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佾篇

 我来答
海猎o
2022-06-28 · TA获得超过985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万
展开全部
第十四节:孔子对周礼的感叹。

原文: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译文:周朝的礼仪延续了夏商两个朝代,到了周朝已经非常的丰富多彩了。如果有选择,我继续做周朝的粉丝。“

解读:这段话没有过多的解析,就是表达孔子对于周朝的崇拜。孔子的偶像是周公,也就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

第十五节: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

原文: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译文:孔子去太庙,什么事都问,那个叫什么,这件事应该怎么做。有人就说闲话:“大家都说说,这个鄹人的孩子知礼吗?”孔子听说了,说到:“这个是礼也。”

解读:保持好奇心,是你进步的阶梯。

是礼也,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读是不知道。

孔子可能真的不知道太庙的一些规矩什么的,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做。例如,你看了一本雅典神庙的书籍,知道了柱子,知道了里面的构造,清楚的记下来每一件物品。你就能够确保你到了现场就一定不会出错吗?你即便是在书上看到了柱子多高,多长,密度质量等等。你到了现场,还是会有疑问,也不可能全然都知道。

有一个著名思想实验,实验的名称叫做玛丽。玛丽生活在一个没有色彩的房间里面,但是一直在研究色彩学,知道颜色,颜色的光谱。红色会给人带来什么感觉,蓝色会给人带来什么感觉。各式的颜色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效应。那你说到了三十岁,他到了现实的世界中,看见了红色,他会是怎样的状态呢?是平淡无奇,还是看见了颜色,有新鲜的感觉呢?

我想第一反应就是好奇,因为你是第一次见到这个物品,所以一定会是好奇,保持新鲜的感觉。

而孔子第一次入太庙,即便是听过了别人所讲,但是自己也还是没有亲身体会过,所以他还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他会不断的提问。让自己把不懂的弄明白,这就是符合礼的过程。

很多人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往往不好意思去问。认为问了就是丢面子,不懂装懂,装作什么都知道的样子。最后在实践过程中,频频出错。会想自己以前的工作经历,就是如此,内心的自卑,导致自己不敢去问,也不好意思去问,不懂装懂,最后工作的过程中频频出错。

第二种解读是知道。

但是知道了,为什么还要去问呢?表示尊重。就例如,一个朋友为你展示他家的藏书,你家的藏书比对方多的多,见过的和读过的也多的多。但是你不能说,这些我家都有,我都看过了。你的那本书讲了什么,那个系列表达了什么的内容。这样就不符合礼,即便是你知道,主人在为你讲解的时候,你也要倾注的倾听,这是一种尊重的表现。

孔子可能是知道太庙的礼仪规定,但是遇见每件事都询问一下,以示尊重,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或者说我在这个地方是懂礼的,但是这边的礼仪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就不适用了。我要问清楚来,避免自己犯错。

当我们,遇到了自己不懂的,不要不好意思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用可以的去隐瞒或者掩饰什么,你要做的就是将不懂就问,不耻下问。当有人对你说,这都不知道的时候,你就可以回一句,这符合礼。想想这是多么有趣的一个画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