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SCI期刊审稿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我来答
五百学长
高能答主

2021-12-14 · 最想被夸「你懂的真多」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7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6万
展开全部

相关如下:


学术生涯以来被数十个期刊邀请审过数百余篇/次的文章,publons统计验证的数据。有jacs、nature子刊,也有四区末流。拿过几个期刊的年度最佳审稿人奖。

最大的感触是,伊朗印度巴基斯坦造假的、灌水的、一稿多投的,真tmd多。欧洲的关系稿真tmd多。相对而言,好期刊下审到的中美单位的稿子质量普遍最高。

中国学者的文章不少创新性极高,但爱偷懒,经常会漏那么几个昂贵但重要的表征或control。美国单位学者普遍把有用的没用的数据都会补得很全,si洋洋洒洒几十甚至几百页,但不少是卖惨流,创新性一般。

同一个期刊不同编辑对文章质量的把控尺度真是千差万别。

以及审稿主观性其实很强,一篇文章不同审稿人能给出完全对立的评价,相当常见。而编辑一般都是以宁杀一千不放一百的心态,哪怕别的审稿人夸得有多高,只要有一个强烈的负面意见就会拒绝。高质量的文章里,投中一个好期刊在我看来只是概率问题。

我个人审稿风格比较nice,看不明白的或者感觉逻辑不通的,都会提问并建议给修改机会,毕竟个中细节只有作者最清楚。当然除了那种一看就是错误的、谷歌之后发现抄袭的、一稿多投的、创新性极低的之外,我基本全部都建议编辑给修改机会。

但我有个同事比较变态,只要他不懂的地方他都会偏执地认为是作者做错了,拒稿率高达95%以上(当然我极其瞧不起这位同事)。

以及点名批评RSC旗下的Chem Common和Nanoscale,那里的个别编辑经常给审稿人发邮件说这是约稿不能拒。但文章明显有问题还不能提负面意见了?后来也就拒绝为这俩期刊审稿。

私底下认识几个编辑,听过他们一些吐槽,大多认为来自欧洲的审稿人普遍审得很慢、倾向抬杠以及给负面意见。

这和我每次开学术会议时的感觉是一致的:欧洲科学家比较喜欢在一些无关重要的细节上钻牛角尖,经常会表现出很明显的瞧不起别的同行的研究。所以后来我投稿时,也会在“opposed reviewer(规避的审稿人)”里尽可能写多几个方向相近的欧洲同行,能躲几个算几个。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