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解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生命的定义
对于生命的看法,学术界各个学科、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生命如此定义:生命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的有机反应的开放系统所组成。
生物学认为生命是作为生物的本质属性而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人们对生命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先后形成了蛋白质为中心的生命观、蛋白质合成中有遗传控制中心的生命观等。现代生物学阐明:生命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体系存在方式,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心理学认为,生命即意识到的自我,从婴儿期开始缓慢发展。法律学认为,生命是动植物或有机休的存在状态。
医学上对生命的界定就至少有三种: 1.活着的状态,由新陈代谢、生长、繁衍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动植物器官能完成其所有或部分功能的状态。2.有机体的出生或发端到死亡之间的时期,从生理学上看,完整的生命起始于胎儿,终结于死亡---3.将生命物体(动、植物)与非生命、非有机的化学物或已死的有机物区别开来的特征的总和。
在哲学中,对“生命是什么”这个神秘的问题,给出的答案还是主要讨论生命的功能或机能方面的特征。如亚里士多德是在有机体的意义上看待生命的,“生命这个词可以在多种意义上被述说,只要以下任何条件存在,我们就可以说这一一事物有生命,如理智、感觉、位置上的运动和静止,或者摄取营养的运动以及生成与灭亡等。”冯契主编的《哲学大词典》中对生命所下的定义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体系存在方式。一种特殊的、高级的、复杂的物质运动形式...根据现代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生命起源首先由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由有机小分子形成扰尺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发展为原始生命。生命是主要由核酸、蛋白质大分子组成的、以细胞为最基本单位的复合体系的存在方式。
在生命哲学中生命的哲学含义超越了生物学。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是世界的、绝对的、无限的本原,它跟物质和意识不同,是积极地、多样地、永恒地运动着的。生命不能借助于感觉或逻辑思维来认识,只能靠直觉或体验来把握。”
从以上的论述中叫以看出,各个学科对生命的定义都是从广义出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把生命看作世间生物的基本的系统存在;二是把生命扯象化为一个神秘概念。从狭义上看,生命就专指人的生命。
本文所指的生命主要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特质,除了具有系统的整休存在和与其他个体密切相连这两个基本特质外,相对于其他生物来说,人的生命具有自我超越、自我改造和自我实现的独特特质。因此,人的生命应包含以下含义:第一:人的生命首先表现在生物性上,即主体是“人”,这个人是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生命是人的内在的一种系统;第二:人的生命与生亮察存环境之间进行物质的和价值意义的交换。这样,人就区别于其他生物对生存环境的完全依赖性,人作为生命体可以改变环境,支配环境;第三:人的生命存在于实践活动中。离开实践人既无法维系自己的自然生命,也不能获得人的社会生命,实践是人获得完整生命的唯一方式。
生命的特征
探讨生命敦育中的生命特征,必须从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人性论依据出发,抓住生命中那些与生命价值的形成、发展,与生命教育紧密关联的特征因素。只有抓住这些特征,生命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生命的完整性
个体的生命是完整的,这是入存在的基本特征。
生命的完整性首先表现在人的生命是:个整体。生命缓键高作为人的内在的一种系统,它是由若干子系统、若千元素相互关联共同生长的复杂统一体。生命的内部诸要素是构成生命整体的诸原件,一旦离开生命整体,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比如人的眼睛离开了人的身体,必然就失去了尤泽和光明,毫无作用。因此生命的完整性必然要求生命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能孤立存在,而是共存于一个生命体中,并以完整生命的形式共同参与任何活动,共同关联,共同发展。叶澜捐出:人的生命是生理、心理、社会、物质、精神、行为、认知、价值等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整合体。人参与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休的方式,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强调生命的完整性。他说:“毋庸置疑,生命是完整的,有着年龄、自我实现、成熟和生命可能性等形式,作为生命的自我存在也向往着成为完整的,只有通过对生命来说是合适的内在联系,生命才能是完整的。”
其次,我们的生命的完整性还表现在各种生命形态的统一,学者在研究中把生命划分为不同形态和层次,如二层次的种生命和类生命事。精神生命和物质生命;三层次的肉体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四层次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和智截生命,其基本的内在前提就是生命具有完整性,各种生命形态统一于一个个体生命中,每一形态和层次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包容和嵌套、相互融通,共同构成人的完整的生命。
第三,人的生命完整性还表现在纵向的整体过程,昨天、今天、明天,生命是一个延绵不断,融合前进的过程。任何人对生命的解读都不能拘泥于某- .片段、某一方面,必须着眼于生命的全部与全程。开展生命教育,探究生命价值,就要从生命的整体出发。
(二)生命的独特性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独特存在,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生命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着,首先表现在生命的唯性。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存在,是基于自己独特的遗传基因。一个独特的人是父方的精子成功地与母方的卵子相结台形成受精卵合子之后产生的。父母各给予受精卵23条遗传信息单位,即染色体。这些染色体中,每对都含有2万个基因,它们决定和影响个性特征的载体。染色体与染色休结合,基因与基因结合,按数学上的或然率计算,总的可能组合数为16777216种不同的形式。因此,两个人妥具有相同的远传因素是不大可能,即使是同父母的见弟姐妹也很不相同。唯一例外的是同卵孪生儿,他们是由同一受精卵发育面来,具有相同的染色体和基因,因而遗传禀赋相同。心但是同卵孪生儿往往会因为后天生活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不同,出现不同的发展,形成不同的个体。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结论。
其次,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生命的不可重复性,生命是一张单程车票,人自呱呱落地之日起,生命就是一个“进行时”,不断发展,不断生成,没有循环往复,人度过了自己的时间就不能再回来。在个人的时间里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
柏格森把人看做一个时间性的存在,时间在流淌,生命在延绵,此时的生命与彼时的生命是不同的,是不可重复的。
第三,生命的独特性还以个性的形式表现。人们常用“这个人与那个人个性完全不同”来表现两个人之间的差异。这里的个性不仅仅是狭义心理学中所说的某种心理品质,如能力、气质、性格的个性心理特征和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更是-一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全部外界的影响都是通过个性这个人的内部条件发挥折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生命个体,生活在同样社会中的个体,都有自己唯-的个性生命模式。
(三)生命的有限性
生命是有限的,就是因为人是一个生物体。任何一个生物体, 生存总是有限的、暂时的,有限性始终是摆在生命个体面前的绝对性。生有涯,死有期,谁也无法摆脱死的结局。在庄子看来,人的生死是-一个自然过程,有生就有死,是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改变的。“死生,命也,其有夜且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首先,生命的有限性表现在作为自然肉休存在的条件性.相对性和受限制性,有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作为肉身自然存在于世界中,人的有限性主要表现为:生命的存在以肉体的存在为前提,肉体的消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肉体的存在在时间的维度上是有限度的,这就是寿命。就人的生命个休来说,生命存在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人的自然寿命-般来说七八十岁,随着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人类不断研发出抗衰老和延缓生命的技术,但是人的寿命最长也不过百米岁。人作为生物体的肉体存在有不可超越的自然限制性。“ 人类的孩童诞生下来时,他缺乏对自然的本能适应,缺乏体力,是所有动物中最无能的,比任何动物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庇佑。”从人的肉体的生命力上看,人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能力是有限制性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远不如动物,如人的跑、跳、听闻、看等基本生命力就比一些动物弱得多。
其次,生命的有限性还表现在生命的偶然性、无常性和不可逆转性。“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人的生命就像一根脆弱的芦苇,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按照存在主义的观点,人的生存本来就是一个偶然,人的逝去却是必然。人生存于这个世界是脆弱的,不仅非连续性因素可以改变生命的历程,而且不可控制的疾病、灾难、意外等各种偶然事件都可能使得个体生命变得更加有限,甚至结束生命。另外,由于时间的不可逆性,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人一旦度过了自己的生命流程,就不可推倒重来,没有来生和再世,来生和转世说只是人的主观的需求和期盼,恰恰是人意识到生命有限性的反映。
第三,人的生命有限性还表现在人作为社会人的社会限。人存在于社会中,要受到社会法则的限制和束缚,这样人的个休才能成为社会中的自由人,成为现代社会的文明人,使人远离了动物的本能,远离了蛮夷。
单纯地看待生命的有限性,人生就是“等待死亡”,使人的存在带有悲剧性的色彩,容易走向生命悲观主义。生命的有限性是一种独特的有限,只有当我们认识到牛命的有限时,才能在有限中感悟到无限。正是由三人的生命的有限性,才促使人去努力思考、积极奋发,以实现对生命有限性的超越,从由走向牛命的无限。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生命的有限性If足人走向超越和无限的最根本、最强大、最终极的动力。“海德格尔正是在这种追求无限可能的意义上理解“向死而生”的。所以,走出个体生命有限性之悲观主义情结,我们要把生命的有限放到生命的整体结构中,个体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有死亡的终结,但人类社会却是一代代个体生命的接力,使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转换为群体或人类生命的延续。因此,对生命有限性的理解,既要看到个体肉体生命存在的有限性是绝对的;又要看到人在对生命的无限追求、不断超越过程中,有限性又足相对的;把生命个体的有限纳入到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个体的有限性又被赋子无限的永恒性。因此,生命是一个矛盾约存在,我们只能在超越中理解生命的有限性。
(四)生命的价值性
人是价值的存在,价值是人存在的基础和依据。人是生分价值的主体,生命的存在和属性只有满足了人的需要才能产生价值。这里的人既指个体的人,也指群体的人,更是全人类,他们都将与生命的存在与属性间建立价值关系,生命是生命价值的客体。生命的存在不仅是对人的各个方面的满足而且也是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与进步的渊源,这就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首先,人的生命的价值在于自己生命的本真。
其次,生命的价值性表现在人的生命自我超越。“人是不会满足于生命支配的本能生活的,总要利用这种自然的生命去创造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人之为‘人’的本质,应该说就是一种意义性存在.价值性实体。”人是宇宙间唯一能够“是其所不是”和“不是其所是”的存在物,而除人之外的一切存在物都“是其所是”地存在着。人的生命的双重性促使生命的发展衍生出一系列矛盾,矛盾的过程就是生命实现超越的过程,也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生命自我超越表现在:1.人的精神性对人的生物性的超越。人不是一个纯动物性的存在,在精神性的支配和润色下,人从一个纯粹的动物体变成-一个社会人。2.人的生命无限对生命有限的超越。人的现实存在性规定了人的生命的有限性,但是人的追求却是无限的,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达到阶段性目标又追求新目标的无限过程。人总是在无限努力中追求生命的价值。3.可能对现实的超越。人的本质不是预成的,而是生成的。人在现实和经验中肯定自己,但是人的本性还使人生活在理想中,对“未来”的向往和对“可能”的追求,使人超越自己的现在和历史。4.自由对规定的超越。人是社会人,首先要获得社会赋予的规定性,但是人又创造性地改造环境和社会,创造自我,实现对既定我的超越,创造的过程就是不断超越自身的规定性,不断走向生命的自由。”由此可见,人的生命自我超越就是人在生命中意识到自身的生存局限,从而自觉地赋予自已有限生命以充实的内涵,自觉意识到自身的潜能和使命,谋求自我生命价值的创造与提升。
第三,生命的价值性体现在人的对象性的活动实践中。生命的存在和属性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尺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主客体关系。这种关系是生命的存在及其属性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的而呈现的种首定的意义关系,是人的生命存在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的属性。只有人能够在实践中有意识地主宰和驾驭自己的生命活动去实现自己的意志和目的,进而不断超越有限生命进入永恒和无限的意义境界,离开人类实践,生命的价值尤法产生,更不能发展。因此,生命的价值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中,人的实我活动就是形成、创造生命价值的过程。
第四,生命的价值性在于人的精神。人的精神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最高价值、最本体的价值。“只有人才能超越了本能的生命,确立了人格白我,能够有意识地主宰和驾驭自己的生命活动去实现自我的意志和目的,进而把有限的生命引向水恒和无限的意义境界。这就是人的生存价值。人的生命存在归根到底要追求“一口气、道德高尚、信仰坚定、灵魂丰富、精神升华。”
生命是完整的独特的,有限的又是超越的、有价值的,这足人之生命存在的基本内涵也是生命的基本视角。理清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教育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出发点。
三、生命的存在方式
对于生命的存在方式,学者们从哲学的角度给出了不同形态和层次的分类研究结果。如二层次的种生命和类生命”:三层次的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关联而又超越自然生理性的精神生命,关联人的肉体和精神而又具有某种客观普遍性的社会生命”;四层次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牛命和智慧生命等。本文拟将生命看做一个具有自然性、精神性、社会性、价值性的“物体”,从物理哲学的角度分析生命存在的长度、宽度、强度、温度和澄度。
(一)生命的长度
面对一个具体现实的人,我们首先注意到个体生理肉体生命。“生命有多长?”其实就是问可以活多久? 一般而言,计算生物可以活多久,就是从出生开始,直到死亡那一刻,这期间的长度,就是生命的长度。从字典上的意义来理解生命长度,生命可以简单地解说为“生存的寿命”。《观念史大辞典》对于寿命的解释有两层: 一指预期寿命,即初生之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当这个数值增加时,代表着控制疾病等方面的进步:二指生命全长,指寿命的极限,是医学和科学上希望突破的重点。在日本电影《生之欲》中,一位从事三十几年邮政工作的公务人员,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盖印章, 在升为课长之后事业就到达了顶端,却在知道得了胃癌剩下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选择突破自我做有意义的事情,才真正感觉自己活着。从这个影片我们看出,生命的长度除了上述字典给出的解释外,还有第三个意义,就是生命长度是一种主观的赋子,是从自觉获得生命意义开始才产生的。因此,生命长度的界定,并不仅仅指涉及生理层面的“可以活多久”,也包括在有限的生命期间能够活得健康而有用,以及从主观意识活动来觉识自身具有生命意义的存活时间,体现了生命长度在生理、心理、精神三个方面的生命展现。
(二)生命的宽度
“宽”本义是表示两边距离的一个名词,在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宽度越大容纳力也越强。生所的宽度,在本文是个隐喻,将生命视为一条路径,每个人行走在自己的生命路途中,而这条路两边的距离,就是生命宽度。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路途是畅通无阻、宽广辽阔的,生命宽度就有了宽广辽阔的内涵,也有了拓展生命宽度的意义。生命宽度可以从以下四维来班解。宽容:付出关心,才有开心:宽心:鼓励自己,保持乐观:宽厚:舞动心灵,更多能量:宽广:生涯发展,从开心开始。“也可理解为人的包容性大、见识广博、价值多元、变通力强等,这包括一个人的知识内涵、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人格特质等方面,也就是说,生命宽度所意味的是一种行为表现上是想能够“宽宏大量”。“生命的宽度来自何方?行为的宽宏大度来自于内心的真诚、知识的判断、人格的修养等。因此,拓展生命的宽度在于成长,也就是人的知识、观念、思维、能力、人格等方面的成长,让自己可以包容更多事务、更能弹性生活、转化困境。获得这些成长,绝不是只靠自己的苦思冥想,要注重自我与环境的互动、人际的交流、自我的反省、不断的经历等。
(三)生命的强度
生命强度是一种表现力,是生命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力量,是人在不断探索生命极限的过程中,将潜藏在内在的生命力彰显出来,这种表现力往往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得以显现,比如在困境中、危险中、病痛中等一切不随人愿的逆境中。首先,生命强度是一种坚定力的表现,认定目标就坚定不移迈进;其次,生命强度是建立在希望引领的基础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是蛮干之举,只有在“一线生机”的目标指引下,生命强度才真正表现出它的生机;再次,生命强度表现出强韧性,在困境、逆境中及时对生命挫折的转化,让生命再次获得生机;最后,对生命强度的诠释还表现出弹性和适应力,人在生命中往往有潜质面对各种生活情境的变化和考验,生活中衣现出弹性,可以处顺境有所备,处逆境心不惊,不管环境如何,总是能够从容面对。生命强度从何而来?西方哲学家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弗兰克等人都将意志视为人的内在原始动力或者称为人类与生俱来的-种内在精神官能,为每个人与生所具有,它是人类行为变现的发动者。如叔本华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由主体所建构的,“我”是表象世界的基础,这个世界透过“我”的意志而呈现出来。这里的意志是涵盖了欲望以及达到欲望所努力的所有过程的广义上的意志。本文认为生命强度是意志力的表现,这个意志力包括理性必动、情感发动或者是依附在理性、情感、欲望中的坚持、贯彻、转化的力量等。
(四)生命的温度
“温”是介于冷热之间的适中感,温度高会热,温度低会冷,准有适中才会适宜。在生活中有人偏激、狂热、固执、暴力、极端。
有的人刻薄、反应缓慢、无人情、冷血,前者过于热后者过冷而温度的适宜代表着生命的热量,指向光明、热情与希望,用词语来表达往往是热情、感动、快乐、阳光、积极、健康、活力、温馨、温情、温柔等。因此本文牛命的温度意指情感的层面,情感对人的生命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没有情感,生命只是规律的行为。《中庸》将人的情感一喜怒哀乐, 视为人的先天本然成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类婴儿从种族过化中获得的情绪大概有8-10种,称为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和悲伤等,所有这些情绪都是非编码的不学而能的,这种完天情绪通过与成入的应答反应逐渐分化、适应、发展。在人的整个成长发展过程中都要依赖情感的适应机制,也就是要有适宜的生命温度,包括正确辨认、识读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感受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包括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以良好适应文化环境:还包括借助情感的表达功能实现人际沟通和情感认同等。生命的温度员有先天的成分,但是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必须对其施以教育影响,促伙人的情感层面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钓高度;同时将人的情绪机制、生理机制、思维机制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从真、善、美相统一的高度来探究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五)生命的澄度
“澄”者,水之清、明、澈,生命的澄度意指生命个体这个“物”内在的清、明、澈。生命的澄度在于心境,包括生命的清明而纯粹、简单而真诚、清新而脱俗、正直而诚实、静观而自在。”对生命澄度的透析和掌握,主要末自于自身的“觉醒彻悟”。背学家冯友兰根据仪家悠身思想和人生追求,将人生境异由低到高划分为四种类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的人,其行为是“顺习”,顺习个人的习惯和社会习俗。这种人“既无明了的目的,也不明了人所做的各神意义,小孩吃奶和原始人的‘口出而作,几入而息’都是属于自然境界,普通人的境界也是如此。”“顺习的人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这种人往往是当今对生活意义没有自我反省和白我选择意识的“普迫人”。功利境界的人,其行为是“功利”。这种人的行为,或是追求增加自己的财产,或是发展白己的事业,或是增进自己的荣举,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其与自然境界不同之处是自然境界的人其行为无且的也不明自意义,功利境界的人他的行为有确定的月的且能明自它的意义。”“道德境界的的人,其行为是“事天”。这种人了解到人不但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且是宇宙的一部分。“其事业不仅贡献于社会,更能贡献于宇宙,而“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光’。”冯友兰的境界说对于理解生命澄度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他提出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直接影响人的道德思想水平,而与之相通的“悟”恰恰也是提升生命澄度一个非常清晰可行的途径。在混沌的生活中,只有不断的自我醒悟,才能让我们迷途中清晰把握自己的行为方向,让我们在欢乐的、挫折的、复杂的生活中领会生命的真谛,让自已保持在清明之境,从而持续赋予生命积极的动力。
生命是一个“物性”的长、宽、强、温和澄五维的综合体,其中每一维都是全息的,蕴涵了人的自然性、精神性、社会性、价值性,浸润着求存、求深、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价值谱系,共同构成人的完满的生命。
对于生命的看法,学术界各个学科、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生命如此定义:生命是由许多相互关联的有机反应的开放系统所组成。
生物学认为生命是作为生物的本质属性而抽象出来的一个概念,人们对生命的认识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深入,先后形成了蛋白质为中心的生命观、蛋白质合成中有遗传控制中心的生命观等。现代生物学阐明:生命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体系存在方式,它具有不断自我更新、繁殖后代以及对外界产生反应的能力。
心理学认为,生命即意识到的自我,从婴儿期开始缓慢发展。法律学认为,生命是动植物或有机休的存在状态。
医学上对生命的界定就至少有三种: 1.活着的状态,由新陈代谢、生长、繁衍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动植物器官能完成其所有或部分功能的状态。2.有机体的出生或发端到死亡之间的时期,从生理学上看,完整的生命起始于胎儿,终结于死亡---3.将生命物体(动、植物)与非生命、非有机的化学物或已死的有机物区别开来的特征的总和。
在哲学中,对“生命是什么”这个神秘的问题,给出的答案还是主要讨论生命的功能或机能方面的特征。如亚里士多德是在有机体的意义上看待生命的,“生命这个词可以在多种意义上被述说,只要以下任何条件存在,我们就可以说这一一事物有生命,如理智、感觉、位置上的运动和静止,或者摄取营养的运动以及生成与灭亡等。”冯契主编的《哲学大词典》中对生命所下的定义是:“蛋白质和核酸的复合体系存在方式。一种特殊的、高级的、复杂的物质运动形式...根据现代生物科学的研究成果,生命起源首先由无机物生成有机小分子,由有机小分子形成扰尺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组成多分子体系,最后发展为原始生命。生命是主要由核酸、蛋白质大分子组成的、以细胞为最基本单位的复合体系的存在方式。
在生命哲学中生命的哲学含义超越了生物学。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是世界的、绝对的、无限的本原,它跟物质和意识不同,是积极地、多样地、永恒地运动着的。生命不能借助于感觉或逻辑思维来认识,只能靠直觉或体验来把握。”
从以上的论述中叫以看出,各个学科对生命的定义都是从广义出发,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把生命看作世间生物的基本的系统存在;二是把生命扯象化为一个神秘概念。从狭义上看,生命就专指人的生命。
本文所指的生命主要是“人的生命”。人的生命特质,除了具有系统的整休存在和与其他个体密切相连这两个基本特质外,相对于其他生物来说,人的生命具有自我超越、自我改造和自我实现的独特特质。因此,人的生命应包含以下含义:第一:人的生命首先表现在生物性上,即主体是“人”,这个人是具体的、现实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生命是人的内在的一种系统;第二:人的生命与生亮察存环境之间进行物质的和价值意义的交换。这样,人就区别于其他生物对生存环境的完全依赖性,人作为生命体可以改变环境,支配环境;第三:人的生命存在于实践活动中。离开实践人既无法维系自己的自然生命,也不能获得人的社会生命,实践是人获得完整生命的唯一方式。
生命的特征
探讨生命敦育中的生命特征,必须从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和人性论依据出发,抓住生命中那些与生命价值的形成、发展,与生命教育紧密关联的特征因素。只有抓住这些特征,生命教育才会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生命的完整性
个体的生命是完整的,这是入存在的基本特征。
生命的完整性首先表现在人的生命是:个整体。生命缓键高作为人的内在的一种系统,它是由若干子系统、若千元素相互关联共同生长的复杂统一体。生命的内部诸要素是构成生命整体的诸原件,一旦离开生命整体,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比如人的眼睛离开了人的身体,必然就失去了尤泽和光明,毫无作用。因此生命的完整性必然要求生命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能孤立存在,而是共存于一个生命体中,并以完整生命的形式共同参与任何活动,共同关联,共同发展。叶澜捐出:人的生命是生理、心理、社会、物质、精神、行为、认知、价值等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整合体。人参与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以一个完整的生命休的方式,而不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参与和投入。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也强调生命的完整性。他说:“毋庸置疑,生命是完整的,有着年龄、自我实现、成熟和生命可能性等形式,作为生命的自我存在也向往着成为完整的,只有通过对生命来说是合适的内在联系,生命才能是完整的。”
其次,我们的生命的完整性还表现在各种生命形态的统一,学者在研究中把生命划分为不同形态和层次,如二层次的种生命和类生命事。精神生命和物质生命;三层次的肉体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四层次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生命和智截生命,其基本的内在前提就是生命具有完整性,各种生命形态统一于一个个体生命中,每一形态和层次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包容和嵌套、相互融通,共同构成人的完整的生命。
第三,人的生命完整性还表现在纵向的整体过程,昨天、今天、明天,生命是一个延绵不断,融合前进的过程。任何人对生命的解读都不能拘泥于某- .片段、某一方面,必须着眼于生命的全部与全程。开展生命教育,探究生命价值,就要从生命的整体出发。
(二)生命的独特性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个独特存在,世间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生命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着,首先表现在生命的唯性。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存在,是基于自己独特的遗传基因。一个独特的人是父方的精子成功地与母方的卵子相结台形成受精卵合子之后产生的。父母各给予受精卵23条遗传信息单位,即染色体。这些染色体中,每对都含有2万个基因,它们决定和影响个性特征的载体。染色体与染色休结合,基因与基因结合,按数学上的或然率计算,总的可能组合数为16777216种不同的形式。因此,两个人妥具有相同的远传因素是不大可能,即使是同父母的见弟姐妹也很不相同。唯一例外的是同卵孪生儿,他们是由同一受精卵发育面来,具有相同的染色体和基因,因而遗传禀赋相同。心但是同卵孪生儿往往会因为后天生活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的不同,出现不同的发展,形成不同的个体。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结论。
其次,生命的独特性表现在生命的不可重复性,生命是一张单程车票,人自呱呱落地之日起,生命就是一个“进行时”,不断发展,不断生成,没有循环往复,人度过了自己的时间就不能再回来。在个人的时间里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
柏格森把人看做一个时间性的存在,时间在流淌,生命在延绵,此时的生命与彼时的生命是不同的,是不可重复的。
第三,生命的独特性还以个性的形式表现。人们常用“这个人与那个人个性完全不同”来表现两个人之间的差异。这里的个性不仅仅是狭义心理学中所说的某种心理品质,如能力、气质、性格的个性心理特征和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等个性心理倾向,更是-一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全部外界的影响都是通过个性这个人的内部条件发挥折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生命个体,生活在同样社会中的个体,都有自己唯-的个性生命模式。
(三)生命的有限性
生命是有限的,就是因为人是一个生物体。任何一个生物体, 生存总是有限的、暂时的,有限性始终是摆在生命个体面前的绝对性。生有涯,死有期,谁也无法摆脱死的结局。在庄子看来,人的生死是-一个自然过程,有生就有死,是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改变的。“死生,命也,其有夜且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首先,生命的有限性表现在作为自然肉休存在的条件性.相对性和受限制性,有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马克思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作为肉身自然存在于世界中,人的有限性主要表现为:生命的存在以肉体的存在为前提,肉体的消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肉体的存在在时间的维度上是有限度的,这就是寿命。就人的生命个休来说,生命存在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人的自然寿命-般来说七八十岁,随着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人类不断研发出抗衰老和延缓生命的技术,但是人的寿命最长也不过百米岁。人作为生物体的肉体存在有不可超越的自然限制性。“ 人类的孩童诞生下来时,他缺乏对自然的本能适应,缺乏体力,是所有动物中最无能的,比任何动物都需要更长时间的庇佑。”从人的肉体的生命力上看,人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能力是有限制性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远不如动物,如人的跑、跳、听闻、看等基本生命力就比一些动物弱得多。
其次,生命的有限性还表现在生命的偶然性、无常性和不可逆转性。“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人的生命就像一根脆弱的芦苇,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按照存在主义的观点,人的生存本来就是一个偶然,人的逝去却是必然。人生存于这个世界是脆弱的,不仅非连续性因素可以改变生命的历程,而且不可控制的疾病、灾难、意外等各种偶然事件都可能使得个体生命变得更加有限,甚至结束生命。另外,由于时间的不可逆性,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人一旦度过了自己的生命流程,就不可推倒重来,没有来生和再世,来生和转世说只是人的主观的需求和期盼,恰恰是人意识到生命有限性的反映。
第三,人的生命有限性还表现在人作为社会人的社会限。人存在于社会中,要受到社会法则的限制和束缚,这样人的个休才能成为社会中的自由人,成为现代社会的文明人,使人远离了动物的本能,远离了蛮夷。
单纯地看待生命的有限性,人生就是“等待死亡”,使人的存在带有悲剧性的色彩,容易走向生命悲观主义。生命的有限性是一种独特的有限,只有当我们认识到牛命的有限时,才能在有限中感悟到无限。正是由三人的生命的有限性,才促使人去努力思考、积极奋发,以实现对生命有限性的超越,从由走向牛命的无限。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生命的有限性If足人走向超越和无限的最根本、最强大、最终极的动力。“海德格尔正是在这种追求无限可能的意义上理解“向死而生”的。所以,走出个体生命有限性之悲观主义情结,我们要把生命的有限放到生命的整体结构中,个体的生命虽然是有限的、有死亡的终结,但人类社会却是一代代个体生命的接力,使个体生命的有限性转换为群体或人类生命的延续。因此,对生命有限性的理解,既要看到个体肉体生命存在的有限性是绝对的;又要看到人在对生命的无限追求、不断超越过程中,有限性又足相对的;把生命个体的有限纳入到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个体的有限性又被赋子无限的永恒性。因此,生命是一个矛盾约存在,我们只能在超越中理解生命的有限性。
(四)生命的价值性
人是价值的存在,价值是人存在的基础和依据。人是生分价值的主体,生命的存在和属性只有满足了人的需要才能产生价值。这里的人既指个体的人,也指群体的人,更是全人类,他们都将与生命的存在与属性间建立价值关系,生命是生命价值的客体。生命的存在不仅是对人的各个方面的满足而且也是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与进步的渊源,这就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首先,人的生命的价值在于自己生命的本真。
其次,生命的价值性表现在人的生命自我超越。“人是不会满足于生命支配的本能生活的,总要利用这种自然的生命去创造生活的价值和意义。人之为‘人’的本质,应该说就是一种意义性存在.价值性实体。”人是宇宙间唯一能够“是其所不是”和“不是其所是”的存在物,而除人之外的一切存在物都“是其所是”地存在着。人的生命的双重性促使生命的发展衍生出一系列矛盾,矛盾的过程就是生命实现超越的过程,也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生命自我超越表现在:1.人的精神性对人的生物性的超越。人不是一个纯动物性的存在,在精神性的支配和润色下,人从一个纯粹的动物体变成-一个社会人。2.人的生命无限对生命有限的超越。人的现实存在性规定了人的生命的有限性,但是人的追求却是无限的,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达到阶段性目标又追求新目标的无限过程。人总是在无限努力中追求生命的价值。3.可能对现实的超越。人的本质不是预成的,而是生成的。人在现实和经验中肯定自己,但是人的本性还使人生活在理想中,对“未来”的向往和对“可能”的追求,使人超越自己的现在和历史。4.自由对规定的超越。人是社会人,首先要获得社会赋予的规定性,但是人又创造性地改造环境和社会,创造自我,实现对既定我的超越,创造的过程就是不断超越自身的规定性,不断走向生命的自由。”由此可见,人的生命自我超越就是人在生命中意识到自身的生存局限,从而自觉地赋予自已有限生命以充实的内涵,自觉意识到自身的潜能和使命,谋求自我生命价值的创造与提升。
第三,生命的价值性体现在人的对象性的活动实践中。生命的存在和属性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尺度而建立起来的一种主客体关系。这种关系是生命的存在及其属性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为目的而呈现的种首定的意义关系,是人的生命存在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的属性。只有人能够在实践中有意识地主宰和驾驭自己的生命活动去实现自己的意志和目的,进而不断超越有限生命进入永恒和无限的意义境界,离开人类实践,生命的价值尤法产生,更不能发展。因此,生命的价值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中,人的实我活动就是形成、创造生命价值的过程。
第四,生命的价值性在于人的精神。人的精神就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最高价值、最本体的价值。“只有人才能超越了本能的生命,确立了人格白我,能够有意识地主宰和驾驭自己的生命活动去实现自我的意志和目的,进而把有限的生命引向水恒和无限的意义境界。这就是人的生存价值。人的生命存在归根到底要追求“一口气、道德高尚、信仰坚定、灵魂丰富、精神升华。”
生命是完整的独特的,有限的又是超越的、有价值的,这足人之生命存在的基本内涵也是生命的基本视角。理清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教育才有坚实的基础和可靠的出发点。
三、生命的存在方式
对于生命的存在方式,学者们从哲学的角度给出了不同形态和层次的分类研究结果。如二层次的种生命和类生命”:三层次的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关联而又超越自然生理性的精神生命,关联人的肉体和精神而又具有某种客观普遍性的社会生命”;四层次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价值牛命和智慧生命等。本文拟将生命看做一个具有自然性、精神性、社会性、价值性的“物体”,从物理哲学的角度分析生命存在的长度、宽度、强度、温度和澄度。
(一)生命的长度
面对一个具体现实的人,我们首先注意到个体生理肉体生命。“生命有多长?”其实就是问可以活多久? 一般而言,计算生物可以活多久,就是从出生开始,直到死亡那一刻,这期间的长度,就是生命的长度。从字典上的意义来理解生命长度,生命可以简单地解说为“生存的寿命”。《观念史大辞典》对于寿命的解释有两层: 一指预期寿命,即初生之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当这个数值增加时,代表着控制疾病等方面的进步:二指生命全长,指寿命的极限,是医学和科学上希望突破的重点。在日本电影《生之欲》中,一位从事三十几年邮政工作的公务人员,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盖印章, 在升为课长之后事业就到达了顶端,却在知道得了胃癌剩下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选择突破自我做有意义的事情,才真正感觉自己活着。从这个影片我们看出,生命的长度除了上述字典给出的解释外,还有第三个意义,就是生命长度是一种主观的赋子,是从自觉获得生命意义开始才产生的。因此,生命长度的界定,并不仅仅指涉及生理层面的“可以活多久”,也包括在有限的生命期间能够活得健康而有用,以及从主观意识活动来觉识自身具有生命意义的存活时间,体现了生命长度在生理、心理、精神三个方面的生命展现。
(二)生命的宽度
“宽”本义是表示两边距离的一个名词,在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宽度越大容纳力也越强。生所的宽度,在本文是个隐喻,将生命视为一条路径,每个人行走在自己的生命路途中,而这条路两边的距离,就是生命宽度。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路途是畅通无阻、宽广辽阔的,生命宽度就有了宽广辽阔的内涵,也有了拓展生命宽度的意义。生命宽度可以从以下四维来班解。宽容:付出关心,才有开心:宽心:鼓励自己,保持乐观:宽厚:舞动心灵,更多能量:宽广:生涯发展,从开心开始。“也可理解为人的包容性大、见识广博、价值多元、变通力强等,这包括一个人的知识内涵、思维模式、价值观念、人格特质等方面,也就是说,生命宽度所意味的是一种行为表现上是想能够“宽宏大量”。“生命的宽度来自何方?行为的宽宏大度来自于内心的真诚、知识的判断、人格的修养等。因此,拓展生命的宽度在于成长,也就是人的知识、观念、思维、能力、人格等方面的成长,让自己可以包容更多事务、更能弹性生活、转化困境。获得这些成长,绝不是只靠自己的苦思冥想,要注重自我与环境的互动、人际的交流、自我的反省、不断的经历等。
(三)生命的强度
生命强度是一种表现力,是生命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力量,是人在不断探索生命极限的过程中,将潜藏在内在的生命力彰显出来,这种表现力往往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才会得以显现,比如在困境中、危险中、病痛中等一切不随人愿的逆境中。首先,生命强度是一种坚定力的表现,认定目标就坚定不移迈进;其次,生命强度是建立在希望引领的基础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是蛮干之举,只有在“一线生机”的目标指引下,生命强度才真正表现出它的生机;再次,生命强度表现出强韧性,在困境、逆境中及时对生命挫折的转化,让生命再次获得生机;最后,对生命强度的诠释还表现出弹性和适应力,人在生命中往往有潜质面对各种生活情境的变化和考验,生活中衣现出弹性,可以处顺境有所备,处逆境心不惊,不管环境如何,总是能够从容面对。生命强度从何而来?西方哲学家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弗兰克等人都将意志视为人的内在原始动力或者称为人类与生俱来的-种内在精神官能,为每个人与生所具有,它是人类行为变现的发动者。如叔本华提出“世界是我的表象”,世界是由主体所建构的,“我”是表象世界的基础,这个世界透过“我”的意志而呈现出来。这里的意志是涵盖了欲望以及达到欲望所努力的所有过程的广义上的意志。本文认为生命强度是意志力的表现,这个意志力包括理性必动、情感发动或者是依附在理性、情感、欲望中的坚持、贯彻、转化的力量等。
(四)生命的温度
“温”是介于冷热之间的适中感,温度高会热,温度低会冷,准有适中才会适宜。在生活中有人偏激、狂热、固执、暴力、极端。
有的人刻薄、反应缓慢、无人情、冷血,前者过于热后者过冷而温度的适宜代表着生命的热量,指向光明、热情与希望,用词语来表达往往是热情、感动、快乐、阳光、积极、健康、活力、温馨、温情、温柔等。因此本文牛命的温度意指情感的层面,情感对人的生命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没有情感,生命只是规律的行为。《中庸》将人的情感一喜怒哀乐, 视为人的先天本然成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类婴儿从种族过化中获得的情绪大概有8-10种,称为基本情绪,如:愉快、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和悲伤等,所有这些情绪都是非编码的不学而能的,这种完天情绪通过与成入的应答反应逐渐分化、适应、发展。在人的整个成长发展过程中都要依赖情感的适应机制,也就是要有适宜的生命温度,包括正确辨认、识读别人的情绪,理解别人的感受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包括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以良好适应文化环境:还包括借助情感的表达功能实现人际沟通和情感认同等。生命的温度员有先天的成分,但是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必须对其施以教育影响,促伙人的情感层面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钓高度;同时将人的情绪机制、生理机制、思维机制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从真、善、美相统一的高度来探究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五)生命的澄度
“澄”者,水之清、明、澈,生命的澄度意指生命个体这个“物”内在的清、明、澈。生命的澄度在于心境,包括生命的清明而纯粹、简单而真诚、清新而脱俗、正直而诚实、静观而自在。”对生命澄度的透析和掌握,主要末自于自身的“觉醒彻悟”。背学家冯友兰根据仪家悠身思想和人生追求,将人生境异由低到高划分为四种类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的人,其行为是“顺习”,顺习个人的习惯和社会习俗。这种人“既无明了的目的,也不明了人所做的各神意义,小孩吃奶和原始人的‘口出而作,几入而息’都是属于自然境界,普通人的境界也是如此。”“顺习的人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这种人往往是当今对生活意义没有自我反省和白我选择意识的“普迫人”。功利境界的人,其行为是“功利”。这种人的行为,或是追求增加自己的财产,或是发展白己的事业,或是增进自己的荣举,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其与自然境界不同之处是自然境界的人其行为无且的也不明自意义,功利境界的人他的行为有确定的月的且能明自它的意义。”“道德境界的的人,其行为是“事天”。这种人了解到人不但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且是宇宙的一部分。“其事业不仅贡献于社会,更能贡献于宇宙,而“与天地比寿,与日月同光’。”冯友兰的境界说对于理解生命澄度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他提出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直接影响人的道德思想水平,而与之相通的“悟”恰恰也是提升生命澄度一个非常清晰可行的途径。在混沌的生活中,只有不断的自我醒悟,才能让我们迷途中清晰把握自己的行为方向,让我们在欢乐的、挫折的、复杂的生活中领会生命的真谛,让自已保持在清明之境,从而持续赋予生命积极的动力。
生命是一个“物性”的长、宽、强、温和澄五维的综合体,其中每一维都是全息的,蕴涵了人的自然性、精神性、社会性、价值性,浸润着求存、求深、求真、求善、求美、求圣的价值谱系,共同构成人的完满的生命。
加安和诺
2024-10-28 广告
2024-10-28 广告
水平生命线是一种永久性水平防坠装置,是一种水平移动防坠系统,用于保护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
咨询热线:15692282595 王先生,专业的水平生命线解决方案-找加安和诺,拥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专业的技术支持,为您提供高品质的安防产品和服务,欢...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加安和诺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