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为何敢征战四方?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依赖于均田制的成熟

 我来答
承吉凌8580
2022-10-31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1万
展开全部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唐朝版图达到了巅峰,他让各民族融洽相处,所以被各族人民尊称为「 ”天可汗”。 隋末连年战乱,民生凋零,唐高祖李渊建国为政也不过短短8年时间,唐太宗为何能在大唐百业待兴的情况下东征西伐,为大唐奠定了一百多年的盛世基础?这完全依赖于唐初实行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和府兵制。 均田制 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 均田制,早在北魏时期就有了,但不成熟。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战火纷飞,农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大唐建立以后,国家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均田制的实施。 均田制,就是把土地按照人口数分给农民,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 经济增长,作为一种土地制度,很好地调动了农民耕作的积极性。唐初,因为刚刚经过大战,人口凋零,大量的土地亟需开垦,唐太宗实施均田制,为国家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早期均田制的基础上又明文规定妇女一般情况下不授田,奴婢及丁牛不再受田,避免了地主阶级土地兼并,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在这基础上衍生出的兵制制度和税收制度又进一步保障了唐朝的经济、军事力量,对唐太宗在位期间东征北伐提供了稳定的经济基础。 租庸调制度 国朝着令赋役之法有三: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庸。……此三道者,皆宗本前哲之规模,参考历代之利害。其取法也远,其立意也深,其敛财也均,其域人也固,其裁规也简,其备虑也周。”「 ”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以之厚生,则不堤防而家业可久;以之成务,则不校阅而众寡可知;以之为理,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 租庸调制度是一种税收制度。他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的赋役制度,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赋税多是以谷物、布匹或者为 *** 服役等形式。唐太宗时期的财政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租庸调制度。古往今来,税收一直是国之根本,土地阶级霸占着大量土地,农民为地主阶级免费务工,国家又很难从地主阶级那里征税。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租庸调制度,让大量的农民有地可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国库也充盈起来,支撑着连年战事的经济消耗。 府兵制 初置府兵皆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选材力一人,免其身租庸调,郡守农隙教试阅。兵仗衣驮牛驴及糗粮旨蓄,六家共蓄,抚养训导,有如子弟。 府兵制,最大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即是农民又是士兵,平时在农田耕作,农闲时训练,打仗时从军打仗,府兵制是依托在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基础之上的兵制制度。因为国家把土地按人口分给了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得到发展,租庸调制度保证了其税收制度,农民有义务从军为国效力,在每三丁中选一丁当兵,即不耽误农田耕作,又保障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免其租庸调,让士兵自备从军装备和马匹,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 *** 的负担。这种寓兵于民的制度为唐太宗筹措到大量士兵,为唐太宗东征北伐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源。 三种制度的相得益彰 以均田制为基础,租庸调、府兵制相互配合。为唐太宗东征北伐提供了源源不断地财力、兵力。所以,唐太宗在位期间版图达到了建唐以来的巅峰时期,八方来朝,尊唐太宗为天可汗。但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税收与兵制制度,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必须保证均田制的有效实施。到了唐玄宗时期,国家没有足够多的田地再分给农民,地主阶级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彻底崩溃,再次基础之上的租庸调、府兵制也一并取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