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理论基础的图书信息(一)

 我来答
活埋丶480
2016-05-30 · TA获得超过11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2.7万
展开全部

序言
前言
第1章 电路分析导论
1.1 引言
1.2 电路模型和集中参数假设
电路模型是实际电路抽象而成,它近似地反映实际电路的电气特性。电路模型由一些理想电路元件用理想导线连接而成。用不同特性的电路元件按照不同的方式连接就构成不同特性的电路。
电路模型近似地描述实际电路的电气特性。根据实际电路的不同工作条件以及对模型精确度的不同要求,应当用不同的电路模型模拟同一实际电路。
这种抽象的电路模型中的元件均为理想元件。
1.3 电路的基本变量和关联参考方向
1.4 功率和能量--电路的复合变量
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的数量一定,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求功率的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功率可分为电功率,力的功率等。故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电功率计算公式:P=W/t =UI;在纯电阻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U=IR代入P=UI中还可以得到:P=I*IR=(U*U)/R
在动力学中:功率计算公式:P=W/t(平均功率);P=Fvcosa(瞬时功率)
因为W=F(f 力)×S(s位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当v表示平均速度时求出的功率为相应过程的平均功率,当v表示瞬时速度时求出的功率为相应状态的瞬时功率)。
度量物质运动的一种物理量。相应于不同形式的运动,能量分为机械能、分子内能、电能、化学能、原子能等。亦简称能。
能量这个词是T.杨 1801 年在伦敦国王学院讲自然哲学时引入的,他针对当时把质量与速度二次方之积称为活力或上升力的观点,提出用能量这个词表示上述乘积是妥当的,并和物体所作的功相联系。但并未引起重视,人们仍认为不同的运动中蕴藏着不同的力。直到能量守恒定律被确认后 ,才认识能量概念的重要意义。 能量是物质运动的量化转换,简称“能”。 世界万物是不断运动着的,在物质的一切属性中,运动是最基本的属性,其他属性都是运动属性的具体表现。例如:空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体现;时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体现;引力属性是物质在运动过程由于质量分布不均所引起的相互作用的体现;电磁属性是带电粒子在运动和变化过程中的外部表现;等等。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存在相应的能量形式,例如: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动能;与分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热能;与原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与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电能;与光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光能除了这些,还有风能潮汐能等当运动形式相同时,两个物体的运动特性可以采用某些物理量或化学量来描述和比较。例如,两个作机械运动的物体可以用速度、加速度、动量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两股作定向运动的电流可以用电流强度、电压、功率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但是,当运动形式不相同时,两个物质的运动特性唯一可以相互描述和比较的物理量就是能量,即能量特性是一切运动着的物质的共同特性,能量尺度是衡量一切运动形式的通用尺度。因此,可以对能量做出全新的哲学定义。
1.5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与电荷守恒公理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于1845年由古斯塔夫·基尔霍夫所发现。该定律又称节点电流定律,其内容是电路中任一个节点上,在任一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意结点,所有流入流出结点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依据:电流连续性原理。
也就是说,在电路中任一点上,任何时刻都不会产生电荷的堆积或减少现象。
适用范围:
基尔霍夫定律不仅适用于电路中结点,也可以推广到电路中任一闭合面。
1)定义: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简称KCL):在集总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流出任一结点的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
即对任一结点有:∑i =0
注意:“流出”结点电流是相对于电流参考方向而言。“代数和”指电流参考方向,如果是流出结点,则该电流前面取“+”;相反,电流前面取“-”。2)推广:在集总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流出任一闭合面的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代数和”指电流参考方向如果是流出闭合面,则该电流前面取“+”;相反,电流前面取“─”。
3)本质:是电流连续性的表现,即流入结点的电流等于流出结点的电流。
实际应用:实际问题中的交通问题,有些也是以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为背景设立的。
1.6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与能量守恒公理
1.7 特勒根定理
如果有两个具有n个结点和b条支路的电路,它们具有相同的图,但由内容不同的支路构成。假设各支路电流和电压都取关联参考方向,并分别用(I1,I2,···,Ib)、(U1,U2,···,Ub)和(ǐ1,ǐ2,···,ǐb)、(ǔ1、ǔ2、···,ǔb)表示两电路中b条支路的电流和电压,则对于任何时间t,有ǐ1*U1+ǐ2*U2+···+ǐb*Ub=0以及I1*ǔ1+I2*ǔ2+···+Ib*ǔb=
两个拓扑结构相同的集总参数电路中各对应的电流、电压的乘积之和为零 。1952年由B.H.特勒根提出。定理指出,若两个集总参数电路(电路本身最大线性尺寸远小于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波长)1和2 具有相同的有向图,并且二者的支路电压和支路电流分别满足基尔霍夫定律,则恒有:
式中 U k 和 I k 分别是电路1的支路电压和支路电流, ǔk和 ǐk分别是电路2 的支路电压和支路电流 , b 为两个电路的支路数。两式的两组支路电流和支路电压也可以是同一电路中不同状态下的两组电流和电压(各表示一种工作状态)。若将上式中的ǔk 和 ǐk都换成 U k 和 I k (这相当于式中支路电流和支路电压都用同一电路中同一状态的支路电流和支路电压),则有 ǐ1*ǔ1+ǐ2*ǔ2+···+ǐb*ǔb=0以及I1*U1+I2*U2+···+Ib*Ub=0,
1.8 总结与思考
1.8.1 总结
1.8.2 思考
习题1
第2章 电路元件与电路分类
2.1 端电路元件的数学抽象及描述
2.1.1 二端电阻
2.1.2 二端电容
2.1.3 二端电感
2.1.4 二端忆阻元件
2.2 独立电源
2.3 基本信号
2.3.1 复指数信号
2.3.2 单位阶跃信号
2.3.3 单位斜坡信号
2.3.4 单位冲击信号
2.4 多端电路元件的数学抽象及其描述
2.4.1 多端电阻
2.4.2 多端电感
2.4.3 多端电容
2.5 电路元件的基本组与器件造型的概念
2.6 电路分类
2.7 总结与思考
习题2
第3章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3.1 支路电流法
3.2 节点分析法
3.3 网孔电流法
3.4 总结与思考
习题3
第4章 电路定理
4.1 叠加定理
4.2 替代定理
4.3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4.4 互易定理
4.5 对偶原理
4.6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7 总结与思考
习题4
第5章 电路的时域分析
5.1 一阶电路分析
5.2 一般电路系统I/O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5.3 冲击响感和阶响应
5.4 卷积与零状态响应
5.5 卷积积分应用
5.6 总结与思考
第6章 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
6.1 正弦稳态分析基础
6.2 阻抗、导纳和相量模型
6.3 相量分析法
6.4 正弦电路的功率
6.5 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下电路的稳态分析
6.6 谐振电路
6.7 总结与思考
习题6
第7章 三相电路
7.1 三相交流电路
三交流相电路。三相交流电源指能够提供3个频率相同而相位不同的电压或电流的电源,最常用的是三相交流发电机。三相发电机的各相电压的相位互差120°。它们之间各相电压超前或滞后的次序称为相序。三相电动机在正序电压供电时正转,改为负序电压供电时则反转。因此,使用三相电源时必须注意其相序。一些需要正反转的生产设备可通过改变供电相序来控制三相电动机的正反转。  三相电路是一种特殊的交流电路,由三相电源、三相负载和三相输电线路组成。 世界上电力系统电能生产供电方式大都采用三相制。
7.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7.3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
7.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7.5 总结与思考
习题7
第8章 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方法
8.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8.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8.3 拉普拉斯反变换
8.4 复频域电路分析方法
8.5 网络函数的定义
8.6 网络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8.7 网络函数的瞬态响应
8.8 网络的正弦稳态响应
8.9 网络的稳定性分析
8.10 总结与思考
第9章 双口网络
9.1 双口网络的参数
9.2 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9.3 双口网络的相互连接
*9.4 双口网络有效连接的判别和实现
9.5 双口网络的黑箱分析法
9.6 总结与思考
习题9
第10章 图论及LTI电路系统的矩阵分析法
10.1 图论基础
10.2 电路系统的图矩阵表示
10.3 支路电压电流关系——VCR方程
10.4 节点分析法和基本割集分析法
10.5 网也分析法和基本回路分析法
10.6 改进节点分析法
10.7 总结与思考
第11章 滤波器设计
11.1 滤波器设计基础
11.2 有源RC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11.3 有源RC滤波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1.4 总结与思考
第12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
12.1 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
12.2 Multisim2001软件基础
12.3 Multisim2001高级应用
12.4 Multisim2001应用实例——有源带通滤波器的仿真
12.5 总结与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作 者: 陈希有 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 字 数: 650000 版 次: 3 页 数: 538 印刷时间: 2004-1-1 定价:¥39.10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040130133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1996年《电路理论基础》(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除保持第2版教材特色外,在修订过程中主要做了如下考虑:进一步理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实用性,便于自学;适度增删,突出教学重点和工程实用性;使物理概念、数学方法和计算工具有机结合;针对系列课程教学计划,进一步理顺与前期课及后续课关系。
全书共分15章,具体内容是:基尔霍夫定律及电路元件、线性直流电路、电路定理、非线性直流电路、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正弦电流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非线性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网络的图、网络矩阵与网络方程、二端口网络、均匀传输线,另有3个附录,附录A 磁路,附录B 0rcAD/capture,Pspice概要,附录C MATLAB概要。
本书可供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师生作为电路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绪论
第1章 基尔霍夫定律与电路元件
1.1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2 电功率与电能
1.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4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5 电阻元件
1.6 独立电源
1.7 受控电源
第2章 线性直流电路
2.1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2.2 电源和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2.3 电阻的星形和三角形联接
2.4 支路电流法
2.5 回路电流法
2.6 节点电压法
2.7 运算放大器
2.8 含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第3章 电路定理
3.1 置换定理
3.2 齐性定理与叠加定理
3.3 等效电源定理
3.4 特勒根定理
3.5 互易定理
3.6 对偶原理
第4章 非线性直流电路
4.1 非线性电阻元件特性
4.2 非线性直流电路方程
4.3 数值分析法
4.4 分段线性分析法
4.5 图解法
第5章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5.1 电容元件
5.2 电感元件
5.3 耦合电感
5.4 理想变压器
第6章 正弦电流电路
6.1 正弦电流
6.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6.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6.4 元件方程的相量形式
6.5 RLC串联电路的阻抗
6.6 GCL并联电路的导纳
6.7 正弦电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6.8 含耦合电感的正弦电流电路
6.9 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
6.10 复功率
6.11 最大功率传输
第7章 三相电路
第8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第9章 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
第10章 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
第11章 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
第12章 非线性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
第13章 网络的图 网络矩阵与网络方程
第14章 二端口网络
第15章 均匀传输线
附录A 磁路
附录B OrCAD/Capture, PSpice概要
附录C MATLAB概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