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熬夜有什么危害呢
人类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包括苍蝇、蠕虫甚至水母等无脊椎动物也会睡觉。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睡眠对所有具有神经系统的有机体来说都是普遍的,也是必不可少的。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要睡觉?
事实上,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答案。据11月18日发表在《分子细胞》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大脑中的PARP1蛋白犹如“天线”,可向大脑发出睡眠和修复DNA损伤的时间信号,这一发现朝着解开这个谜团更迈近了一步。
当我们醒着的时候,体内的稳态睡眠压力会增加,保持清醒的时间越长,这种压力就越大。在醒着的几个小时里,紫外线、神经元活动、辐射、氧化应激等因素会造成神经元中的DNA持续损伤。然而,大脑中过度的DNA损伤会带来危险,睡眠则可以“召唤”DNA修复系统。
斑马鱼睡眠时的神经活动特征与人类相似,是研究睡眠的对象。通过斑马鱼实验,研究人员确定,DNA损伤的累积是引起睡眠状态的驱动因素。当DNA损伤的积累达到最大阈值,稳态睡眠压力便增加到了触发睡觉的冲动,于是鱼进入了睡眠状态。随后的睡眠促进了DNA修复,从而减少了DNA损伤。
研究还发现,至少需要睡6小时才能减少稳态睡眠压力并修复DNA损伤
那么,大脑中是什么机制告诉我们:该睡觉了?研究发现,PARP1蛋白是DNA损伤修复系统的一部分,是最先做出快速反应的蛋白之一。它可标记细胞中DNA损伤位置,并“招募”所有相关系统来清除DNA损伤。
通过遗传和药理学操作,PARP1的过表达和敲低(表达下调)实验表明,增加PARP1不仅可促进睡眠,还可增加睡眠依赖性修复。相反,抑制PARP1会阻断DNA损伤修复的信号。结果就是,这些鱼没有完全意识到它们累了,因而不会进入睡眠模式,造成DNA损伤没有得到及时修复。同样的实验结果也在小鼠身上得到了验证。
这一新发现描述了如何在单细胞水平上解释睡眠的“事件链”。这种机制可解释睡眠障碍、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症)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相信,未来的相关研究将能拓展到更多其它的动物,包括从低级无脊椎动物到人类。
睡眠:可以通过洗热水澡、泡脚、保持环境的安静等,使人体快速入睡,通过有效的睡眠补充体力和精力,从而达到快速恢复精神的作用;
饮食方面:可以尽可能多喝水,通过喝水可以补充液体,通过液体补充,可以对熬夜造成的脱水或水分丢失进行改善,恢复人体的精神,同时也可以喝一些兴奋性的饮料,如浓茶、咖啡等,促进大脑的兴奋性。另外,还可以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肉、鸡蛋、虾、橙子等,可以起到滋阴生津的作用,从而提神或者改善精神状态;
其他方面:熬夜对肝肾功能会有一定的损害,导致人体出现抵抗力下降,可以遵医嘱服用保肝药物,如维生素B、维生素C等。还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如跑步、游泳、打篮球等,起到提神作用,能有效的缓解熬夜,恢复精神。熬夜人群在第二天中午可以进行午睡,也会有利于精神的恢复,缓解身体的疲劳。长期熬夜会导致内分泌的紊乱,出现脱发、长痘、肥胖等症状,建议适当调整生活作息,可以在睡觉前喝一杯热牛奶帮助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