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幼儿教学小学化

 我来答
童心童趣17
2022-06-16 · TA获得超过88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1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0.5万
展开全部

  导语:在中国普遍存在一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幼儿教育由于缺乏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同时为了节约资金和简化管理,戴上了小学教育的枷锁,无论从授课内容上、授课方式上,还是课程安排和事件安排上都或多或少受小学教育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避免这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呢?

  如何避免幼儿教学小学化

   一、存在的现象(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教学模式“小学化”

  教学模式是学校办学的重要规则。幼儿园教学模式的优劣关系到幼儿能否健康发展。目前,在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立幼儿园中,幼儿园管理“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

  不少幼儿园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问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等。教学过程中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部分幼儿园每天还要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期末了还要考试,这严重违背了《幼儿园教育纲要》的规定。

  存在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多幼儿园是小学附属的幼儿园,多数幼教教师由小学学段教师兼任,缺乏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常常带着旧思维应对新问题,将幼儿教育小学化、游戏活动课堂化,在幼儿教育管理和指导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样的管理队伍显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2.师资队伍“薄弱化”

  一所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并不在于是否有豪华的设施,而在于是否有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而大多数幼儿园师资量不足,教师的素质较低,很多幼儿园都是“包班”即一个教师一个班,既当教师又当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工作量重,一人多岗现象普遍:班额过大,有的一个班七八十名幼儿,严重影响了保教质量,老师即使有许多很好的设想,如自制一些教玩具,与幼儿一起游戏一起探索,相互分享活动的快乐,但也无法实施。由于教师的工作量大了,探究幼儿教育的精力就更不足了。

  3.环境设施“简单化”

  良好的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情操,还能提高幼儿对生活的认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新课程条件下,环境的教育价值显得更为突出,而有些园所布局简单,条件简陋。室内布置单调,没有区角活动,幼儿缺乏必要的玩具,没有丰富的操作材料,不能培养幼儿的想像力,更不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的兴趣。

  4.家庭教育“片面化”

  目前,许多家长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幼儿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把识字、背诗、计算、拼音、学外语当作幼儿教育的主要课程,错误地认为幼儿有了知识就有了未来的一切,而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发展。他们关心的是幼儿在幼儿园是否学会了拼音、写字、算术,认为这能为小学打好基础,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并且成绩也很好,过一段时间,就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学习上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这是造成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的根源所在。

  二、解决措施

  1.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幼儿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给幼儿的就是自我保护意识。现代社会危险无处不在,教师和家长又不能分分秒秒都在幼儿的身边,想要让幼儿能够平安顺利的学习和生活,就得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教会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

  2.让教学生活化。用贴近生活的教学环

  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说明了教育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幼儿在一个亲切自然、富有情趣的环境中容易被激发出探索的兴趣,从而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并在生活环境中发现新的问题例如,幼儿在角色游戏“过家家”中,他们分别扮作爸爸、妈妈。“爸爸”去劳动,“妈妈”去做饭。都忙得不亦乐乎。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工具的使用、做饭的方法,并发现、解决自己不理解的洗菜择菜问题。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了发展.并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这也变成了幼儿互相学习的平台幼儿对新鲜的环境总是特别有兴趣。我们可以为其创造出亲切、温馨如小家一般的氛围。使其在这里的生活、学习能从心里感到安逸舒适。幼儿在如自己小家般的环境里,可以安心专注地活动,快乐地成长。

  3.在教学中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大多数人对“健康”的认识都比较片面,认为幼儿的身体健康就是健康,而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认识的偏差,使我们忽视了幼儿的非智力教育,妨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础。要想使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全地发展.首先要使儿童有健康的躯体,而这些就需要我们的保护和锻炼。比如规律的饮食和睡眠。

  适当的劳动和游戏,这些都是儿童生理健康的保证。身体健康了,还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智力发育正常、积极向上、情感丰富、性格开朗而又有自控能力、同别人友好相处、适应集体生活等。

  要想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为幼儿创造出一个能够相互接纳、信任、尊重、和谐的生活氛围,并与他形成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因此,老师要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4.在教学中培养幼儿“倾听”的好习惯

  在我的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幼儿都不能专注地听他人讲话.无论是教师讲课还是其他孩子回答问题.孩子们总是和其他小朋友交头接耳地说个不停.并且很爱在其他人说话时插嘴.在他们的世界里认为这样做没有不对。然而教师和家长都知道.这种行为不但很不礼貌.而且很影响幼儿的倾听能力.久而久之的话孩子就不会听讲.对上小学之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影响。若等造成重大影响之后再教育孩子去改正就为时晚矣。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就要及时地纠正孩子的这种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能力。

  5.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幼儿的审美观

  幼儿的美术教学是在绘画和美术欣赏中进行的,进而从当中提高幼儿对美的欣赏感知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增长,还要让幼儿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来加深他们对事物的审美感受,从而提高审美感知水平美术是视觉艺术,只有提供高水平的艺术作品,才能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我们可以多选择与幼儿生活经验贴近、幼儿能够理解的一些名家名作,让幼儿欣赏,引导孩子们感受其中的美。

  6.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小朋友经过数学的学习,感受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幼儿数学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亲自操作。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得出的相关结论在幼儿的脑海里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教师在给予及时地补充和说明,知识便会扎实牢固地被幼儿所接收。而数学规律地总结和归纳,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复习和整理习惯,从而提升小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幼儿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发展,这也正是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育十分重视的原因。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改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并用最适宜教育孩子的教学方法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