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

 我来答
粘致0gh
2022-06-26 · TA获得超过944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5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82万
展开全部
一、引言
《三国演义》 中人物众多,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涉猎广泛。清人.毛宗岗点评《三国志通俗演义》 时说道:“古史甚多,而人独贪看《三国志》,以古今人才之聚未有盛于三国者也!”。而《三国演义》是以《三国志》为蓝本的,同样令人爱不释手,有观止之叹。对女性人物来说,又以其特有的魅力,让人流连,笔者试对其分析如下:
二、流芳百世的女中豪杰
这一类的女性形象,小说中也比较多,如貂蝉、孙夫人、祝融夫人、徐母等。这也是作者描写得最为详细,性格最为丰满,最令人瞩目的一个群体,她们智、勇、节、烈、义的品格成为那个时代女性的闪光点然而这类人物也是扑朔迷离的,如同昙花一现,在最能体现她们个性的事件结束后便淡淡地退出,虽如惊鸿一瞥,也足以令人铭记。
(1) 智与勇的貂蝉
作为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以拜月闻名遐迩,她在小说中的出场是比较早的,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中首次亮相,她是王允家中的歌妓,美艳动人、知书达理,是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键人物。作家在写她之前,先不惜笔墨写了董卓残暴、吕布助凶、群臣举手无措,徒叹奈何,将一美人放在如此紧张的环境下,足见她的地位,也看出她的不同寻常。王司徒眼看董卓将篡夺大汉天下,回府流泪不止,叹息悠长,于是貂蝉登场,一句“妾许大人万死不辞,望即献妾与彼,妾自有道理。” 之后,命运变了,局势也变了。这种明知是险走之欣然的性格是勇敢的,这种自有道理是自信的有智慧的,直到取信于董卓,迷惑于吕布,她在自己的特殊战场上游刃有余,成功离间二人,于是董卓成了吕布戟下之鬼,圆满完成任务。如此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女子,若是没有大智大勇,是绝不能巧妙出色地完成使命的。假使少了貂蝉,诛董的行动也不会如此惊心动魄,跌宕起伏,哪还有后世的津津乐道,传唱不已呢!然而大功告成之时作者却给了她一个匆匆的退场,一句“吕布至郿乌,先取了貂蝉”后便消失了踪迹。毛宗岗有两句评价写得极好,赞扬了她的作用,突出了她的品格形象,“十八路诸侯不能杀董卓,而一貂蝉足以杀之。刘、关、张不能战吕布,而貂蝉一女子能胜之。”_足见其功。“以衽席为战场,以脂粉为甲胄,以盼睐为矛戈,以颦笑为弓矢,以甘言卑词为运骑设服,女将军真畏哉!”_足见其智勇。虽然她不作为主要人物来描述,但是这惊鸿一现,就把一位智勇双全,大义凛然,灵动鲜活的女子,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钦佩!她可以做个女将军,不必冲锋陷阵,凭着一腔热血,两排伶牙俐齿,三寸不烂舌就能杀敌于无形中!有人说她出卖色相,不光明正大,然而战争年代哪少得了兵不厌诈呢?她和西施都是美女,也都是于国于家有利的真女子,巾帼不让须眉,她们为了国家牺牲自己,无可厚非。让男儿汗颜,让后世钦佩!
(2)忠与烈的孙夫人
在《三国演义》中,孙夫人正面的出场只有三次。第一次在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作者将她怒斥吴兵,帮助刘备回到荆州所表现的忠与勇描写的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当相随”可见其忠,丁奉、徐盛追赶,夫人斥道“你只怕周瑜,独不怕我?周瑜杀的你,我岂杀不得周瑜?”可见其勇。毛宗岗有一幅对联写的好“老新郎学作妇人腔,宛然弱婿;小媳妇偏饶男子气,壮哉贤妻。” 对孙夫人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次在小说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救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这一次一改往日形象,表现的是孙夫人无可奈何的样子,痛苦的夹在忠孝之间,对张飞和赵云的截江之举虽然也是怒斥,但是已经没有了以前的痛快酣畅。先是喝道,后来讲明原委,最后以死相逼,哪还有剑拔弩张,冲天的豪气!
第三次出现在第八十四回《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这一次退场也是只有一句话“时孙夫人在吴,闻猇亭兵败,讹传先主死于军中,遂驱车至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生的富贵,死的凄凉,不得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毛氏也给了相应的点评“当夫人怒斥吴兵之时,何其壮也!及观其携阿斗而归,疑其志不如前也。今观其哭先主而死,则其烈不减于昔矣!”从孙夫人的出现到退场,她所持有的那份真与烈在简便的故事叙述中表现得可叹可敬。这似乎是在成长,年轻时的孙夫人英雄气盛,脾气刚直;在荆州生活几年后俨然到了中年,锐气磨尽,也滋生出母爱的情怀,变得稳重了不少;猇亭之后,人到暮年,无所挂怀,多了份岁月磨练出的情感,于是随夫归去!活的壮烈,死的惊天动地!不得不让人佩服。
(3)直率豪爽的祝融夫人
她的出场和王熙凤一样的与众不同,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小说第九十回《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中,忽然屏风后一人大笑而出:“既为男子,何无智也?我虽是一妇人,愿与你出战。”,这一笑多么直率豪爽,这一言辞,多么有勇有担当!然后简单介绍了她的出身和本领,祝融氏之后,祝融乃火也,暗示她火烈的性格;五口飞刀,一把长标,骑的卷毛赤兔马,多么奇怪的装备,体现出夫人之奇,奇人必有奇艺。而独不写其外貌,只用了张嶷的心理活动“暗暗称奇”四个字,无论丑也罢,不管俊也罢,都无关紧要,反正是奇人一个,不同寻常,为后文她的本事,她的举动做了铺垫。夫人出手不凡,一举生擒马忠、张嶷,大振蛮兵威风,将她的英勇善战刻画的入木三分。
这里毛宗岗也有评论:“貂蝉可当女将军,然未尝用兵也;孙夫人虽好兵,然未尝战也;此处真一员女将出来……”。三个人的高大形象顿时呈现在读者目前,写的多么深刻啊!
(4)深明大义的徐庶之母
徐母出现在小说第三十五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曹操为了拉拢徐庶进曹营,用计取来了徐庶的母亲,并令人模仿徐母的笔记给徐庶写信,言顺病重,引诱他去许昌。徐母见到曹操后,曹操劝她归降,她也是怒骂曹操,并举砚向他砸去,好一个刚烈的妇人,这里渐渐淡化了男女的性别,把徐母写的英雄万丈,突出了她的形象,一开始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接着见到徐庶之后,开始用“汝”,后用“孺子”,最后“愚夫”,体现了对儿子的态度的变化,她说投皇叔才是正确的,因小事而改变阵营,有辱祖宗颜面,辜负了母亲的教诲。多么深明大义啊!最后,自缢于梁间,以死明志,以死训子,多么有气魄!徐母流芳千古,她可比三迁的孟母,刺字的岳母。这是作者树立的典型,是最具色彩的一笔,她的形象是可感的,是不可亵渎的,是令人振奋的!
又如刘备之妻糜夫人,危难时刻,投井而死,托阿斗于赵云,留后嗣于刘氏,这份忠与孝是难得的。这类女性都有“奇事”,都开“奇闻”,也建“奇功”,以其特殊的事件和影响力,在那个动荡不安,群雄逐鹿的时代,取来了一席之地,其魅力是无穷的,其手法是不朽的。罗先生,三言两语,将这惊鸿一瞥,描写成了美丽的战场之花! 三、身份高贵、命运悲惨的女性
权利历来是十分诱人的,争夺者会万死不辞,不惜一切,这里全是血与泪的战场。男性争权夺利是无可厚非的,封建时代毕竟是男权社会,然而女性的权利欲望也是不能够忽视的,比男人更可怕,更阴险,也更可怜!小说中的这类女性也是很有代表性的,她们在女性中身份特殊、地位尊贵,大多是帝后、皇妃、诸侯军阀的妻妾以及少女,她们总是利用自己特殊身份,影响着男性掌权者,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笔。但是作者好像不太刻意细致的描绘她们,性格没有那么明朗,多倾向于符号化,似信笔由来之作。这里列出三种类型:立嗣事件后的女性,皇帝身边的女性,联姻下的女性。
(1)不同性情的国母形象
这一类的女性往往左右着男性掌权者,从而对政治和历史命运产生影响。首先出场的是董太后和何后,在小说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中“灵帝病笃,召大将军何进入宫,商议后事。”于是二人出场。随后在立刘协和刘辨的争论中,二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和权势反目成仇,最终董太后被诛杀,何国舅惨死,十常侍为乱,国家因此陷入危难之中。可见女性在立嗣上对国家的作用,后宫干政一向是忌讳的,很容易致乱。毕竟女性是柔弱的,虽然容易干扰男性,但是也容易被别人控制,像武则天那种女性也是少的。
再一个例子就是蔡夫人。她是荆州刺史刘表的后妻,也是荆襄九郡的旺族,她的出场是在小说的第三十四回《蔡夫人隔屏听密语,刘皇叔跃马过檀溪》,把她放置在夜语的背景上,在卧榻之侧谈论刘备,她的出场是阴暗的,因此她的心也是阴险的。再后来她隔屏听刘备和刘表密语,并设计陷害刘备,她的专横、强权的形象跃然纸上。后来在小说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立嗣的问题上,她设计驱赶刘琦,立下了懦弱的刘琮为荆州之主。蔡夫人的跋扈和毒辣的心机,再一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形象是独特的,比任何的女性形象和个性都要鲜明,这一类的女性还有袁绍的妻子刘夫人、郭太后等。这样的女性,虽然能一时得逞,最终的命运也是悲惨的,蔡夫人最后还是被曹操害死!
相比之下,东吴的吴国太则显得贤明多了,她相夫教子,安稳东吴天下,得江东太平。她的手段是高明的,绝不参政议政,不给人留下把柄,曹操命孙权送子去许昌做人质,当时孙策方死,孙权刚刚十八岁,江东还没有稳定,如此艰难,作为江东之主的孙仲谋没了主意,便去问吴国太,吴国太并没有自己决定怎么做,只说“请周瑜、张昭商议”,把难题推给大臣,听完讨论之后她还是没有拍板决定,又说“公瑾之言甚善!”,再一次说明不是我干政!既解决了难题又树立了好的形象,吴国太不愧为贤能之人也!和她比起来,董太后、何后未免太过沉不住气,毫无国母凤仪;蔡夫人也显得没有远见卓识,目光短浅,也有失主母姿态。同一类型的人,也有不同的品格,不同的形象!
(2) 被符号化的后与妃
这一类的女性是被符号化的,不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有的是以一种势力介入被介绍,有的作为事件的结果和引子被提及。这里提出两个人伏皇后和董妃。
伏皇后的出场是在小说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汉献帝在她面前哭诉,只有面对她,皇帝才敢将自己的无奈和痛哭说出来,也只有这个时候他才感到一丝安全,她就是个温柔的妻子,她的出现是引出国贼、讨伐国贼的符号。
第二次出现是在小说的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也是在密讨曹操的事件当中,此时的伏皇后是一位计谋勇敢、知人善用而又果断实施的女性。从哭诉的出场到绝望的拖出处死,她的形象是渐渐清晰的,她的人物也日趋真实了,能够打动人心,有所震撼。
再说董妃,国舅董承的妹妹,她的出现和消亡很快很短,在第二十四回《国贼行凶杀贵妃,皇叔败走投袁绍》中,“且说曹操既杀了董承等众人,怒气未消,遂带剑入宫,来弑董妃……时怀孕五个月”直到末尾她才说了一句话:“董妃哭告曰,乞全尸而死,勿令彰露。”曹操遂令人取白练至前。可见她的出现只是一个衬托,是为了说明曹操奸雄的本质。正因为只有一句话,才体会到她的不幸,皇帝的懦弱无奈,更揭露了国贼的专横跋扈。
还有曹皇后也是可堪一提的,她是曹操的女儿,可是在小说第八十回《曹丕废帝篡炎刘,汉王正位续大统》,她的哥哥曹丕篡汉自立时,她大骂“奈何为此乱逆之事”,而且痛斥曹仁、曹洪为富贵而做贼子佞臣,作者仅仅用了几句话就讲她深明大义表现出来了,不由得人眼前一亮,赞叹不已!
(3) 有姓无名的豪杰之女
唐.戎昱《和番》中写道:“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历来都把和亲作为政治手段之一,来化解危难。在三国这个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时代,女性的参与是不可缺少的,但是这类女性也是作为构成事件极小的因素被提及的。她们往往有姓而无名,只是政治的角色,都是一笔带过的。
比如吕布之女,在小说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只说“……为严氏有一女,吕布最为钟爱。”,《三国志》中也袁术也说道:“布不予我女,理当自败!”当时曹操来讨伐吕布,布为了化解危难,不得不把女儿许配给袁术之子,她出现三次,一是袁术求亲,二是吕布送女,三次就是她的退场了,也是一笔带过的“曹遂将其妻女送往许昌安置。”,结局没交代,可想而知必然是悲惨的,为奴为婢的。
再一个就是关羽之女,在小说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抜襄阳郡》,孙权想以自己的儿子娶关羽之女结为秦晋之好,可是被关羽以“虎女安能嫁犬子乎!”的话拒绝了。以后关羽之女便没了信音,也没有名字,她的出现也是为了引出孙刘干戈起,云长麦城缚亡的事情罢了!
历来凡是在政治联姻下出现的女性结局都是悲惨的,昭君便是如此,最后只落得个“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境地。这一类的女性虽然不是主角,毕竟也是生活中存在的,若不是罗贯中思虑周全,怎么能够浮现在读者眼前!
(4)战争的牺牲品蔡琰
她的出场是在小说的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敌众》,此时写的蔡文姬似一闲笔,与战争闲暇之际,略带一提。先叙述了她的身世,蔡琰乃中郎将蔡邕之女,文中说“先时其女蔡琰,乃卫仲道之妻;后被北方掳去,于北地生二子,作《胡笳十八拍》,流入中原。操深怜之,使人持千金入北方赎之。左贤王惧操之势,送蔡琰还汉,又嫁董祀”生活一波三折,悲惨之状可谓强矣!她和昭君都有出塞的经历,命运却是不同的,昭君独留青冢,而蔡文姬忍辱偷生,活的让人心痛,倒不如昭君痛快!
作者也知道蔡琰是不幸的,如果直接写出来未免太过冷漠,因此他又对蔡文姬家中的装饰做了说明,曹娥之孝,黄绢幼妇的品题,外孙齑臼之颖悟。一来衬托了蔡家不愧文坛巨子之室,侧面赞扬曹操的文化气息,二来这些孝子贤孙,令人感慨的故事,表达了对蔡文姬不幸命运的同情。
毛宗岗这里也作了批注:“前卷与此卷,方叙战胜攻取之事,几于旌旗眩目,金鼓聒耳矣!忽于武功之内带表文词,猛将之中杂见列女,如曹女之孝、蔡琰之聪、黄绢幼妇之品题、外孙齑臼之颖悟,令人耳目顿换。纪事之妙,真不可方物。”除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之外,也让人顿生感叹。即便作为一个很有才华的女性,也还是逃脱不了那个时代对她的蹂躏。作为物的被占有方式而存在的命运值得我们深思!
四、《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与重点描写女性形象的文学作品,如《金瓶梅》、《红楼梦》、《镜花缘》等相比,《三国演义》在对女性的关注、刻画等方面虽仍显不足,但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它所出现的女性形象,为后世文学作品女性的塑造和描写提供了借鉴,其意义是不可忽略的。
首先,《三国演义》以干净的笔墨描写女性,提升了后世文学塑造女性的品味。作者突破了“红颜祸水”这一观念的束缚,站在肯定的立场上,以干净的笔墨、钦敬的态度塑造了女性形象。即便在写与人私通董承侍妾云英和黄奎之妾李春香时也不涉及淫秽之词,点到为止,摆脱了低级趣味,这种简洁的手法为后来《聊斋》写风月事不用风月之墨、《红楼梦》写秽事摒弃秽笔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提升了文学作品创作的思想和道德品味。
其次,《三国演义》对女性的描写开创了一种新的模式,那就是以男性视角审视女性思维。男性作者写女性的模式在以前的文学作品中也出现过,尤其是古代诗词中常常见到男子代女性立言的作品。但这些男性作者还往往以女子的身份和口吻来描写女性,表达的是闺怨思乡之情,风格比较柔美,比如《涉江采芙蓉》就是这样。《三国演义》则完全采用男权社会男性的思维和道德标准来衡量、评判女性,这种模式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颇深。《水浒传》中孙二娘、扈三娘、顾大嫂之类的女性形象,很显然是根据男性强盗的标准打造的,《红楼梦》在描写和观察女性的视角和观念上虽然有了很大的突破,然而还是未能摆脱男性视角对女性的审视,就是以男性对女子的同情、理解、爱恋和歌颂来描写女性的。
再次,《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为后世文学作品女性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借鉴,尤其在崇尚道德的女性形象和巾帼英雄形象在后世文学作品更是屡见不鲜。《水浒传》之林冲妻、《金瓶梅》之吴月娘、《儒林外史》之鲁小姐等就是对《三国演义》中忠义刚烈女性形象的继承。明末清初涌现的才子佳人小说中才德兼重、情而守礼的佳人,都与《三国演义》中崇德的女性形象一脉相承。后世文学中的穆桂英、樊梨花更是对《三国演义》中巾帼英雄形象的继承和发展。
《三国演义》中的女性形象虽是惊鸿一瞥,但是在转瞬即逝间留下来光辉,如同流星一样划过文学的夜空,照亮了后世文学在女性形象描写上的前进道路,罗贯中先生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五、结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