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期游牧民族四处迁徙的原因是与什么有关?
城市拥有许多的便利,比如便于通商、便于管理国土、便于贮藏宝藏。一个游牧民族不会无缘无故放弃其种族世代遵循的生活方式,而筑城而居。必然是有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政治原因。也许是出于政治考虑,也许是因为其技术水平。当游牧民族整体呈现散乱的部落状态,即使有名义上的汗王,他们也是逐草而居,很少出现定居,更别说建立城市。但是等到游牧民族出现一位雄主,统一大部分部落。这个时候他便需要一个首都用于发号施令,召集部众,裁决争端。长久的停留自然是城市更加方便长久。辽、蒙古莫不如此。
经济原因。游牧民族因其脆弱的经济基础,注定除了放牧之外,必须通过掠夺方式获取生存的资源。部落状态时期,这样的行动是小范围的,掠夺来的物资不算多在日常生活中很快便消耗殆尽。可是强大的汗国建立,这样的掠夺更有组织有效率总量也更大。原本抢夺来的资源还能“藏富于民”大家没人带一些就运走了。可是,有组织大范围的抢劫活动让抢来的物资堆积如山带着移动已经殊为不易,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地方用于存放这些物资。
生活原因。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游牧民族是否喜欢不断迁徙呢?从生物本能的趋利避害来讲,应该是不喜欢的。因为不断的迁徙,不断适应新的生存环境,不断在移动中与其他部落遭遇发生战争,夸张些说这是长久生活在朝不保夕中,随时有被一个更加部落覆灭的风险。等到统一的草原帝国建立,他会发现即使自己不再放牧,也能够通过发动战争接受朝贡等方式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开国几代还能保持彪悍的风格。但是后面含着金汤勺出生的贵族二代是否还愿意过那种不断迁徙的生活?大部分都不会喜欢。于是定居成为他们最佳的选择,而建立城市更便于这样的定居是长久行为。
可以说,牲畜就是游牧民族的命根,这也造成了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那就是秋高马肥的季节,是游牧民族实力最强大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进入长城“边界线”,对中原王朝攻击抢掠,以获得人口和财富。
而到了冬春季节,草原上风雪交加,大批牛羊缺乏食物、御寒,冻饿而死时,游牧民族则收缩到草原深处,休养生息,熬过漫漫长冬,等待来年春暖花开。
所以,游牧民族迁徙的第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放牧牛羊,沿着河流逐水草而居,哪里草肥就去哪里放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