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赏析。
一、“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赏析:作者用夸张的笔调,连用三个“最黑”,述了自己之于“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的痛恨,义愤填膺,写出自己的感情基调,从而引出下文。
二、“然而,对于阴间,我终于已经颂扬过了···虽有“言行不符”之嫌,但确没有受过阎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贴,则差可以自解。”
赏析:作者用些许调侃及戏谑的语气,鲜明的揭露了某些人的虚假面具,表明自己所言属实而且出自肺腑之言,表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及黑白不分。
三、“我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触犯天条的,即使半语不合,一念偶差,也都得受相当的报应。”
赏析:作者通过举出例子,描绘出小时候在私塾之外自在的阅读,从而反面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及他们对儿童的毒害,但作者对于雷公电母天马行空等的描述,无一不包含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
扩展资料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
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