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有人。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空间站设备介绍
核心舱能提供给航天员的活动空间超过50立方米,加上来访的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提供的空间,现在总空间已经接近150立方米,相当于有了近10倍的增长。
如果说原来航天员是生活在一个标间里,那么现在航天员就是生活在一个别墅里。专家表示,在核心舱和实验舱一里面分别配置了两个卫生区,未来可以保障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生活工作。
空间站核心舱小柱段的主要作用是为航天员提供生活起居,空间站还提供了更多的情景照明,比如睡眠时会有比较适宜的照明环境,让航天员可以更好地休息。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中国空间站
2023-08-27 广告
没有。
国际空间站中国没有参与联合建造,所以国际空间站没有中国人。美国曾无数次表示希望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并数次给我中国戴高帽,以国际空间站需要中国的加入为理由邀请,但均被婉言拒绝。
拒绝缘由:美国希望通过技术交流,了解中国的空间技术程度,并由此限制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国际空间站于1993年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日本、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航天工程。
扩展资料:
国际空间站的主要结构:
国际空间站总体设计采用桁架挂舱式结构,即以桁架为基本结构,增压舱和其它各种服务设施挂靠在桁架上,形成桁架挂舱式空间站。
其总体布局如图所示。大体上看,国际空间站可视为由两大部分立体交叉组合而成:一部分是以俄罗斯的多功能舱为基础,通过对接舱段及节点舱,与俄罗斯服务舱、实验舱、生命保障舱、美国实验舱、日本实验舱、欧空局的“哥伦布”轨道设施等对接,形成空间站的核心部分;
另一部分是在美国的桁架结构上,装有加拿大的遥操作机械臂服务系统和空间站舱外设备,在桁架的两端安装四对大型太阳能电池帆板。这两大部分垂直交叉构成“龙骨架”,不仅加强了空间站的刚度,而且有利于各分系统和科学实验设备、仪器工作性能的正常发挥,有利于航天员出舱装配与维修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