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改革开放有那些异同点?
展开全部
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及罗斯福新政关于经济运行中的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比较。
1.中国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2)目的:改变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2.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其特点是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度,完全排除市场调节作用和物质利益刺激原则;其目的是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从而巩固苏维埃政权,但它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战争过后引起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建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基础而采取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发展经济,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实施的结果是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国家的财政收入状况得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初步好转;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工人农民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找到的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当政后不久被废除,此后在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3)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
治经济体制。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具体表现在: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国
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国家对经济实施指令性的计划管理,用强制性行政手段
包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排斥市场调节;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它在实践中有经验也有教训:经验:计划
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
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教训:(1)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轻工业、农业的发展,造成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作用,造成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
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失去活力;(3)造成了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思想文化体制的僵化,产生了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斯大林模式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排斥市场调节;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有着深刻的经验和
教训。
3.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在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已经不再适应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背景下,为摆脱和避免经济危机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经济政策;它是在发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调节作用的前提下,国家利行政或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引导和调整,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都强调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都利用政府职能对经济进行干预(宏观调空);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对各自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三者的不同点:(1)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或管理模式)基础上加入市场调节作用,以促进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是在自由放任、无序竞争的市场经济下加如政府调节、规范市场经济规则,摆脱和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2)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罗斯福新政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注]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美国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罗斯福新的政府干预经济,这其中的各自经验教训对中国经济发展都有借鉴作用。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4/165352/archives/2008/1077109.shtml
1.中国的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调整;(2)目的:改变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壮大社会主义经济;
2.苏联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其特点是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度,完全排除市场调节作用和物质利益刺激原则;其目的是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取得军事上的胜利从而巩固苏维埃政权,但它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战争过后引起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建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基础而采取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质就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发展经济,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实施的结果是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工业化打下了基础;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国家的财政收入状况得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初步好转;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工人农民的欢迎,工农联盟得到巩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总结战时共产主义的经验教训找到的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新经济政策在斯大林当政后不久被废除,此后在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3)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
治经济体制。它是一个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具体表现在: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国
家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并对经济进行直接管理;国家对经济实施指令性的计划管理,用强制性行政手段
包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排斥市场调节;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它在实践中有经验也有教训:经验:计划
经济模式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重大问题,
一度推动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教训:(1)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影响了轻工业、农业的发展,造成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作用,造成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
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失去活力;(3)造成了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和思想文化体制的僵化,产生了
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斯大林模式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实行高度集中管理、排斥市场调节;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有着深刻的经验和
教训。
3.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在垄断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自由竞争的经济政策已经不再适应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背景下,为摆脱和避免经济危机而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经济政策;它是在发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调节作用的前提下,国家利行政或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引导和调整,其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都强调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都利用政府职能对经济进行干预(宏观调空);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对各自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
三者的不同点:(1)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或管理模式)基础上加入市场调节作用,以促进经济发展;罗斯福新政是在自由放任、无序竞争的市场经济下加如政府调节、规范市场经济规则,摆脱和预防经济危机的发生。(2)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维护和壮大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罗斯福新政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注]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美国由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罗斯福新的政府干预经济,这其中的各自经验教训对中国经济发展都有借鉴作用。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4/165352/archives/2008/1077109.shtml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