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顺治帝为什么要把皇位传于三子玄烨,而不是次子福全呢?
清朝顺治皇帝是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他是清太宗的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顺治皇帝有八位皇子,除了后面继承皇位的康熙皇帝也就是在顺治皇帝皇子排序第三的爱新觉罗·玄烨之外,其中活到成年并且有封爵的皇子只有三位,分别是: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后封为裕亲王、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后封为恭亲王、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后封为纯亲王。
在历史记载中,顺治皇帝的第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和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都是非常能干的,那么,为什么顺治皇帝没有把皇位传给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而是传给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呢?
首先,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和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的出身来看。
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的生母是宁悫妃董鄂氏,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的生母是庶妃佟佳氏,康熙皇帝继位之后尊为慈和皇太后,过世之后尊谥为孝康章皇后。所以说,不管是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还是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都好,都不是嫡妻所出,两人在身份上并没有什么差距。
其次,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从小聪敏、品行端正,深得顺治皇帝母亲孝庄文皇后的喜爱,还有当时来到京城传教的外国传教士汤若望也支持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顺治皇帝对于母亲的意见是非常尊重的,还有一直跟顺治皇帝传播西洋知识的外国传教士汤若望也深得顺治皇帝的信任,他们的意见对于顺治皇帝来说,都举足轻重。
还有就是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自己的意愿。据历史记载,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在年少时就有“愿为贤王”的心愿,爱新觉罗·福全为人仁厚,能文能武,在随后的历史记载中,也能够看到他将年少时“愿为贤王”的心愿付诸于实际行动,他在平定噶尔丹叛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一生都深受弟弟康熙皇帝的信任,委以重任,是名副其实的“贤王”。
最后,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已经出了天花。这一点,也是外国传教士汤若望支持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的重要原因。清初的时候,天花这种传染病对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乃至皇室也有人因为这个疾病去世,可想而知天花给清朝统治者带来的阴影。再加上顺治皇帝自己也是因为天花去世的,那么,采纳外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建议,立已经出过天花的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也是很正常的。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在我们的印象是古代封建的王朝应该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而如果皇帝年轻,并无孙辈出生的话,便会以此类推,由年长者继位。毕竟,年长者可以更快处理王朝事务,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动荡。
只是若以此为依据,你会发现清朝时代的康熙帝在继位之时,有违这一原则,为何会如此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玄烨年幼时曾感染过天花,此生不用担心此病
对于古代来说,医疗手段匮乏,对于很多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无能为力。尤其是像天花这一类的病痛,更是无力,不过,天花也有一个好处,只要得过一次能够痊愈,此生便不用再担忧此病。
玄烨在幼年时,便得过天花并艰难地熬了过来,这一在古代死亡率超高的疾病再也难以对他造成损伤。因此,若将帝位传给玄烨,不用担心未来疾病的困扰。
要知道,当时王朝新立之后,本身就不稳固,若再频繁更换最高统治者,王朝必然难以安宁。其内部的野心家,外部的对抗者,也许会葬送王朝。因此,选择不易出事的皇子统治天下,
其次,玄烨聪明好学,利于王朝长治久安
顺治统治时期,清朝刚刚建立,新生的王朝与中原文化间有着巨大的隔阂,双方矛盾重重,这就需要一位十分有魄力的君主来解决王朝面临的难题。
而此时的玄烨已然表现出了其聪明好学的性格,其实,对于清朝来说,只要最高统治者愿意花精力学习中原文化,总能找到平衡双方矛盾的办法。当然,前提是最高统治者愿意花费时间、精力认真学习中原文化。
幼年的玄烨刚好满足了这一个要求。
再次,其生母的身份有助于王朝的稳定
随着清朝统治的建立,如何获得中原士绅阶层的支持是建立稳固统治的前提条件。如果一位有中原血统的皇子继位,对于中原人士来说,更容易接受并支持。
恰好玄烨的母亲便是汉八旗之后,不管中原人士承认与否,康熙都拥有中原血统,这对于讲究宗族血亲的中原来说,比较容易接纳。
要知道,在此之前,清军为了统一中原,曾使用蛮力进攻各地。在这一过程中,双方积累了巨大的矛盾,尤其是士绅阶层对清朝的统治者持不合作的态度,双方关系十分紧张。相信顺治在选择继承都时,也希望利用玄烨的身份,让双方开始走向了和解,稳固清朝的统治。
综上所述,是个人关系顺治传位给皇三子玄烨的一些披沥,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