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了解诗歌要看戴望舒的作品
因为戴望舒在中国新诗史上占据了一个重要地位。戴望舒诗歌本身的质量很高,其诗歌风格多变,基本上代表了戴望舒那一段时期中国诗坛的演变史,具有相当的典型性。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戴望舒一生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诗作数量不满百首,但却在中国新诗史上占据了一个重要地位,其成名作《雨巷》就开始显露象征派感伤的情调和思绪。
其诗歌把传统诗歌的意象、类似于民歌的夸饰、复沓和意象朦胧的现代象征手法不露痕迹地结合在一起,表现诗人身处理想失落的现代社会,不愿舍弃却又无力追回的挣扎的无奈和哀伤。诗歌里用亲切的日常口语说话的调子,将复杂化、精微化的现代人的感受含蓄地表达出来。
戴望舒简介:
戴望舒,男,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省杭州市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1927年,他的诗《雨巷》显示了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而1929年所创作的《我的记忆》则成为了现代诗派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