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君康熙大帝,为何要否决施琅提出的进攻日本的计划?
施琅在收复台湾后,向康熙提出了一个进攻日本的计划。康熙帝受到奏折后,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拒绝了施琅建议。那么一代明君康熙大帝,为何要否决施琅提出的进攻日本的计划?
很多人认为,如果当时康熙同意了,很有可能能够占领日本,或许可以改变以后的格局。
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实在是有点异想天开了。
那么我们先说一下施琅为什么会有这么个提议呢?
施琅早先是郑芝龙的部将,那么自然东渡日本是经常事了,后来因为和郑成功的矛盾而投降了满清。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和经历,他被康熙视为收复台湾的关键人物。
但是收复台湾之后,施琅的作用明显降低了,对他来说,如果清廷转移侧重点,那么他就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毕竟自己是降将。更熟悉的是跨海作战,打准噶尔他完全没有经验。
另外一点,常年奔波海上的他,也知道明朝开始的倭患,让东南沿海地区深受其害。如果可以乘势消灭日本,何乐而不为呢?
那么康熙到底为什么要拒绝呢?
收复台湾后,大清内部对于如何管理仍然是争议不断。很多人对台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张放弃。可施琅等人力主留台卫台,得到了康熙的大力支持。
这从侧面看出,清廷收复台湾,除了台湾历来是中国一部分这个原因外,其实更关键的是在康熙看来,如果台湾不收复,那么沿海则难获休养生息。
要知道当时台湾的郑经政权,频繁袭扰沿海地区,尤其是在三藩之乱时,郑氏集团还和吴三桂等人勾结。
如果不将其消灭,对于沿海的稳定是个巨大的隐患。
清廷也打算招抚,不过面对郑经的条件,康熙满足不了。郑经希望台湾能够和朝鲜以及琉球一样,康熙是绝对不可能把台湾和琉球以及朝鲜相提并论的,这也是康熙坚持要收复台湾的原因。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台湾与日本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虽然当年倭患时期,倭寇也长与海盗什么的勾结,但是满清毕竟没有受到这个危害,自然认识不足。
这也是康熙不愿意对付日本的根本原因。就算占领了日本,那么对于清廷来说,也完全没有可能消灭日本。
既然不可能消灭,那么长途跋涉的前去征讨,意义何在。毕竟当时日本也没有得罪满清。
当然了,还有一个现实因素,那就是解决台湾问题后,康熙把侧重点放在了北方,西北与东北隐患非常大,尤其沙俄不断南下侵略中国领土,还有与准噶尔合作的趋势。
所以北方对于康熙来讲更重要和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