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泉州的郑成功铜像资料
泉州赠送台南郑成功雕像(吴泽华庄丽祥摄)
高7.96米 重达200余吨
早报讯(记者朱彩云)昨日,台南市隆重举行了“泉州赠送台南郑成功雕像揭彩仪式”。
347年前,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领数万雄师登陆台南,开启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开发台湾的历史新篇。
347年后,泉州首次组团,于4月28日启程前往台南,参加一年一度的“郑成功文化节”系列活动。
记者了解到,泉州赠送台南的郑成功雕像,高7.96米,重达200余吨。
这尊雕像威武而不失儒雅,剑眉上扬,双目远眺,头戴铁盔,身披战袍,腰佩利剑,左手叉腰,右手紧握剑柄,两脚分踩马镫,跨坐于剽悍的战马背上,战袍迎风飘拂,颇具动感。
整尊雕像(不包括底座)分别由大小不等的10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组合而成。
这座由泉州市人民 *** 出资、以“泉州人民”名义赠予台南市的郑成功骑马巨型石雕于4月14日完成作业并集装成箱,搭乘厦门航线轮船从东部港出发运往台南市,安放在台南市开山路延平郡王祠侧的一片草地上。
“泉州赠立郑成功雕像于台南碑记”中说:泉人于市区大坪山立一延平铜像,万众瞻目希,仰之弥高。
兹复雕其石像以赠台南,立于开山路其祠侧,盖为彰王沛然台海之遗烈,且增两市系于英雄之夙缘也。
据悉,台南市为台湾历史发展发源地。
台南自2002年开始举办“郑成功文化节”,至今已是第七届。
相关链接 编者按:近年有关郑成功学术研究颇有重要发现和可喜成果,摘要介绍于此,以飨读者。
重大发现之一漳浦营里郑氏与南安石井郑氏的开基祖可能是亲兄弟
■未解之谜:达德公和隐石公是不是同一人? 郑成功更早的先世找到了!2005年4月,泉州市郑成功学术研究会延平分会有关人士通过东南早报公布这一国内关于郑成功研究的重大新发现。
是一本清代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揭开的这一神秘一页。
考证认为,漳浦营里郑氏与南安石井郑氏的开基祖可能是亲兄弟。
该族谱展示了其先人是如何由泉州“负骸而走,自泉至漳,由漳而浦”的,里面的“家谱小引”还提到了郑成功曾往叙其亲“盖清源之支裔”。
研究郑成功,就不能不研究其先世。
石井的开基祖是隐石公,传至十二世出了郑成功。
隐石公,南宋初年由闽官举家南下,初居泉郡武荣,继迁海滨石井。
耕地八斗。
后经地理师指点,以八斗地与人交换五石山,也就是鳌石山,卜地山麓,筑室家居。
因此,石井自古流传以八斗换五石之谣,隐石率家人开荒务农,兼牧羊与磨制豆腐为生。
从此,石井郑氏世居海滨。
石井要追溯一世隐石公之前的先世,还能够勉强追溯到隐石公的祖父。
根据记载,其祖父之墓在武荣,也就是后来的丰州。
2004年,霞美(原隶属于丰州)发现了郑隐石祖父的墓石,碑文上写“有明石井始祖郑公阡”,于康熙辛未年所立,在墓石的附近还发现了墓茔。
隐石公祖父的墓石,还被载到石井保护了起来。
漳浦营里的族谱记载,郑氏入闽的五世祖为琳芝公,并提到“有四德公汶德、慧德、达德、光德……长汶德公住居于旧镇铺尾社基,次慧德公住居在漳州府古县社基,三达德公在泉州府石井社基,四光德公在旧镇港开基焉……”相关大意为,漳浦营里祖先是光德公,而达德公是南安石井郑氏的开基祖。
这就产生了一个谜团,达德公是谁呢?和石井郑氏族谱中记载的石井开基始祖隐石公是不是同一个人呢? 漳浦营里郑氏与南安石井郑氏的开基祖有可能是亲兄弟。
发现的漳浦郑氏族谱,留谜团待专家研究探索。
石井的族谱只记载始祖来自武荣,而始祖以上的资料只字未提,漳浦郑氏族谱弥补了这方面的空缺。
漳浦郑氏族谱记载了郑成功在漳州的活动情况,还反映了清顺治年间迁界和康熙复界的一些具体情况,史料十分珍贵。
因迁界之举极其惨毒,清廷深讳之,故一些史书、奏疏都为讳言或篡改,致使事虽近而记载不详。
漳浦郑氏族谱可为人们提供这方面第一手的历史资料。
漳州营里郑氏族谱里还详细记载说:“我四德公父号文钦公随达德公于石井,墓茔为海澄公黄梧掘毁焚揭,致成功切痛恨,几属苗裔誓勿与黄姓结好联婚,如有故违定遭天谴。
”这句话说的是,由于祖坟被黄梧掘毁焚揭,郑成功痛恨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嘱咐不要和黄姓通婚。
泉州市郑成功学术研究会的许庆芳与郑新新表示,国内不时出现一些所谓的郑成功先世记载,但经过仔细核实后,很多记载缺乏真实可靠性。
经核实,漳浦营里郑氏族谱被认定是较真实可靠的,其发现意义甚至比2002年发现的《明末版石井郑氏族谱》更为重大,必引起轰动效应,该历史资料有待我国研究郑成功的专家们进一步研究探索。
据了解,漳浦“营里”的地名,民间传说是因郑成功安营扎寨,该地就叫“营里”了。
重大发现之二 郑氏郑成功先祖溯源于丰州
■未解之谜:守墓人世代守护的“郑公坟”,里面安葬的是谁? 2007年8月,泉州市郑成功学术研究会通过东南早报,公开了这一郑成功研究重大发现。
记者采访中得知,武荣郑氏族人多次来到南安丰州会合,考证中认为,郑成功先祖也是溯源于南安丰州社坛。
从金门、漳浦、南安等地汇聚而来的郑氏族谱,渐渐揭开真相。
七百多年前,他们的祖辈从这里走出;七百年后,后人执族谱互溯同源。
一本一本族谱,一次又一次印证了———丰州走出武荣郑氏之说。
今年,漳州文化名人郑惠聪还写了长篇文字,对此进行了考证。
记者实地采访中了解到,丰州社坛仅剩少数郑氏。
曾有某些地方的人,想到丰州社坛寻找郑氏,以图解开历史之谜,但是寻访无着。
社坛村郑万全说,其实丰州社坛还有郑氏。
就如他们这一户人家就是,一家子有八九口人。
另外,村中还有其他少数原来姓郑的人家,只不过后来改姓了,其他的都迁出了。
事实上,郑万全一家,是留守社坛世世代代的守墓人。
可惜的是,丰州社坛郑氏族谱无存。
郑氏祖厝前,有一古老的旗杆夹,老一辈人说,那是明代留下的,明显是武官用的旗杆夹。
每一年“年兜”、清明、七月半、冬至、“七娘妈生”,郑万全一家都要到祖厝“敬公妈”。
郑万全一家守护的郑公坟,里面安葬的究竟是谁,没有人知道。
郑万全说,只知道那是“祖公”的墓。
墓中人是谁,也成了一大谜团,需要进一步考证。
郑公坟修建于何年代?郑万全依然表示不清楚。
他说,如今可计算出的是,家中至少已有七代人守着这墓,而且更早几代估计也有在守着,只是无法再追溯到那么久远的事罢了。
郑万全等人领着记者穿过龙眼树林,经过了姜相墓,不远处就见到了郑公坟。
墓碑上写着“城坛郑公祖坟”,没有具体的名字。
据介绍,城坛,与“社坛”谐音,应该就是这里的地名。
就在郑公坟边还有一坟,碑上面写着“俭慎吴氏贸斋郑公”。
丰州王赞成先生识别后认为,这应该是清代夫妻墓,古代女子常无名,“俭慎”不一定是吴氏的名字,而贸斋就是名字了,具有那一时代的名字特色,时兴以“斋”为名。
郑万全说,他们一家守的是左边的郑公坟。
而右边那一坟,估计也是守墓人的墓。
记者昨日获得消息,位于丰州社坛的郑氏祖厝就要进行修缮了。
(记者朱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