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调 1234567 转成C调是什么? 求详解
f调的1234567相当于c调的456b7123
d调的1234567相当于c调的23#4567#1
e调的1234567相当于c调的3#4#567#1#2
g调的1234567相当于c调的567123#4
a调的1234567相当于c调的67#123#4#5
b调的1234567相当于c调的7#1#23#4#5#6
扩展资料:
自然七声音阶
音阶应用最广的七声音阶,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5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和3个一串,两串之间以半音隔开。
五声音阶
详称“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或“全音五声音阶”。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岛、匈牙利、苏格兰民间音乐以及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常被称为“中国音阶”。其五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专用的名称,分别称为:宫、商、角、徵、羽。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3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宫-商-角)和一个单独的(徵-羽),两段之间以□音隔开。
吉卜赛音阶
详称“带有增二度的七声音阶”。吉卜赛是10世纪时从印度西北部分离出来的游牧部落,其音阶结构形态继承了古印度音乐文化的特点,并在西亚、东欧、南欧、北非各民族的音乐中留下深远的影响。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两处增二度,每个增二度两端有半音镶边,形成一组以纯四度为框架的、“吉卜赛风”的四音音列,两组四音音列之间一处首尾交叠,一处有全音隔开,用这种音阶,也可选其中不同的音当主音以建立不同的调式(但并非每个音都能当主音)。
阿拉伯音阶
详称“带有中立音的七声音阶”。8世纪时著名乌德演奏家扎尔扎尔创用以后,在伊斯兰文化影响所及的地区广泛流传,成为阿拉伯民族音乐的特征。其音程组织是,将一个全音与两个约为四分之三音的音程相接以形成一组以纯四度为框架的“阿拉伯风”的四音音列,每个八度内的两组四音音列之间一处首尾交叠,一处有全音隔开,见下例4,用这种音阶,也可选其中不同的音当主音以建立不同的调式(见阿拉伯音乐)。
半音五声音阶
详称“带半音的五声音阶”。盛行于古代希腊与近代日本及其他太平洋岛屿。其音程组织是,将一个大三度与一个半音相接以形成一组以纯四度为框架的、特别的三音音列,两组三音音列之间可有全音隔开。由于大三度与半音相接时其上下位置可以不同,实际上分成两种结构形态。
平均七声音阶
流行于东南亚一带。其音程组织是将一个八度划分成大致相等的7个区间,每个区间小于全音而大于半音。
平均五声音阶
爪哇人所用,当地称之为“定形斯连德罗”。其音程组织是将一个八度划分成大致相等的5个区间,每个区间大于全音而小于□音(见印度尼西亚音乐)。
以上各类音阶都植根于民间音乐中。此外尚有不少人工音阶,是由作曲家根据某种表现意图与风格要求而设计创造的,有的仅出现于某一特定的作品中,有的为某一作曲家所喜好常用,有的产生较大影响,为某个时期某个流派的一批作曲家所用。音阶里也有音乐,7个音符组成了美妙的音乐。
参考资料:
F调音阶,用固定调(即C调)数字简谱记来就是 4 5 6 b7 1 2 3(1=C)。C调要转到F调,就要把整曲所有和弦都改变,就是按照C到F的音阶距离来变。也就是说C到F的音阶相差4个,因此其他的和弦也应按照这个距离来改变。
数字简谱,通常采用首调记谱,即无论何调,大调音阶的第一级音都记作“1”。要想准确、熟练地掌握首调与固定调之间的转换,需要首先理解音名、调名、音级等多个基本概念。
习惯上,以自然大调的各正统音级作为“自然音级”。简谱的数字所表达的,正是自然大调音阶的自然音级,比如1 2 3 4 5 6 7,就是表达自然大调1~7的自然音级。相对于自然音级,简谱数字中加有升降号的,则表达为相应的“变化音级”,比如b7的本来意思,就是“降七级”。
自然音级与变化音级的概念在简谱记谱中极为重要,因为同样音高的音在不同的音阶中,所处的音级是不同的,比如C调的“1”,在D调中,就是降七级,在E调中就是降六级、在F调中就是第五级,G调中就是第四级……即相同的音在某些音阶中可能会处在自然音级上,而在另一些音阶里,则处于变化音级。
其次是调名,自然大调的调名,只是一个调高的名称,即各调音阶里相同音级的音高不同,但音阶结构没有变化,所有的调高音阶都是自然大音阶。
因此,其各音级相互之间的音程关系是固定的,比如音阶的第三级与第四级音之间、第七级音与一级八度音之间都是小二度音程关系(半音),用数字简谱来说就是3与4、7与i之间是半音关系,其他相邻音级之间则都是全音关系。这是自然大音阶的基本性质特征,如果改变,就不再是自然大音阶了。
自然大音阶的调高,采用音阶起始音,即第一音级上的音高作为调高标准,所以,这个音的音名,自然也就是该调高的调名了。
现代乐音体系中的音名,是七个英文字母,即C D E F G A B,每个字母代表着某一特定的音高。比如说A音,即表示为音频为440Hz的以及所有与之为八度关系上(音频值为440Hz乘以2的n次方)的各音。
这些音名所表达的是现代乐音体系中的“自然音”。在C D E F G A B这一顺序中,第三个音E和第四个音F之间,以及第七个音B与C的上方八度音之间正好为半音关系,其他相邻各音则正好为全音关系。这正符合了自然大音阶的基本特征,所以这是个以C音开头的自然大音阶,即C调。与之对应的简谱,就是1 2 3 4 5 6 7(1=C)。
如果是F调,则要以F音起始,来构成一个自然大音阶——F G A bB C D E,按首调记谱,简谱仍记作1 2 3 4 5 6 7(1=F),但各音级对应音名与C调是不同的。这里出现一个bB音的变化音,但它在F调中却是正统的自然音级——第四音级。
原因即如上述——因为要保持自然大音阶的结构,这个音级必须与第三音级之间形成半音关系。所以不能用B音,因为B音在这个调里是处于变化音级的“升四级”。因而只能用bB音。对应到C调简谱,就是C调中的“降7级”,所以固定调记作“b7”。
在做个引申的例子,比如G大调,用音名来排列音阶为G A B C D E #F,首调简谱记作1 2 3 4 5 6 7(1=G),转换为固定调简谱记谱则为5 6 7 1 2 3 #4(1=C,对应的C调音级)。其他各调与C调简谱记谱的对应关系,可以按照上述原理方法,自行推敲。
扩展资料:
F自然大调是一个基于F音的大调,由F、G、A、♭B、C、D、E和F组成,调号有一个降号。相对小调是d小调,并行小调是f小调。大调的特点是第一级音与第三级音之间形成大三度关系。
任何一个大调音阶,其第一个音到第八个音的依次间隔应该和C大调相同。我们唱起来应该感觉音程距离相同。只是音高有所不同。 无论什么大调,都依照C大调各音阶的唱名,将第一个音唱成Do,第二个音唱成Re...这种唱法称为“首调唱名法”。
C大调的平行关系小调是a小调,它的音是这样排列的:
我们这样来区分大调小调,前三个音是大三度音程的为大调音阶,前三个音是小三度音程的为小调音阶。 平行关系小调的组成音和其大调的组成音相同,也就是说以大调6这个音为起始音就是它的平行关系小调。
C大调的平行关系小调为a小调 D大调的平行关系小调为b小调 G大调的平行关系小调为e小调 这是一个关系大小调图 这样我们大概可以区分一首歌的大小调了。
大调歌曲往往明朗、雄壮;小调歌曲往往柔美、抒情。 在和弦上表现为 C大调歌曲开头、结束都使用C和弦。 a小调歌曲开头、结束都使用Am和弦。 C大调歌曲以C、G、F为主。a小调歌曲以Am、Em和Dm为主。
F调音阶,用固定调(即C调)数字简谱记来就是 4 5 6 b7 1 2 3(1=C)。
F调,则要以F音起始,来构成一个自然大音阶——F G A bB C D E,按首调记谱,简谱仍记作1 2 3 4 5 6 7(1=F),但各音级对应音名与C调是不同的。这里出现一个bB音的变化音,但它在F调中却是正统的自然音级——第四音级。
原因即如上述——因为要保持自然大音阶的结构,这个音级必须与第三音级之间形成半音关系。所以不能用B音,因为B音在这个调里是处于变化音级的“升四级”。因而只能用bB音。对应到C调简谱,就是C调中的“降7级”,所以固定调记作“b7”。
数字简谱,通常采用首调记谱,即无论何调,大调音阶的第一级音都记作“1”。要想准确、熟练地掌握首调与固定调之间的转换,需要首先理解音名、调名、音级等多个基本概念。
扩展资料
音阶就是以全音、半音以及其他音程顺次排列的一串音。基本音阶为C调大音阶,在钢琴上弹奏时全用白键。音阶分为“大音阶”和“小音阶”,即“大调式”和“小调式”。大音阶由7个音组成,其中第3、4音之间和第7、8音之间是半音程,其他音之间是全音程。小音阶第2、3音之间和5、6音之间为半音程。
通俗来说,音乐里的CDEFGAB就是音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