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读后感
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12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1
红楼梦的一回讲了在大荒山青埂峰下,有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凡心大炽,想要享受荣华富贵,虽然会瞬间乐极生悲,物换人非,打扫偷来是一场梦,万竟成空,但也愿意前往。他于是被带到了昌明隆盛之邦。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磅有一株降珠草,因为每一天以甘露灌溉,降珠草得以久延光明。之后受天地精华,又得雨露滋养,得以脱去草胎木质,换成女人形体。在下凡前,对警幻仙子说,要用一生的眼泪还他。
曹雪芹在第一回就写出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由来,为之后的事情做铺垫,也描述了林黛玉爱哭的性格,贾宝玉颇为乖巧的性格。用僧人的话说出了贾家一时的兴盛,繁荣的景象。而之后物换人非,万镜成空,最终衰落,败亡的结局。给人以暗喻,不禁让人伤感。
在一些大致相同的事件上,作为情节,也写得各有特色,别有一番滋味。比如;贾家每人住的小院,每个人的穿着,外貌,行为举止,神态等。让我眼前一亮。
红楼梦还成功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方法有两种;一是经过人物的一句话,一个笑,一个动作,点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心里想法。比如;黛玉去看宝钗,遇到宝玉却数落下人,心里却想说宝玉而不好明说出口,便用这种方式。点出他娇惯,心重的心里特点。
二是把人物的内心独白与作者的叙述融合在一齐,来解剖人物的特点。在宝玉遇到黛玉也来看宝钗,笑着让了座,并且听出黛玉再说自我时,笑了笑并没还嘴,指出宝玉心里有一丝不满,但也毫不介意。
这些心理描述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心机,情绪,让人印象深刻。
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2
《红楼梦》以上层社会中的四大家族为中心图画,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红楼梦》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塑造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张一弛无不张显出人物的特点,可以说那种语言的叙述找不出一斯破绽。而从中又可以看出一个民族发展的问题,具体的症结,具体的民生国计,无不与此相关联。这不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又是一部柬书。
贾宝玉的主要性格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多愁善感,常常为别人不注意的小事而悲伤流泪;薛宝钗人缘很好,能够了解别人的心中所想,为人比较圆滑,小心谨慎,受到了封建的束缚《红楼梦》一书,以生动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展现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将出现在小说中的人物变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姥姥,她的一句“老牛,老牛,食量大如牛”便将她的直爽变现的淋漓尽致,当鸽子蛋滚到了地上,她也赶忙去拣,表现了她的艰苦、勤俭,与贾家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封建时代不同等级的人的生活差距之大。
读完了全书,我领略到了清朝末期的社会状况,透过曹雪芹栩栩如生的描写,我也感受到了那一段感人的情感。也终于体会到,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为什么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3
前两个星期,我抽空读了《红楼梦》这本名著,里面多愁善感的林黛玉,世故圆滑的薜宝钗,追求完美的贾宝玉,风风火火的王熙凤,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本书以宝黛凄美的爱情故事为线索,生动刻画了贾府从兴隆到衰败的全过程。当我读到多愁善感的黛玉时,总会情不自禁地落泪。她无论是自己的伤心往事,还是草木枯荣,四季更替都会黯然泪下,也许她真是书中所说的绛珠草,来到人世“还泪”一般。她向人们展示了她水一样的柔肠,可是她对于人世间的丑陋,难堪,就只能暗自落泪,真叫人又爱又恨!
而书中的另一个主角贾宝玉,他虽然不是女性,但一样那么细腻柔肠,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华,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浊沫而已”,他钟爱并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不幸的遭遇,他甚至为自己是一个男子而感到遗憾。
而薜宝钗表面看去是正统淑女,但实际她骨子里却颇有嫉妒的性格和颇深的城府,但她表面的世故圆滑,胸襟宽扩让人产生敬佩之情。而心狠手辣的王熙凤恰恰相反,她的心胸狭窄、贪财、泼辣让人发指。
《红楼梦》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果然内葳真经,对情节描写荡气回肠,人物形象刻画地栩栩如生,不管谁看了都会爱不释手的!
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4
读完《红楼梦》,合上书,书中个个人物浮现在我脑海中:聪明灵秀的贾宝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豁达稳重的薛宝钗……可最吸引我的是一个平凡、勤学苦练的香菱。
书中,《呆香菱苦心学吟诗》特别吸引我。香菱请黛玉教她作诗,于是黛玉就拿了一些书给香菱看,香菱拿来认真地读起来,把黛玉所划的都背了,又细细思索了一番,并说:“书里有好多诗我都非常喜欢,我一定要学会作诗才行,你再拿些书给我看吧。”黛玉听了,又拿了几本书让香菱读,还给她出了个题目,让她试试自己写一首。
这时宝玉、探春他们都来了,大家一起谈笑。但香菱一心写诗,也不理大家,一个人坐在旁边思考,连吃饭也顾不上了。大家见她写得辛苦,都叫他不要再想了,先歇一下,香菱却不肯,一个人坐在山石上发呆。这天晚上一直到很晚她都没睡着,刚睡着突然喊:“有了,有了!”就把梦里的诗写了出来,大家都觉得她作得好极了。
读着香菱的故事,我不禁想到了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可香菱却一心读诗,学作诗,让自己变得满腹诗经、才华横溢。大家都非常喜欢她,敬佩她,我也被她的才华和精神所吸引。怪不得爸爸妈妈和老师都说:“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记得有一次,在期末复习期间,我沉迷于网络游戏,在一些该复习的时间上用来玩游戏,所以成绩直线下降,结果期末考得很不理想,被爸爸批评了一顿,之后,我就再也没碰过游戏了。
香菱的故事告诉我:“女子有才便是德”。长大后,我一定要做一个像香菱一样有才的女子。
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5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是枉然。私以为红楼梦是古典作品中格局最大也最小的一本,曹公着眼于一个家族来描绘他的故事,却又在这个家族中彰显了太多太多他的理念与智慧。
红楼梦是值得一而再,再而三的翻读的书,我犹记得第一次读到红楼梦中的诗词时的惊艳。曹公到底是何等人物啊,他塑造了“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林黛玉,也塑造了“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的潇湘妃子;他打磨了“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薛宝钗,也打磨了“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的蘅芜君……甚至还有蕉下客探春、枕霞旧友史湘云一众出彩的人物。他笔下的女儿花们个个与众不同,朵朵夺人眼目。是啊,人人都说,文章可见人品,曹公让我们知道,他笔下的人物,每个都是有血有肉同样也是细腻复杂的,我们说林黛玉多愁善感,但她同样也是以自己才情为傲的潇湘妃子;我们说薛宝钗是圆滑世故的,但她同样也有她的野心勃勃。红楼梦中的人物,都不是片面的,就如生活中的人物一般需要长久相处才可琢磨出来。我想,我们就是这样沉迷于红楼梦的吧。
红楼一梦,究竟是谁的梦呢?是曹雪芹的梦吗,他把他曾经的短暂拥有过的极其奢华的生活复刻在这本他的心血之作中。是贾宝玉的梦吗,这位神瑛侍者入世感受人间的悲欢离合,到底太虚幻境一游为梦,还是人世一遭为梦呢?是我们的梦吗,我们通过红楼得以窥见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数百年前这个大家族的`兴衰荣辱甚至当时社会的文化。
林黛玉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是啊,天尽头,何处红楼梦。
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6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贾宝玉和林黛玉,一个是神瑛侍者,一个是绛珠仙草,因为神瑛侍者的悉心照料,这株仙草修成了女体,她决定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来感激他。随后,便与他一起下了凡,这便是为什么贾宝玉出生时嘴里会含着通灵宝玉,林黛玉一生流的泪最多的原因。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便觉的很熟悉,仿佛在哪里见过一般,这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关系非比寻常,让人很是羡慕。
在《红楼梦》中,有不畏世俗的贾宝玉;有善良乖巧的林黛玉;有城府颇深的薛宝钗;有心狠手辣的王熙凤;有正直爽快的探春;有富贵荣华只是昙花一现的元春······他们各有各的性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贾府的四个千金:元春,迎春,惜春,探春,含有“原应叹息”之意,他们的遭遇各不相同,但都是由于封建制度所造成的。
由于薛宝钗的出现,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他们的爱情也因此受到了考验。在贾黛刚见面时,他们对双方都产生了好感,也为后来的情节发展提供了线索,但在贾母他们看来,林黛玉很是乖巧,但因染疾在身,无福消受,所以,他们认为,薛宝钗与贾宝玉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但骄傲宝玉和林黛玉二人爱的死去活来,所以,王熙凤便安排了一个局,让贾宝玉和薛宝钗结为连理,等贾宝玉知道,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黛玉焚稿也成了这本书的经典之一,这是一个痴情之人最痛苦的做法。终于,在一声声宝玉中死去,贾宝玉也出家成了和尚,只留薛宝钗独守空闺!
贾家灭亡,王熙凤首先遭到了报应,只得将唯一的女儿托付给王姥姥,她整天在后悔中度过残余的人生。
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7
我们宿舍六个人有五个爱看《红楼梦》,还有一个说“只看过《红楼梦》插画版”,一直作为一个梗被我们取笑。这学期有四个人都选了《红楼梦导读》这门课,我是最拖沓的那个,于是在12月20号的凌晨1:40分,我突然想调转话题,谈谈我们都读红楼这件事情。
我们平时甚少谈起红楼。我刚刚看了另外两个室友发过来的论文,就像了解她们平时说话的语气一样了解她们的语言,但是真正落于笔端,观点和我完全不一样还是让我非常惊讶的,喃喃道,我们说的真的是同一个情节吗?于是我惊呼一句“真是门艺术啊!”恐怕很难再找出像红楼这样一面折射人心的镜子了。
我翻到我以前写的一条评论,是这样说的:
“我怎么觉得这种东西我也写过,但我并没有太流连于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情爱爱。
不知道是不是我没有怎么留心看,这篇文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悲伤凄婉的感觉,大量的引用原著倒让人有点看着不舒服。所谓‘煽情’的对话,比如说什么“有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呢?”之类的只显得矫情刻薄,没有揭示更深的悲哀感和飘零感,说出如此话的人身世到底有多堪怜,恐怕不是古代才子佳人故事里简单被拆散这回事吧。曹公更高妙地应该是突出了美,并不是着眼于你侬我侬的痴怨无奈,而是更超前地重视并发现了女性身上的美,她们对自由的渴望。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我觉得宝玉和黛玉实际上不是需要生活上的相互关怀,而是心与心的相契。”
现在看来,与其对别人的看法睥睨,有着粉丝一般的狂热,不如多去读几遍红楼,我心了然便好。
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8
红楼梦中,虽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写出封建社会的丑恶,但是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讽刺,却无处不在。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文学性以及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书中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隶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阶级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无故寻根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此词表面上在写宝玉不务正业等贬低的话,实际上。这是似贬则褒,寓褒于贬的手法,借宝玉的性格暗讽封建礼教和旧社会。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这里是在讲金陵四大家族的家大势大,极言四大家族之钱多,讽刺这四大家族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骄奢之气蔓延,在这里的时候基本就可以看出四大家族的结局了,入不敷出,家中年轻人又都是纨绔子弟,没落是迟早的事儿。而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便印证了这一点,后来贾家被抄家,皇恩大赦前不就是作猢狲散了吗?
而文中贾宝玉所带之寄名锁,薛宝钗所带之几金项圈。以及贾家上下各处。无不流露着封建迷信的气息。大家族之间的联姻使迎春,探春,史湘云等下场悲惨。你=也表达这曹雪芹对这种习俗的反对和憎恶。
讽刺,也许不是曹雪芹所擅长的技巧。但他的讽刺不仅文艺,而且富有深意。
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9
暑假里,每天晚上空着没事儿干时,我就会在床上捧起《红楼梦》看一看。
书的作者是曹雪芹。《红楼梦》在世界文坛上也是公认的文学名著,书中出现的人物有900多人,如多情而又富有叛逆精神的贾宝玉;孤芳自赏而又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还有逆来顺受的尤二姐;刚烈不屈的尤三姐;性格泼辣狠毒的王熙凤……人物个个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红楼梦》一书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大家族里复杂的矛盾。另外,全书除了塑造众多的贵族女子的形象外,还有很多平民女子的悲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会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的这么多片段中,最让我难忘的一个片段还是第14回合“动唇齿宝玉挨打”。如果我也在场的话,我一定会上前阻止贾政的,贾政也许是怕忠顺府又听了谗言,认为宝玉大逆不道,便自己毒打一顿宝玉。宝玉被小斯们按在凳子上打了十下,贾政每下都会提醒小斯们打重一些,最后忍不住了,抢过板子,咬着牙又狠命地打了三四十下才停手。宝玉这时已经被打晕了,我有点可怜宝玉了,但是宝玉是犯了错才会被他爸爸打的,所以宝玉这次也是自讨苦吃呀!当然我以前也犯过错,但是我的爸爸从来没有打过我,而是和我和颜悦色地讲道理,就像我的良师益友。
宝玉那生动的人物形象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这本书值得一看!
《红楼梦》是一本百科全书,也是一部奇书,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发现感兴趣的东西,相信你去读《红楼梦》也会成为一个“小红迷”!
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10
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生活,将其攫取、裁剪,再加以创造,《红楼梦》这幅画卷就这样展此刻我们眼前。一经问世就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另外还有芹圃、芹溪、芹溪居士等字号。祖籍襄平。出生在贵族家庭,年仅十岁的他亲眼看到家庭遭受沧海桑田的变故,对封建统治的没落命运有了切身感受。从1752年起,他最终挥洒出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有关感情的小说,但作者并没有把着眼点完全放在故事情节上,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下足了功夫,显示出高度成熟的艺术水准。全书共刻画了四百多号人物,不一样的身世命运,不一样的生活情景,在曹雪芹的笔下,人与事的来龙去脉,一概井然有序,从容自然。上至皇庭贵妇,下至走卒车夫,其神色、语言及个性,都贾宝玉,荣国府的嫡派子孙,衔玉而生。前世为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灵石。从小淘气异常,但其聪明乖觉处,百个不及他一个。
贾宝玉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他聪慧异常,出类拔萃,但他不肯“留意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他是大家庭中的宠儿,但命运却不由得自我做主,与林妹妹相契相知,抒发真性情真心意,却被逼着娶了宝钗,终离了俗世,走入茫茫大雪。
林黛玉,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赤霞宫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她绝丽脱俗,雅若天仙,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心思敏感,才华横溢,个性纯真灵净,说话率直有时却也刻薄。她常怀隐忧,感物伤情;暮春时节,见落花飘零,就锄坟葬花。最终黛玉泪洒百日,泣血而死,还了前世情缘,留下悠长的深思。
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11
翻阅四大名著,不清楚是什么原因,这其中,只有《红楼梦》令我情有独钟。
可能是《红楼梦》不像《三国演义》里那样野性,充满着刀光剑影;不像《水浒传》里那样尔虞我诈;不像《西游记》里那样充满童话色彩的情节。而《红楼梦》所上演的是一出唯美的人间悲剧。
书中所塑造的林黛玉这一形象,让人不禁产生赞叹其才情,哀怜其悲情的态度。林黛玉自觉凄凉,寄人篱下,于是自幼便养成了一种孤芳自赏的性格。然而这时因为她不肯轻易信任于他人,她将自己所有的内心感受都寄托于诗词之中,为自己营造了一中属于自己的安宁境界。就这样,出现了黛玉的醒时幽怨同谁诉,蓑草寒烟无限情,有了那首千古绝唱的葬花吟。"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道尽心中无限怅惘。
但这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凄美最终还是难逃香魂离天的结局,难以被当时社会的世俗之风所接纳。在书中所建立的女儿国之中产生了许多这样的悲剧。她们的悲剧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也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生悲剧。
再看看作者曹雪芹吧,生活在康熙年间的他从曾祖父曹玺起,三代四人世袭江宁织造六十年,成了烜赫一时的贵族世家。后来却因清宫内部斗争激烈,其父被株连,家产被抄,家道日渐衰微。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万分贫困。《红楼梦》一书就写与他凄凉困苦的晚年。当他写这本书是,已是贫困到了极点,妻子孩儿也得跟着他苦捱。
曹氏家族由兴转衰,更是一出悲剧。曹雪芹的生平经历也着实令人心酸,走进曹雪芹,走进他的凄美世界。读《红楼梦》,让我们仔细品味这部空前悲剧。
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12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