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是怎么被灭掉的?

呵呵,本人的一个疑问,奇怪怎么会出现春秋战国的好像历史上没有交待周朝最后一个皇帝的下场... 呵呵,本人的一个疑问,奇怪怎么会出现春秋战国的
好像历史上没有交待周朝最后一个皇帝的下场
展开
 我来答
苍星叶
2006-11-24 · TA获得超过53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9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周朝从公元前1066年至公元前256年,历时810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其间又分为西周和东周,史学家又常常把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周原来是渭水中游黄土高原上的一个部落。据《史记》所载,周的始祖后稷,名弃,他“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被帝尧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他的子孙都很重视农耕,传三代到公刘时,已形成了一个大的部落。公刘率部落迁居于豳(今陕西旬邑县),在靠近河流的地方从事农牧生活。当时西北常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扰,为了避开侵扰,古公(公刘传九代到古公)率领周人迁居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因古公“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当他率领亲属迁周原时,“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山下。及旁国闻古公之仁,亦多归之。”可见古公的确深得民心,他所领导的部落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新兴的国家也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后来的周人称古公为太王,尊奉他为周王朝的奠基人。

周是臣服于商的部落,接受商的封号。古公死后,其子季历继位。季历死,其子昌立,昌被商纣王封为西伯,西伯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据《史记》所载,文王“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由于文王得人心,国力日益强盛,商纣王对周的强大极为不安,于是将文王囚禁起来。文王的部下送美女和宝物给纣王,纣王才放了文王。文王回去后“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周的国力和威信愈盛,先后打败了西北的游牧部落,解除了西北的威胁,然后又吞并了周围的几个小国家,奠定了灭亡商朝的基础。文王死,其子发立,是为武王。周武王趁商纣王荒淫残暴,贤士忠臣多数被杀或逃亡,诸侯国纷纷叛离的时机,率领诸侯大军,一举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周本是一个臣服于商的小国,何以能日益强大,最终将商灭亡并取而代之呢?除了周重农节俭,实行封建制以外,(周实行的是“封建制”,农奴除了交纳地租外,还能剩下一部分劳动所有。而商实行的是“奴隶制,农奴一无所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周代的统治者具有“敬天保民”的思想。武王在就天子位时说他是“受天明命。”武王在《泰誓》里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把民心看作天心所自出,所以民心是政治好坏的镜子。周代统治者禁止饮酒打猎,施行“裕民”政策(使民富裕)《尚书》说“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左传》载孔子说周公定贡赋法有三个原则:施恩惠要厚,用民力要平,收租税要轻。周代统治者认为:民是天生下来的,皇天上帝是民的宗主。天选择敬天有德的国君做天的元子,(长子,所以称为天子)付给他民和疆土,让他代天保民。元子如果不能称职,皇天上帝就会改选别的人。因此,要想永命(长久保持统治地位),就必须保民。

综上所述,周代统治者重农节俭,实行封建制,敬天保民的国策,是周能够逐步强大,最终将商朝取而代之的主要原因。

然而周朝最后一个皇帝的下场又是如何

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夏朝时,周族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故而,周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周的经济发展。至周文王时,周已发展成为一个可与殷商抗衡的大诸侯国。文王是周朝历史上卓有政绩的统治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在军师姜尚的辅佐下,开始了“翦商”的准备,先后灭耆、邗、崇等国,又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于是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在迁都后的第二年,文王卒,其子姬发继承王位,即赫赫有名的周武王,继续周朝的灭商行动。武王九年,周于孟津大会诸侯,并与诸侯结下同盟,共同讨伐商纣。此后,武王又打败商军于牧野,攻占商都朝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

武王死后,其子诵即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权。在他的统治下,周消灭了各个叛乱势力,东迁国都于“雒邑”,加强了对东方诸部的统治。分封周室亲戚及有功大臣为诸侯。建立“周刑”稳定了社会秩序。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治理,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开始走向繁荣。西周自成王,经康王、昭王、至穆王,是向外扩张的时期。成王时代周公旦平定了东方的小诸侯国,而康王、昭王、穆王等人也都使周王朝的疆域和人口有所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达到了周朝的鼎盛时期。昭王后期,周王朝又开始了南征。十九年,昭王亲率大军伐楚,但却因不得民心而失败了,昭王也死于南方。

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代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对人民大肆压迫,却又禁止人们议论国事,致使人民怨声载道。最后,愤怒的人民冲入王宫,赶走了厉王,结束了厉王的残暴统治。至此,周王朝开始走向衰落。

厉王逃走后,诸侯推举共伯和摄理王事,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司马迁著《十二诸侯年表》就从这一年开始,自此中国才有了准确的纪年)。共伯和好行仁义,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代国王行使权力长达十四年。逃亡的周厉王薨后,共伯和立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宣王是位开明的君主,以昭公、周公二相为辅,又任用尹吉甫、仲山甫等贤臣,使得国家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统治,各国诸侯纷纷来朝见周天子,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宣王中兴”。然而,中兴的局面并没有长久保持下去,宣王薨,子宫涅继位,是为幽王。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皇帝,与厉王一样,他也是昏庸之君。他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结果,当犬戎举兵大举进攻的时候,幽王再次点燃烽火,竟没有一个诸侯发兵相救。幽王兵败,死于骊山脚下。他死后,申侯、鲁侯和许文公拥立宜臼为平王。平王东迁,史称“东周”。自此,西周王朝宣告灭亡。

周朝礼仪制度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礼制。直至春秋时期,孔子还在崇尚周礼,这说明周礼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周的先祖是夏时的农官,所以它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这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随着物资的丰富,手工业、商业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在当时, 已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观测天象,记录历法,而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行、八卦之说也极有可能起源于周朝。这些都无疑证明了当时社会在科学上的进步和发展。

西周王朝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

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翌年(即BC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周赧王59年(BC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二十五王,历时五百一十五年.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王朝。据《左传》记载,春秋时共有一百四十多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齐、晋、楚、秦、鲁、宋、郑、卫、陈、蔡、吴及越等国.
春秋时期,牛耕已多有使用。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战国铁犁铧冠的出土,说明犁耕在中原已经得到推广。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东周时期,以农田灌溉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高潮逐渐兴起。水利工程有多种类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东周的建筑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鲁班,即鲁国人公输般,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称为祖师。考古发掘所见东周的建筑遗迹,多为宫殿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以瓦当最为常见,还有青铜斗拱、青铜饰件和青铜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见东周宫殿建筑的宏伟壮观。东周时期,大国争霸,战乱频繁。各诸侯国为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需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线的基础上,不遗余力地将道路扩展到更为遥远险绝的地方,因而在客观上促进了交通的发展。东周的丝绸西传路线甚至横贯欧亚大陆。当时马车的使用已很普遍。 这时,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袭扰和诸侯不断蚕食下,大大缩小了,最后,仅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同时,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 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因此,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就利用王室这个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积极发展自己势力。

参考资料: http://ay33668866.bokee.com/viewdiary.13530134.html

wmj007
2006-11-24 · TA获得超过7.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54%
帮助的人:6635万
展开全部
西周的兴起,发展及兴亡:

西周(公元前1066 - 公元前771年)从周武王灭商朝建国,到周幽王亡国,共历三百多年,是中华帝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他的物质,精神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

先周是活动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传说是「帝喾(音「库」kuˋ」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号称「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周」。「古公」的幼子「季历」继位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力量更为强大,与商发生矛盾。商王「文丁」派人将季历杀死,「季历」的儿子「昌」继位。昌号称」西伯」,仁慈爱民,礼贤下士,天下士人都来投奔。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是将西伯昌囚禁于羑里七年。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赎出,此后,在吕尚的辅佐下,西伯昌表面上耽于游乐,对「殷纣」十分驯服,实际上却更为积善修德,和悦百姓,大力发展生产,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进而征讨不驯服的诸侯和商的盟国,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所谓的受命之主,而自称王,即周文王,并将都城迁到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水西岸)。九年,周文王逝世。其子发继位, 称武王。他继续以吕尚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等人为主要助手,继续文王未尽的事业。将都城扩至沣水以东的「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积极作灭商的准备。两年后,武王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周文王受命第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兵出潼关,联合各方国诸侯,挥师东向,于次年二月甲子日在牧野打败商朝的军队,杀死殷纣王,史称「武王灭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周朝经历了三十七代天子,八百多年,到公元前二百六年,才被秦国灭掉。公元前770年, 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丰镐二京在西,洛邑在东,习惯上称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以后的为东周。

周武王建周后,大封功臣谋士,如将「吕尚」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据说,周初总计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封邦建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这样自上而下统治人民。武王死后,其子「诵」继位,为「成王」。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恐怕诸侯不服,以王叔摄政。「管叔」、「蔡叔」不服,与殷纣之子「武庚」,带领淮夷,发动叛乱。周公毅然率兵东征,平定了叛乱,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收伏了殷的余民。为了加强对东方的统治,周公奉成王之命负责营建「洛邑」的工作。洛邑建成后,成王亲自来到洛邑王城,大会天下诸侯和四夷君长,并将跟随武庚叛乱的殷遗民迁进「成周」,以便控制。周公还制澧作乐,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成王曾亲自讨伐东夷,使东部得以安定。成王死后,继位的康王继承先王的事业,勤于政事,平易近民,刑罚几十年不用,社会更加安定。

武、成、康三代,政治清明,是周的黄金时代。但到第四代天子「周昭王」时,就出现了危机。当时,王道微缺,「周昭王」贵为天子,南巡汉水时,却被船夫用特制的胶船暗算,葬身于鱼腹之中。「周穆王」继位后,为了恢复周王朝的威望,新设太仆一职,作为太御众仆之长,以加强王朝的中枢管理。他制定刑律,减轻刑罚,以加强对臣民的控制,施善政于天下。他西征犬戎,南摄夷人,对边远民族的侵扰进行积极的防御,制止了掠夺。穆王又曾东平「徐偃王」所率徐夷诸部的反叛,南讨「楚国」,大会诸侯于「涂山」。

「周穆王」以后,周朝逐渐衰微,「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四代,由于周围戎狭的不断侵扰,王朝陷 入长期的战争之中,国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有的贵族也开始破产,而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懑。

长期的矛盾逐渐积累,使王朝产生了深刻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继位的「周厉王」,不仅不采取安抚民众、发展民生的措施,反而任用佞臣,大肆挥霍,连年对外征战,变本加厉地剥夺,垄断山泽 之利,引起民众的不满和议论。他就派巫师监视,杀死议论的人,使矛盾更为尖锐。三年以后,愤怒的镐京居民终于发起暴动,将「厉王」流放到「彘(音「至」zhiˋ」,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历史上称为「周召共和」。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从这一年开始有了明确而且连续不断的纪年。「周厉王」死后, 他的儿子「宣王」整顿朝政,曾经使周王朝有所复兴。但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时,王朝的危机更为严 重。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幽王举烽火欺骗诸侯前来勤王。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据走褒姒。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http://baike.baidu.com/view/6573.htm

参考资料: http://hi.baidu.com/007cn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fxrxwh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09-15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1万
采纳率:89%
帮助的人:2.5亿
展开全部
  被秦国灭亡。
  周赧王听信楚考烈王之言,以天子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因六国约期不至而告失败。公元前256年,秦破洛邑,西周公降,次年,周赧王崩。前249年,秦灭东周公国,东周灭亡。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秦始皇嬴政)即位。他任用尉缭、李斯等人,加紧统一步伐,用金钱利诱六国权臣,打乱六国的部署,连年东征。经过十年的征战,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东方六国先后为秦统一。中国实现了华夏民族的统一、建立起了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羽毛和翅膀
高粉答主

2006-11-23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7万
采纳率:58%
帮助的人:1.4亿
展开全部
所谓春秋战国,要从夏商周说起,这三个朝代是我国奴隶时代的主体,在维护国家政权上采取了”分封制”,即将王室成员和重要大臣分封到地方成立小王国,臣属于中央.后各地诸侯势力日益强大,到周王朝由西周过度到东周时,中央王权日益衰落,最终成为傀儡,形成了天下诸侯争霸,分裂战乱的局面,这就是所谓的春秋战国时期,简单描述就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而春秋和战国的分界没有准确的时间界限,主要以一些历史事件为分界标志,其中代表性的事件是”商秧变法”,它代表着夏商周以来的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的转变,也就是说春秋战国的实质是两种社会体制的过渡期.
至于,这段时期为何叫春秋战国,大概出自<春秋>一书,其相传为孔子所著.
最后,春秋战国时代是以秦统一六国而结束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文盲叔
2006-11-23 · TA获得超过377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77万
展开全部
这个嘛~~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受外族打击被迫迁都向西,开始了历史上的西周,那时天子权力已被架空,诸侯们互相打击,互相吞并。后来孔子出个本书来描述当时的情景,书名叫《春秋》,又有人整理了本《战国策》,描写稍微晚一点的事情,所以那段时间历史上称为春秋战国。一般以三家分晋做为春秋和战国的界线。一直到秦国灭六国统一,才结束了名存实亡的西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8)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