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的人吃什么食物能调节
展开全部
一、调理脾胃的食疗方法:
1、益脾饼
白术、干姜、鸡内金、熟枣肉。将前三味轧细焙熟,共合枣肉,同捣为泥,作成小饼,举派炭火上炙干,晨起空腹,细嚼咽之。
2、蒸蜂蜜
蜂蜜隔水蒸熟后,于食前空腹一次服下,每日2~3次,坚持每日服用。
3、八宝粥
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
4、薏米莲子粥
薏苡仁、莲子肉(去皮心)、冰糖适量。先煎苡仁,继入莲子肉,待粥成后加入冰糖,作早点食用。
光靠这些食疗还是不够的,建议使用德甫常谓保茶一日两袋,滋润脾胃,温和调养。
5、山药薏苡仁粥
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6、山药扁豆糕
鲜山药、扁豆、陈皮、红枣肉。将山药去皮切成薄片,再将枣肉切碎,共合均匀后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
7、山楂麦芽粥
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适用于饮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8、参枣粥
党参1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气,适用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9、大麦汤
羊肉、草果、大麦仁。羊肉切片销弊后,与草果熬汤,过滤后用汤煮大麦仁,熬熟,加盐少许即成,亦可在滤汁后与肉同煮食之。
二、如何养脾胃?
1、饮食调养的基本原则
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2、积极食疗和按摩保健
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杀菌可以帮助消除炎症亏答族,建议多吃;另外枸杞、银耳、红枣、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3、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
4、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的方法有很多,慢跑、爬山、瑜伽、气功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促进肠胃蠕动,提高身体的消化能力和营养的摄取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排除身体毒素。
看了以上的介绍,现在你知道脾胃虚弱怎么调理了吧,希望能帮到你。
1、益脾饼
白术、干姜、鸡内金、熟枣肉。将前三味轧细焙熟,共合枣肉,同捣为泥,作成小饼,举派炭火上炙干,晨起空腹,细嚼咽之。
2、蒸蜂蜜
蜂蜜隔水蒸熟后,于食前空腹一次服下,每日2~3次,坚持每日服用。
3、八宝粥
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
4、薏米莲子粥
薏苡仁、莲子肉(去皮心)、冰糖适量。先煎苡仁,继入莲子肉,待粥成后加入冰糖,作早点食用。
光靠这些食疗还是不够的,建议使用德甫常谓保茶一日两袋,滋润脾胃,温和调养。
5、山药薏苡仁粥
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6、山药扁豆糕
鲜山药、扁豆、陈皮、红枣肉。将山药去皮切成薄片,再将枣肉切碎,共合均匀后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
7、山楂麦芽粥
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适用于饮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8、参枣粥
党参1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能健脾益气,适用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9、大麦汤
羊肉、草果、大麦仁。羊肉切片销弊后,与草果熬汤,过滤后用汤煮大麦仁,熬熟,加盐少许即成,亦可在滤汁后与肉同煮食之。
二、如何养脾胃?
1、饮食调养的基本原则
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2、积极食疗和按摩保健
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杀菌可以帮助消除炎症亏答族,建议多吃;另外枸杞、银耳、红枣、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3、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
4、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的方法有很多,慢跑、爬山、瑜伽、气功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促进肠胃蠕动,提高身体的消化能力和营养的摄取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排除身体毒素。
看了以上的介绍,现在你知道脾胃虚弱怎么调理了吧,希望能帮到你。
展开全部
1.脾虚呕吐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则: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3.脾虚水肿
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则:温脾利水消肿。主方:实脾饮加减。
4.脾虚出血
证候: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则:健脾益气摄血。主方:生脉饮合参附汤加减。
5.脾虚带下
证候: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主方:完带汤,水煎服。
6.脾虚经闭
证候: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治则:补脾胃、养气血。主方:八珍汤加减。
7.脾虚多涎
证候: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则:补益脾气摄津。主方:五味异功散加减。
8.脾虚生风
证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气微主证。脾虚引动内风,多由吐泻或药、食损脾所致。《张氏医通·诸风门》:“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治则:补脾熄风。主方:六君子汤加蝎尾、炮姜、肉桂。
9.脾虚如球
证候: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于气分所致。治则: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之药。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10.脾虚生热
证候: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舌淡苔黄腻段坦,脉细数无力,烦渴不能多饮,皮屑增多,言语无力,小便短赤,耳鸣遗精。因脾虚所至内湿停滞,久而生热,无养气血,水湿不化,阴虚阳盛。治则:健脾益气、养气血为主,辅以清虚热伍燃坦,滋肾腔桐阴。主方:人参健脾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证候: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则: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2.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则: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3.脾虚水肿
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则:温脾利水消肿。主方:实脾饮加减。
4.脾虚出血
证候: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则:健脾益气摄血。主方:生脉饮合参附汤加减。
5.脾虚带下
证候: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主方:完带汤,水煎服。
6.脾虚经闭
证候:经闭,常兼见饮食不振,痞满,大便不实等症。多因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复为饮食所伤,饮食日见减少,导致生化之源不足,无血下达冲任胞宫而致经闭。治则:补脾胃、养气血。主方:八珍汤加减。
7.脾虚多涎
证候:神疲,面色萎黄,涎多清稀。《证治准绳·幼科》:“小儿多涎,由脾气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则:补益脾气摄津。主方:五味异功散加减。
8.脾虚生风
证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气微主证。脾虚引动内风,多由吐泻或药、食损脾所致。《张氏医通·诸风门》:“若体倦神昏不语,脉迟缓,四肢欠温者,脾虚生风也。”治则:补脾熄风。主方:六君子汤加蝎尾、炮姜、肉桂。
9.脾虚如球
证候: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虚起如球,无赤痛,喜按。因脾虚挟湿或气血不足,虚火壅于气分所致。治则:补脾益气为主,辅以祛邪之药。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10.脾虚生热
证候:面色萎黄,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肿胀,舌淡苔黄腻段坦,脉细数无力,烦渴不能多饮,皮屑增多,言语无力,小便短赤,耳鸣遗精。因脾虚所至内湿停滞,久而生热,无养气血,水湿不化,阴虚阳盛。治则:健脾益气、养气血为主,辅以清虚热伍燃坦,滋肾腔桐阴。主方:人参健脾丸合知柏地黄丸加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吃些利湿健脾的食物(如,薏米,赤小豆,冬瓜,海带,山药等),或者喝稀健薏米红豆茶,忌酒,忌生冷油腻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