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龙过江》通过它你是否认识了李小龙?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戏剧中以正确的语调来诠释不同情感的表演艺术谓之演技,他认为这种才能是天生的,且怀疑它是可以被传授的。当一个演员在某一方面的表演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时,我们喜欢给这个演员加上一个符号来诠释,比如周星驰,我们叫他喜剧明星;李连杰,我们说他是功夫皇帝;成龙,我们叫他做动作明星。这种定义就是所谓的“定型”,很多演员害怕被定型,当年阿诺德·施瓦辛格放弃出演超人,就是怕别人一提起他的名字就想起超人。而更多的人却并不害怕被定型,相反他们为自己的表演能够得到肯定而自豪,正如李小龙,他喜欢通过电影来表达他的思想,为他的电影注入自己的灵魂,而不是去扮演一个传奇故事中的人物,用自己的表演来讲述别人的故事。
动作明星的演技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我们往往只记住了他们的动作,而并不关心他们演的是什么角色。然而全世界有那么多的动作明星,能够被人物记住名字的却寥寥可数,原因不在其自身功夫修为的高低,而在于他们在镜头前的表现力。在美国,有很多动作明星是空手道高手,他们能够做到非常漂亮的动作,而在镜头前,他的脸上却没有丰富的表情,说话就是在念台词。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和阿诺德·施瓦辛格他们在出道之前都没有受过专业的空手道训练,却能成为一线的动作明星,而这些空手道高手却都是在二三线打滚,就是因为他们忽略了在电影中表演的能力。功夫修为是成为一个动作明星的前提,而演技才是一个动作明星得以成名的关键。
李小龙回归香港的前两部电影《唐山大兄》和《精武门》,导演都是跟风大师罗维,因为不是自己导演,李小龙的表演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郑潮安和陈真两个人物,都是传统的高大全正派角色形象,民族意识强烈、疾恶如仇、正气凛然、严肃果敢,这种人物形象适合当时社会的需要,但是这却不是真正的李小龙。在这两部电影中,虽然发挥的空间有限,但是李小龙还是充分展现了属于他自己的表演风格,坚持自己配音的怪叫、快速凌厉的出手、在同时期的功夫电影中罕见的柔道动作,这些都是这两部电影区别于同时期其他功夫电影最明显的标签。
超前的思想和保守的作风总是不可调和,当罗维还在以“成就李小龙”的恩师自居时,李小龙早已想与他划清界限,矛盾的公开化最终导致两人分道扬镳。事实证明,没有罗维的李小龙只会更成功。《猛龙过江》作为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史上最为经典的功夫电影之一。让我们暂时忘记李小龙的功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