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儿童的人格教育》3

 我来答
新东都17
2022-06-09 · TA获得超过607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7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0.8万
展开全部
第三章  追求优越感及其教育的意义

这一章主要阐述了追求优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1.人们对追求优越感和对成功的追求,和人格统一性一样是人性的一个方面。而且追求优越感和自卑感是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这一章谈前者。

2.追求优越感不是本能,却以本能为基础和前提。且儿童和成人均具有。在现实环境中被蔑视被轻视,不安全感、自卑感,唤醒人去攀登高一级目标的愿望以此来获得补偿。同样,儿童的某些特征也是在环境里被塑造的,当他感受到自卑脆弱不安全感时这种感受反过来又刺激到儿童的追求优越感的心理。

3.如果儿童在学校通过考试得不到这种心理的补偿,就会感到无价值,因此会通过破坏,贬低,造谣中伤他人来寻求关注,并通过恶性竞争来满足自己(此刻再以唯分数至尊的学校里儿童常被教育批评和指责,而非符合人格和人性的方式去化解)。

4.我们可以通过借助于儿童表现出来的对自己的信心来进行区分。一是心理健康的孩子会把自己对优越的追求转向发展有用的能力。这类不占多数。另一类就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优越感,以下几种孩子均是为了追求优越感。①总想干扰别人,有过分的雄心。②嫉妒表现的孩子。③不能和玩伴友好相处的孩子。这些儿童都过度依赖别人的认可和评价。这类儿童不在少数。当教师利用考试分数来评价这些孩子时,他们会不知所措,当温和,关心,理解来对带他们,他们就会朝着正确的追求优越感的方向前行。做出这些判断的前提是我们要看待儿童看待个体时要从人格统一性的角度去理解,而不是某一个行为。这种现在通过一个不愿意上学的儿童进行了详细解释和说明。

5.学校不仅掌握着学生的命运还决定着他们未来发展的方向。学校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社会来教育学生,学校不应该忽视任何一个放弃成为理想学生模范学生的儿童。他们追求优越感的心理并不弱于那些正常儿童。教师应从发现这些孩子的长处出发鼓励他们,相信他们可以在其他领域取得同样的成绩。不要把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只是这些学生缺乏信心,他们追求优越感的方式偏离了正常轨道。教师和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理解,并给于孩子时间去改变和学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