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现在为什么很少有人读了?
古代人为什么都要读四书五经,现代人反而读得少了?我认为可以从功利的目的、文化的环境、经济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四方面理解。
从功利目的来看,我们有句老话叫“学而优则仕”,古代人读书,大多是为了做官,为了“治国、平天下”。做官的途径,汉朝到南北朝是察举制,隋唐以后是科举制,无论察举制还是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都是儒家的选官制度,而儒家思想就集中在四书五经中。简言之,要想做官,就得读四书五经。现代则不同了。人们不再以作官为唯一主要目的,选择的可能性大大丰富;就算是做官,要求的也是经过现代教育的人才,四书五经的作用微乎其微。如此,现代人为何要花大量时间去读四书五经?
另外,文化的环境也产生了变化。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是人文关怀,是宗法伦理基础上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儒家就是讲这些。特别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为占据正统地位的思想,人们更是离不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载体是四书五经,所以人人都需要读四书五经。现在,文化多元,思想多元,儒家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已不合时代潮流,既然如此,现代人为何要花时间去读四书五经?
经济的基础的改变也是重大原因。古代中国,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思想文化政治等都是农业经济的反映,四书五经都是农业文明的反映。现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的经济、市场的经济,由此,上层建筑也是现代性的。四书五经没了经济土壤,很多内容已不合时代,既然如此,现代人为何要花时间去读四书五经?
最后,教育的内容也产生了变化。古代人求学,学的是儒家经典,学的是诗词歌赋,四书五经就是教科书,他们可学可看的内容少,就那些,他们一生,读四书五经大抵就够。
现代人求学,学的是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各分科知识,学的内容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更何况,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哪有时间去看体量不小的四书五经?总而言之,人们读什么书,是受时代制约的。古代人读四书五经,现代人看得少了,是正常的、符合发展的现象。当然,一般人作为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读一读四书五经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