剂)、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对新冠病毒及其疫情传播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入而动态调节。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低中高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1、低风险: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2、中风险: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
3、高风险:累计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二、低中高风险地区防控策略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以县(区)为单位,依据人口、发病情况综合研判,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明确分级分类的防控策略。
低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策略。加强疫情严重地区以及高风险地区流入人员的跟踪管理,做好健康监测和服务。医疗机构加强发热门诊病例监测、发现、报告,疾控机构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督促指导城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严格落实社区防控措施,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公众防病知识和防护技能普及等工作。
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在采取低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做好医疗救治、疾病防控相关人员、物资、场所等方面的准备,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和管理。以学校班级、楼房单元、工厂工作间、工作场所办公室等为最小单位,以病例发现、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为线索,合理确定防控管理的场所和人员,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无确诊病例的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可参照低风险地区采取防控措施。
高风险地区: 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在采取中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停止聚集性活动,依法按程序审批后可实行区域交通管控。以县域为单位,全面排查发热患者,及时收治和管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医学观察。对发生社区传播或聚集性疫情的城市居民小区(农村自然村)的相关场所进行消毒,采取限制人员聚集、进出等管控措施。
1、低风险: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2、中风险: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
3、高风险:累计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二、低中高风险地区防控策略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以县(区)为单位,依据人口、发病情况综合研判,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明确分级分类的防控策略。
低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策略。加强疫情严重地区以及高风险地区流入人员的跟踪管理,做好健康监测和服务。医疗机构加强发热门诊病例监测、发现、报告,疾控机构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督促指导城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严格落实社区防控措施,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公众防病知识和防护技能普及等工作。
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在采取低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做好医疗救治、疾病防控相关人员、物资、场所等方面的准备,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和管理。以学校班级、楼房单元、工厂工作间、工作场所办公室等为最小单位,以病例发现、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为线索,合理确定防控管理的场所和人员,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无确诊病例的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可参照低风险地区采取防控措施。
高风险地区: 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在采取中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停止聚集性活动,依法按程序审批后可实行区域交通管控。以县域为单位,全面排查发热患者,及时收治和管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医学观察。对发生社区传播或聚集性疫情的城市居民小区(农村自然村)的相关场所进行消毒,采取限制人员聚集、进出等管控措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低中高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1、低风险: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2、中风险: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
3、高风险:累计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二、低中高风险地区防控策略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以县(区)为单位,依据人口、发病情况综合研判,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明确分级分类的防控策略。
低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策略。加强疫情严重地区以及高风险地区流入人员的跟踪管理,做好健康监测和服务。医疗机构加强发热门诊病例监测、发现、报告,疾控机构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督促指导城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严格落实社区防控措施,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公众防病知识和防护技能普及等工作。
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在采取低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做好医疗救治、疾病防控相关人员、物资、场所等方面的准备,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和管理。以学校班级、楼房单元、工厂工作间、工作场所办公室等为最小单位,以病例发现、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为线索,合理确定防控管理的场所和人员,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无确诊病例的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可参照低风险地区采取防控措施。
高风险地区: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在采取中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停止聚集性活动,依法按程序审批后可实行区域交通管控。以县域为单位,全面排查发热患者,及时收治和管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医学观察。对发生社区传播或聚集性疫情的城市居民小区(农村自然村)的相关场所进行消毒,采取限制人员聚集、进出等管控措施。
阅读全文
1、低风险:无确诊病例或连续14天无新增确诊病例;
2、中风险:14天内有新增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不超过50例,或累计确诊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未发生聚集性疫情;
3、高风险:累计病例超过50例,14天内有聚集性疫情发生。
二、低中高风险地区防控策略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以县(区)为单位,依据人口、发病情况综合研判,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明确分级分类的防控策略。
低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策略。加强疫情严重地区以及高风险地区流入人员的跟踪管理,做好健康监测和服务。医疗机构加强发热门诊病例监测、发现、报告,疾控机构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督促指导城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严格落实社区防控措施,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公众防病知识和防护技能普及等工作。
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在采取低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做好医疗救治、疾病防控相关人员、物资、场所等方面的准备,对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和管理。以学校班级、楼房单元、工厂工作间、工作场所办公室等为最小单位,以病例发现、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为线索,合理确定防控管理的场所和人员,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无确诊病例的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可参照低风险地区采取防控措施。
高风险地区: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在采取中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停止聚集性活动,依法按程序审批后可实行区域交通管控。以县域为单位,全面排查发热患者,及时收治和管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医学观察。对发生社区传播或聚集性疫情的城市居民小区(农村自然村)的相关场所进行消毒,采取限制人员聚集、进出等管控措施。
阅读全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