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古诗中写出了重阳节的习俗?

 我来答
史事品鉴
高粉答主

2022-09-01 · 专业知识分享:语文语言、文学文字
史事品鉴
采纳数:429 获赞数:1233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可以这样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古诗中只要是写“重阳节”的,都会写到重阳节的习俗。特别是唐宋时期的诗歌中,以歌咏重阳节为主题的诗歌俯拾即是。有的以“重阳节”命题,有的以“九月九日”命题,有的直接就用“九日”。

     下面从唐代诗歌中列举数例来说明,一是因为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高峰,二是因为唐诗中写重阳节的习俗最为全面,由此我们可以窥斑见豹。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佳节思乡诗。前两句写自己独在异乡,佳节思亲,后两句设想家乡九日登高之游,兄弟中缺少一人。诗中写到了“插茱萸”“登高”的习俗。

李白的《九日龙山饮》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诗中看似只写了“龙山饮酒”,实际上还暗含“赏菊花”的习俗。重阳节是菊花盛开的季节,诗人在饮酒之际,也就顺便欣赏了菊花,就是诗中所说的“黄花笑逐臣”。

孟浩然的《九日得新字》

      初九未成句,重阳即此晨。登高闻古事,载酒访幽人。落帽恣欢饮,授衣同试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亲。

      这首诗写到了三种习俗:“登高”——登高闻古事;“饮酒”——载酒访幽人;“佩茱萸”——茱萸正可佩。

李颀的《九月九日刘十八东堂集》

      风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主人尽欢意,林景昼微茫。清切晚砧动,东西归鸟行。庵留怅为别,日醉秋云光。

      这首诗中的“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句子,意思是:菊花酒能够避邪,重阳糕中飘着茱萸的香味。其中写到了好几种重阳节的习俗: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用茱萸辟邪。

上官婉儿的《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这首诗写到了“却邪萸入佩”,写出了重阳节佩戴茱萸以祛邪的习俗;从题目中的“上菊花寿酒”,与诗中的“献寿菊传杯”,都写出了饮菊花酒的习俗。

王勃的《九日》

    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这首诗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故事融入诗中。诗中的“若个”是“哪一个的意思”。“陶家”就是指陶渊明。陶渊明喜爱喝酒,有一次陶渊明要去庐山,有一个叫王弘的人得知了这一消息后,就在去庐山的半路上摆上了好酒,陶渊明见酒就喝,连庐山都忘了去,王弘因此与陶渊明结识。之后,王弘便经常给陶渊明送酒。

      这首《九日》就是化用了这个故事,诗中写“菊花”“送酒”“陶家”都是在借陶渊明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辞官归隐的向往之情。

    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重阳节的赏花、饮酒等活动,但从中却隐含了赏菊花、饮酒等习俗,可以说是间接写到了重阳节的习俗。

宋之问的《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得欢字》

    令节三秋晚,重阳九日欢。仙杯还泛菊,宝馔且调兰。御气云霄近,乘高宇宙宽。今朝万寿引,宜向曲中弹。

      诗中“仙杯还泛菊”写到了登高与饮菊花酒的习俗。“泛菊”就是指重阳登高并饮菊花酒的活动。岑参也用过这个说法“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下面想考考大家的眼力,找找下面诗歌中包含哪些重阳节的习俗——

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欧阳詹)

  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九日登高(刘禹锡)

  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

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白居易

  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重阳日鄂城楼送屈突司直(刘长卿

  登高复送远,惆怅洞庭秋。风景同前古,云山满上游。

  苍苍来暮雨,淼淼逐寒流。今日关中事,萧何共尔忧。

旅中过重阳(朱庆馀)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

九日广陵同陈十五先辈登高怀林十二先辈(欧阳詹)

  客路重阳日,登高寄上楼。风烟今令节,台阁古雄州。 泛菊聊斟酒,持萸懒插头。情人共惆怅,良久不同游。

九日广陵登高怀邵二先辈(欧阳詹)

  簪萸泛菊俯平阡,饮过三杯却惘然。十岁此辰同醉友,登高各处已三年。

九日题涂溪(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和贾主簿弁九日登岘山(孟浩然)

  楚万重阳日,群公赏宴来。共乘休沐暇,同醉菊花杯。

  逸思高秋发,欢情落景催。国人咸寡和,遥愧洛阳才。

九日(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

  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往,干戈衰谢两相催。

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重阳(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重阳日即事(赵嘏)

  病酒坚辞绮席春,菊花空伴水边身。 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残烛老翁
高能答主

2022-08-22 · 最想被夸「你懂的真多」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3万
采纳率:70%
帮助的人:6037万
展开全部

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中的“登高”、“插茱萸”等都是古人重阳节的习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非常朴素。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江西万通汽车培训学院
2022-08-31 · 江西省汽车新能源、智能网联技能培训学院
江西万通汽车培训学院
江西万通汽车学院是经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的职业院校,江西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省智能网联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南昌市新能源汽车公共实训基地,江西省退役士兵定点承训院校。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历史悠久。古代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辞青”也是源于大自然中的节气,重阳节登山“辞青”与古人在阳春三月春游“踏青”相对应。登高的地点,没有统一的规定,登高所到之处大抵分为登高山、登高楼、抑或是登高台。登高风俗其由来大致有三:其一是源于古人的山岳崇拜;其二是源于“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其三是登往高处乘清气升天。[36] [13] [60]

重阳节登高
远古时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习俗。西汉戴圣《礼记·祭法》:“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文献记载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1]
按照天地日月运行规律,重阳这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间争相趋之的重要民俗事项。[13]
重阳节的重要习俗“登高”与道教九月初九日“升天成仙”也有内在的联系。因为相信九月九日是神仙升天的日子,先民们就选择九月初九日登高,意图能向那些得道成仙的人一样,升入天宫,这种对升天的渴望,溯其源头,是人们对长寿的一种企盼。[60]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28]

吃重阳糕
祭祀海神
重阳节是秋季大节,港、澳、台等地尤其重视在这天举行的祭祀海神活动。[18]
祭祖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民间素有祭祖祈福的传统。重阳祭祖的传统习俗在岭南一带至今仍盛行,人们在每年的重阳节举行祭祖活动。无论是祭祖活动还是登高远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强人们文化认同感,加强家族和社会的凝聚力。在传统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59] [7] [37]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赏菊习俗源于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缤纷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赏菊赞菊的菊文化。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中国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38] [13]

赏菊
辞青
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清明)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如果说上巳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6]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浅谙尘世
2022-08-22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万
展开全部
在多首古诗中均有提到重阳节习俗: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登高、采菊、饮酒、插茱萸,以及与亲友团聚等皆为古时重阳节的习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星梦格格巫

2022-09-02 · TA获得超过597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306万
展开全部
01
敬老节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摘星楼九日登临
明代:姜塘
重阳佳节意休休,与客携壶共上楼。
满目山河增感慨,一时风景寄遨游。
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
更有三仁忠与孝,高名千古出人头。
突出的的“孝道”。诗中载有“唁卫侯”情节的“贤女”许穆夫人。更有既忠又孝,被孔子赞为“三仁”的比干、箕子、微子。
02
接近自然,登高望远

重阳节最重要的节俗仪式是登高,所以也叫登高节。这九月九的登高,与三月三的临水相对,一春一秋,别具意趣,为历代文人骚客提供了大量的题材,给今天的我们给了个亲近自然的强大理由。

当代达州籍著名诗人梁上泉有这样的诗句:

达州原是古通州,山自青青水自流;
元九登高怀元九,诗魂常伴凤凰游。
每年元月初九这一天,达城万人空巷,男女老幼竞往城外登山,登高远望,纪念这位好官,而且风雨无阻,不达山顶绝不罢休,一直延续今日。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