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中女孩早恋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

对于高中女孩早恋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 对于高中女孩早恋家长如何和孩子沟通 展开
 我来答
好运九脉堂2023
2012-08-13 · TA获得超过17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5万
展开全部
  1.父母要了解、顺应孩子生理、心理成长的规律。父母应适当地给孩子提供探索实践的机会,不要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孩子而阻击其好奇心,孩子在实践中虽然走了弯路,但其成长经验远比家长的说教强上百倍。
  2.加强感情投入,密切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对于心理、生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如果父母在感情上与孩子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3.父母要与孩子平等相处。不要用命令、训斥的口气,不要用粗暴和强制的方法管教孩子,真诚做好孩子的知心朋友。一位高三考生曾经说:“其实父母、老师总想为我们好,他们有他们的道理。但如果强制我们听从这些道理,恐怕就有一定的问题。毕竟时代不一样了,我们有我们的想法,有些我们自己可以处理的事就不和大人沟通了。”
4.积极、鼓励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底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多一句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能把摇摆不定的青少年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

· 最好给小孩儿做个心理辅导
· 添加评论

· windymike | 2008-10-16 17:47:55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不错 | 有0人认为这个回答没有帮助
· 他喜欢做些什么,一个星期里专门给他留一天让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但是平时要督促他的功课。

一、家庭的影响和父母的启发诱导
学生在家庭中生活,良好和谐的家庭气氛会给学生以巨大的心理影响,甚至对他一生的发展具有定向与导航的作用。在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切不可忽视家庭这个重要因素,创设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气氛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每一位家长都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家长应以身作则,父母的角色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做父母的必须对自己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进行反省,注意修正自身的不良个性,随时为孩子提供健康的东西。
(二)建立合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势必会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保持尊老睦邻、互爱互助、同情别人的困难、乐观地对待每一件事情的良好品质。
(三)建立稳定的家庭生活秩序。父母应该合理地孩子安排家务活动,从中培养孩子讲信用、爱生活、勤劳节俭的生活品质,这对保持孩子良好的情绪与性格有促进和保护作用,为以后正确地待人处世做好心理准备。
(四)家长要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掌握爱和严的分寸,将真正的爱与无原则的娇惯、溺爱、放纵区分开来,爱应当表现的有分寸、有理智,但严决不是扳起面孔、动辄训斥、打骂、既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又要能抵制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耐心培养文明行为、良好品质和行为举止。
(五)倘开家庭大门,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与社会接触,多与同伴接触,减少说教,加强孩子对社会、经济、政治的接触锻炼。
(六)善于启发诱导学生的心理,如果要求学生做一件事,最好不要生硬地规定怎么做,而是想方设法地诱发孩子的兴趣,让他自愿自觉地去做。孩子虽小,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但意志还比较脆弱,心理还不够稳定,任何不当的批评或指责、或简单的否定,都有可能伤害或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意志消沉、厌学逃学、直至荒废学业。所以要尽可能地不对孩子施加压力,发号施令,不要生硬地规定“不许做什么”或“应该如何做”。对于要求孩子做的事,对他说希望你如何如何或是通过表扬,鼓励他继续这样做,对于不许他做的事,要耐心讲明道理,然后让孩子自己说该不该做。以后,如果他又重犯了老毛病,应对孩子说:你自己要说话算数,爸爸妈妈可是相信你呢!这样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使孩子克服“逆反心理”,从而不断进步。
二、在学校里得到教师的培养和指导
(一)爱心感化法。
爱是消融心理障碍的溶剂。只有执着的爱才能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激发上进心。爱得越少,学生的逆反心理越强。因此,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受教育的状况,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懂得老师之所以“责之严”,完全是因为“爱之深”。如果学生一旦明白家长或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能大大减轻学生的逆反心理。爱要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看到学生心灵的排列组合,变化过程。有了爱,才能尊重学生,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把批评化为学生自我鞭策的内驱力;才能因材施教,严以律已,避免一切诱发逆反心理的外因;才能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去认识、创造自己的价值。如对学生罚站,大声训斥,讽刺挖苦,翻过去老帐等做法,都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造成逆反心理。教师应摒除这些不良作法,多给他们教育的爱心,帮助他们认清是非,创设有利条件,扬其善而救其失。做到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避免产生逆反心理。
(二)信任鼓励法。
信任是学生对教师的心理寄托。一旦教师出现使学生丧失信任的行为,这时教师的威信的丧失与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是不可分离的必然逆差。信任是师生间的友谊之桥。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特别是某些细小环节上,投以信任的目光或期待的暗示,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在教学中,对中差生应优先提问,优先板演,优先看作业,优先辅导,使其在老师的信任中,积极进取,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还要尊重学生,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绝不可厚此薄彼,对每一个学生,既要看到他的不足之处,更要善于发现他身上的积极因素,进而因势利导。只有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和平等感,才能有效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三)成功激励法。
学生逆反心理大都来自后天成绩差,屡考屡败,情绪低落,厌倦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要求不要过高,要耐心期待,使学生在成功中感到学习的乐趣,主动学习,消除逆反心理。因而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降低差生难度,放宽考试尺度。每个提问,每道练习,都应让差生“跳一跳摘到桃子”。甚至哪类练习,哪种极书设计,考试内容,适合哪一层次学生,都要反复琢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增强乐趣,消除逆反心理。要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有分寸地予以表扬鼓励,充分发挥其优势特长,让其在第二课堂施展才华。频繁的成功激励,使学生克服自卑,认识自我,自觉抵制逆反心理。
(四)兴趣培养法。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事物的意识倾向,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学习动机中最积极而又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某学科产生了兴趣,也就会去执着地追求和钻研;反之,学习就索然无味,无异于一种苦役,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以致于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于新鲜知识的好奇与探求之心,或创造情境,或设置疑问,或引爆情感,诱发学生渴求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引导他们进入知识的海洋,在教学中自然地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学习目的,激发出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善学”、“勤学”。

青少年逆反心理再认识

在对青少年的施教中,老师、家长及专职青少年教育的工作者们,普遍感到当代青少年存在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现象,同时又表现出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的状态。逆反心理正在使很多教育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和动摇。为此,揭开逆反心理民实质、形成的原因、寻求解决它的良策的问题便撂在我们面前。

逆反心理及其一般的心理机制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时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其心理机制的过程是:首先,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态度反应。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可见,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

逆反心理的心理构成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大要素构成的。其中,认知是受教育者态度的基础,在对态度的作用中,认知主要是对逆反心理起准备和导向作用.这是因为,无论什么人(不包括思维不健全者)怎样认识某一现象或问题,在其心理上都具有一定的较为稳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些稳定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所构成的认知,支配人们对某一现象或问题将要采取怎样的做法,即是拥护、支持、顺从态度,还是怠慢、反对、逆行的态度。情感是逆反心理的第二个构成要素,指人们在心理上对认知信息内容的一种情绪体验,即喜悦(愉快)或烦忧、反感。它在逆反心理中起决定的作用或是直接的动力。具体地说就是青少年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当理解掌握了某一信息或观念,一般会感到一种满足、充实和愉悦;而对不理解的信息和观点,一般会感到疑惑、焦虑和烦忧。将这些对新观念、信息的情绪感受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存储的知识内容、态度加以比较,当原有的不良情绪不能有效地克服和剔除时,不良情绪就会愈加强烈,从而导致产生去抵制有关教育管理的内容和信息的行为意向。当这种意向倾向越来越多时,逆反心理就会逐渐转化为一种逆反行为。为此,作为逆反心理的第三个构成要素枣行为意向,在逆反心理中的作用也就显而易见,即它是逆反心理转化为逆反行为的准备,它直接受逆反情感的作用和影响。充分认清逆反心理的构成及其作用,不但能加深我们对逆反心理实质的认识,而且对我们寻找解决对策,并有效地预防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很大的意义。

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主观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首先是和青少年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连在一起的。

1、青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青少年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正是青少年思维的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掌握,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

2、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在性方面的发育逐渐成熟,由此而引发的性征越发明显和突出,随之性别意识、性意识便逐渐强化和建立。由于性的发育而导致的性别意识、性意识又进一步在心理上产生断乳,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使他们认为自己已长成大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已。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教师诲人不倦的施教、家长苦口婆心的相劝等等,早已被强烈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意向驱散了。

3、青少年时期尽管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有了极大的飞跃,但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甚至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体来说青少年在心理学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

第二,客观因素。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根本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学校不良因素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具体来说一些教师在教育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为完成施教任务而完成施教任务等应付差事的想法。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不认真探索教育的最佳、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使学生对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二是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青少年学生,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当他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地强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因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三是一些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不能客观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对学生的--点小错就揪着不放,使学生产生“老师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想法,在情感上与老师对立、背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此外,我们施教的内容老化及教育上的灌输和填鸭方式也是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因素之一。

3、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晌。同辈群体是指同龄或相近年龄组成的群体。在众多同辈群体中,青少年受同辈群体的影响最突出对同辈群体的依赖最明显。这是因为在青少年同辈中,青少年们不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爱好、兴趣和共同的行为倾向,它们之间相互容易认同,最能达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其中青少年同辈群体中积极的价值观念及行匀倾向与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目的大体一致,置身其中的个体青少年的心理就较为正常、合理而青少年同辈群体中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少年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筝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为此,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中同辈群体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4、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日益扩大,不仅给青少年提供了学习、求知和受教育的新途径,而上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了对青少年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或因制作节目的连贯性,本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少年的内容,却被青少年负面地接受了;另外,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奇性,介绍一些国内外的时尚新奇现象,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也影响并辐射着我国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

通过前面对青少年逆反心理实质、活动和机制以及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加强教育者指导思想的转变,充分尊重被教育者。从形式上看,教育和被教育者之间是一对矛盾性的存在,实质上这两者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或目标都是有利于被教育者健康的成长和发展,这和被教育者的愿望是一致的。并且教育和被教育者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被教育者需要我们的指导,教育者教育指导的作用又具体在被教育者的有效社会化和不断提高健康发展能力方面实现。正确解决这一关系及在指导思想上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教育工作的意识,就会在我们的教育内容、形式和方法上做到积极探索,敬业工作尊重青少年。进而才会减少青少年的心理反感,削弱和消除逆反心理。

2、加强感情投入,密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无论是心理学理论还是大量的社会现实都在说明,感情是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人们的行为倾向和一些做法。有些事情并非顺理成章,并非符合科学要求,但由于感情的因素,无形地左右着人们的某些行为,这就是情感魅力。对于生理、生理均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在其行为意向和决策中,受感情因素影响很大,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好感与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们都有体会,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喜欢某个老师的结果。如果我们教育者在感情上与被教育者多些相容、多些亲近,相信在青少年心理上就不会再有那种厌恶、背离、逆反心理自然就会淡化或消除了。

3、加强同辈群体的指导。任何群体都会对个体产生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或者说是一种生存、生长环境对人的压力作用。积极的群体对个体的正常心理产生的则是一种动摇力量。为此,加强对同辈群体的正确指导。及时发现不良风气并做到尽早扭转是防范逆反心理和不良习气滋生、扩大有效手段。特别是对同辈群体中“领袖人物”者有效控制和指导,则更是必要的。

4、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面对社会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青少年往往还未具备正确的认知能力,常常是因为好奇心驱使进行模仿,难以辨清其实质或其中蕴含着的积极、合理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这些现象和问题,把它提出来置于被教育者面前,深刻分析其实质和其中的合理成份,帮助青少年建构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的追随。这也可预防、消除逆反心理。

5、积极、鼓励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屡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青少年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调适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不啻是个好办法。

面对学生早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主张坚决禁止!理由很充分:孩子们生理正处发育,心理还不成熟,学业没有结束,职业没有选定,经济也没有独立,尚不具备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的条件。这时发生恋情,距离法定允许结婚年龄尚有一段时间,浪费精力,耽误学习,影响前途,实属当禁。有的主张默许态度,理由也很充分:采取默许态度是充分民主充分尊重人性的表现。据说欧美的家长发现念中学的孩子恋爱了,常常与孩子分享快乐,赞美女儿“性感”,夸奖儿子“迷人”,若是女儿周末出去会男朋友,妈妈会提醒“带上安全套”——看禁止不是太落伍了吗?

再看这两种人态度的结果:1、主张坚决禁止的,多年实践证明:禁而不绝!中学生恋爱的发生率继续在攀升,而且在一些城市出现普遍化、低龄化倾向,在一些中学甚至出现公开化苗头。有些教师不得不承认:“你禁你的,他恋他的,根本管不住。”有些中学生说:“不禁还好,你禁我偏要。”一些教师埋怨:“没有禁住的原因,是因为中学生性生理发育提前,是因为社会媒体中性信息刺激太频繁了。”而一些学生则说:“不要怪别的,最重要原因是我们的感情没有得到尊重,教师家长不把我们当人!”2、主张默许态度的,从中学生心理需求看,学生恋爱是生命的第一次,既快乐又不安,既幸福又痛苦,当事人敏感的眼睛和多疑的耳朵这时接受了太多的环境暗示,不少表情和话语让他们不知所措。他们有委曲想倾吐,有疑惑待分析,他们非常想得到一种帮助,使他们既不放弃自己的感情,又不违背社会的规范。他们的确渴求民主、尊重,同时他们也渴求帮助、指导。这时的班主任和家长是不可袖手旁观的。仅仅默许,不能满足孩子们的成长需求。有的个别学生由于对性的无知还会怀孕、堕胎、给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要引导学生早恋问题,首先要先了解产生学生早恋的心理:

一是性心理驱使。青春期少年由于性心理的驱动,喜欢接近异性。当遇到自己钟情的异性时,爱慕之情便油然而生。

二、是赶时髦心理。中学生心理发展尚末成熟,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有限,从众心理和模仿性极强。大众传媒和现实生活中的恋爱“榜样”,使他们产生了也要尝试一下的心理。正如一位初中女生在日记中所写“小美和方赣好了,静静和李军约会了好几次。看到班上那么多同学谈了朋友,我也就和他好了。我好想他,可我也不知道看中了他什么,只怕自己将来连朋友都找不到,被同学说无能。

三是寄托心理。有的家庭夫妻长期失和,整日为小事争吵不休,或者天天为工作奔波,为钱操劳,往往忽视了亲子之爱,让孩子长期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也容易导致孩子寻找异性的寄托感情。

根据学生早恋的心理,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措施:首先普及心理、生理课,向学生讲解青春期男女发育特征,男女性格心理的异同,青春期性教育。其次鼓励学生参加集体性的交往活动。如:春游、社会实践活动、体育竞赛、文艺活动等。第三利用主题班会课让同学们讨论“男女生应该如何正常交往”并下发学校男女生交往“八提倡、八不提倡”规范:

一、交往对象:提倡男女同班同学多交往,不提倡男女生跨班、跨年级,更不提倡跨校,甚至跨行业交往。

二、交往范围:提倡男女生集体交往,不提倡男女生单个密度交往。

三、交往场合:提倡男女生在校内交往,不提倡男女生在校外,尤其在娱乐场所交往。

四、交往内容:提倡学生交往多谈学习、工作等健康内容,不提倡同学交往谈吃、谈穿、谈玩。

五、交往形式:提倡学生交往重精神轻物质,不提倡学生交往送礼。

六、交往举止:提倡男女生交往讲究文明,举止言辞得体,不提倡男女交往动手动脚,肢体接触。

七、交往指导:提倡男女交往应主动听取长辈的指导,不提倡背着长辈特别是监护人交往。

八、交往虚实:提倡男女生交往在现实环境中进行,不提倡男女生在网上交往。

第四召开学生代表与行政座谈会。在会上,有学生提问:校领导如何看待学生初恋问题?校领导抓住时机进行恋爱观教育:首先肯定初恋是青少年成长时期一种很正常的行为,但也让学生明白爱情是男女双方最真挚的爱慕,目的是结婚,建立家庭,并要求双方承担一定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决不是赶时髦的事情。经济尚未独立,心智尚末成熟的青少年,闯入爱情领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冒险性和冲动性。过早的恋爱,容易分散学习精力,耽误大好学习时光,而且由于青少年的身心发育不健全,其社会阅历、生活经验不足难以处理早恋中出现的一系列复杂的感情问题,很容易草率行事,造成终身遗憾。因此建议大家要用理智战胜感情,尽早割舍不应有的恋情。或者把这份感情深埋心底,等到长大成人、心智成熟后再看有无继续的可能。

活动在学生中引起很大的影响。一个高三女生在日记中写道:我这几天正为该如何处理某某的追求而苦恼呢!听了校领导的谈话后,我决定告诉他把这份感情深埋心底,等到长大成人、心智成熟后再看有无继续的可能。呵呵------

我认为,制定对中学生恋爱的教育对策,有三个前提必须明确:(1)明确民主、尊重的前提。民主、尊重是现代教育的本质。我们放弃严厉禁止政策,不是因为管不住而被迫放弃,而是禁止政策违背了现代教育的民主本质。(2)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制定教育对策,不能满足于表现的风平浪静,不能停留在暂时的高分数和考大学等功利目标上,而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3)明确时代发展的前提。时代前进了,社会开放了,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极大觉醒了,这个大潮流我们必须顺应,绝不能用封建主义的老花镜看待新一代的人际交往,也不能用功利主义的砝码衡量学生交往的利弊。我们的学生必须适应入世之后的中国社会环境,我们的孩子必须适应已然发生变迁的中国婚姻家庭现实。

由于我对学生早恋的个别现象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约之以规相结合的方法,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处理男女间正常的交往关系,正确区分友谊和恋情。从而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受到广大家长的好评。
qinghe135
推荐于2017-11-23 · TA获得超过107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9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35万
展开全部
谈话她会防着你,而且家长自己的情绪也容易高涨,很快就谈不下去。
我的经验是妈妈给女儿写信,不要写知道她恋爱了啊,自己如何反对啊,两下就看不下去了。情真意切写父母对女儿的爱,告诉她做人的道理,正确的恋爱观,还有就是婚姻对于女孩的重要性,然后告诉她恋爱很美好,可以相信爱情,但绝对不能相信爱情的神话,恋爱要在合适的时机,自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足够的精力,好的承受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保护能力,要谈一下性知识,恋爱不当对于女孩的伤害等等。告诉她人生在合适的时候都有最重要的事情,抓住最重要的事情是多么的重要,高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业,主要是叫她理解,不是把父母的观点强加给她,语气要像普通朋友,充满关心不是埋怨。
找个比她稍微大一点的,她服气的亲戚或者邻居女孩,最好是就大几岁的在校大学生,跟她聊聊以过来人的身份谈谈她同学高中恋爱的大多结局和后果。还有未来大学生活的美好,和恋爱选择的合适性。
检讨自己,父母对女儿的爱足够浓厚,足够关心的话,她如果把父母当知心朋友的话不可能去找男生交流博得那么一点点关心就感动的以为是爱情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yjailc
2010-05-31 · TA获得超过16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2.6万
展开全部
当然要和平解决了,一定不要引起摩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想法,向往爱情,却又不懂爱情。不能盲目的给予批评或是打骂,导致他们的逆反心理,那后果就不好的,尤其是女孩,脸皮薄,要面子,不要当面捅破。应及时的注意观察她的心里变化,做好沟通,千万不要像有些家长那样,我是老子,你就得听我的,要像朋友之间聊天一样,她会不知不觉的把自己的心事讲给你听,这时把正确的恋爱观渗透给她,让她理解什么是爱情。最重要的是涉猎一些性常识,要懂得保护自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潇燕更Q
2010-05-31 · TA获得超过50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4万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疏导要好于过激的扼杀。
处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正是懵懂期,对恋爱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
家长能管的住孩子的人,却管不住孩子的心。
正确的给于疏导,以及一定的性知识。可以避免身体上的意外伤害。女孩子不比男孩子。
况且家长也不可能二十四小时的看着孩子,意外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还是疏导吧。
我觉得西方国家做的比咱们国家要好很多,可以借鉴一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anhaeyun
2010-05-31 · TA获得超过130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2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23万
展开全部
家长不应该干涉子女的感情生活 即使你的女儿还是高中生 让她在失败的恋情中吸取经验 家长的反对起的只有反作用 还会在他们心中留一下永久的疙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