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没能拿下襄阳与樊城,对当时有什么影响呢?
关羽即使拿下襄阳、樊城,不会对历史造成多大的影响,还是难逃败亡的命运。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从南郡出发北伐襄樊,先是击败了镇守荆州的征南将军曹仁。曹操命于禁统帅七军前来救援,也被关羽借着汉水暴涨之机水淹七军,杀了一个全军覆没,于禁和三万曹军被俘。曹仁只能带着数千残兵败将困守樊城,吕常也被困在襄阳城内。
此时樊城城中也大多被淹,曹军将士和城中居民只能在高地和屋顶之上暂居,城墙也多处因为水淹而崩坏。加上关羽指挥荆州水军围攻樊城,内外无法交通,城中粮草将尽,援兵不至,一时人心惶惶。
有人劝曹仁早日放弃樊城,趁包围还不严密尽快撤走。但是满宠却认为此时关羽声威大震,许昌以南人心浮动。只是樊城未下,关羽才不敢北上。如果放弃樊城,关羽率军北上,那么许昌以南就危险了。
曹仁于是下定决心坚守城池,激励将士与城共存亡,最后终于坚持到徐晃带兵击败关羽,解了樊城之围。而关羽也很快因为孙权袭取了荆州,不得不撤军,半路上因为军心离散,被吴军击败俘虏而死。
满宠的话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以当时两军的态势来看,即使曹仁放弃樊城,主动撤退,关羽夺取襄樊以后也很难改变历史上的结果。
很多人都知道曹仁被关羽击败以后,曹操命于禁带兵前来救援。但是实际上曹操除了于禁之外,还命徐晃一起前往。只是徐晃的部队在汉中之战中损失不小,补充了不少新兵,一时还没有恢复战斗力。因此他并没有和于禁一起去樊城,而是带着本部人马留守宛城。
徐晃此时手下有多少人马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不过他是曹操倚重的外姓大将之一,统帅的兵马至少也应该有几千人,加上宛城一带原本就有州郡兵和曹仁撤下来的几千人马,曹军总兵力至少也有一万多。
关羽北伐襄樊时,刘备集团实际控制的荆州部分只有南郡、武陵、零陵三个郡,只有荆州全境的三分之一左右。他北伐能动员的兵力,至多不过两三万人。北伐开始以后和曹军的战斗难免会有损损伤,攻占襄樊以后还得留下一定的兵马留守,再扣除水师,关羽能用来攻打宛城的兵力,大概也就一两万人。
三国时期因为受技术条件限制,攻城手段有限,守城方有着很大的优势。像曹操、孙策、周瑜、刘备、诸葛亮、陆抗、羊祜等名将在攻城战中都吃过不少苦头,不是以失败告终,就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和很长时间才得手。
宛城是荆州北部的重镇,城墙高厚。曹仁、徐晃、满宠都是曹操手下比较出色的将领。关羽在兵力和对方相当的情况下,显然很难在短时间内攻克宛城,最乐观估计,也要打上三五个月。
而这么长的时间,足够让曹操调兵遣将来救援宛城。在历史上,关羽八月水淹七军,最迟到十月的时候,曹操就已经陆续派徐商、吕建等人率军增援徐晃,前后至少有两万人,徐晃的兵力已经反超关羽。而曹操也亲自率军紧随其后,准备亲自迎战关羽,曹军的优势将进一步扩大。
因此即使关羽水淹七军以后曹仁就放弃樊城北上,襄阳的曹军也很快投降,关羽轻取襄樊。接下来他也只有两个月的时候来完成整顿军马,北上围攻并夺取宛城等一系列工作,这显然不大可能。而在十月以后,曹军的援军不断赶来,他不仅没有任何机会扩大战果,甚至连保住现有战果都很困难。
而且要注意的是,关羽最后兵败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因为吕蒙趁他北伐之机袭取了南郡等地。
而吕蒙一直认为从扬州北伐,即使夺取徐州也难以守卫,不如攻占荆州。他夺取荆州的计划也在关羽水淹七军之前,就得到孙权的认可并开始实行。
因此不管关羽能否攻占襄阳和樊城,都不会改变吕蒙偷袭荆州的打算。这样失去后方根据地的关羽不可能继续北上,只有留守襄樊等待援兵和南下夺回荆州两个选择。
考虑到襄阳、樊城在经历了战乱和洪水以后已经残破不堪,历史上曹魏后来甚至一度放弃襄阳,关羽留在襄樊也难以得到补给,因此这个选择基本可以排除。而关羽如果带兵南下,那么就和历史上一样,难逃兵败身亡的结果。
所以关羽能否夺取襄阳和樊城,其实都很难改变最终结果,并不会对历史造成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