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铁山铁(铜)矿床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7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大冶式铁矿是我国重要的矽卡岩型富铁矿床,分布于湖北省东南部大冶鄂城一带。铁山矿区为本区最主要的铁矿床,早在古代就已开采,新中国成立后,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地质部429地质队曾进行过较详细的勘探工作。目前,它是武钢主要的铁矿石供应基地之一。

作者等曾于1962~1964年和20世纪80年代初两次对本矿区进行过较深入详细的研究,在岩浆岩岩石学、交代岩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接触交代作用和成矿作用等方面取得了较系统的资料,首次在我国提出了矽卡岩型铁矿床中碱质交代对铁质活化富集的重要作用,指出碱质交代和挥发组分是该类铁矿的重要找矿标志。

(一)成矿区域地质背景

1.区域构造

鄂东南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隶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它的北边是中朝准地台伏牛-大别台背斜,旧称淮阳地盾,属秦岭褶皱带东段,南部为江南古陆,而大冶式铁矿分区为古生代—三叠纪坳陷带,是地幔上隆和地壳结构较薄弱的部位,这种部位易遭受后期构造活化和深部岩浆的上侵。

区域构造和卫星影像资料表明,区内北部下扬子坳陷褶皱和淮阳地盾之间有一组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深大断裂,可能属切割上地幔的深大断裂,在印支-燕山运动时形成一组北北东向的大型深断裂带和近东西向褶皱,促使早期形成的北西西向和北西向断裂带复活。这一系列复杂构造断裂带的交叉,不仅控制了继承性坳陷盆地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控制了区内中性和中酸性岩体的就位和铁、铜矿床分布(裴荣富等,1985)。

2.区域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自老至新有:

志留系富池组页岩,厚约300m。

泥盆系五通组砂岩和石英岩,厚100~120m。

中晚石炭世灰岩、白云质灰岩,90~250m。

二叠纪泥质灰岩和页岩,约300m。

早三叠世大冶灰岩:下部以灰岩为主;上部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白云岩,夹石膏层,350m。

上三叠统蒲圻砂页岩,200m。

侏罗纪砂页岩,夹煤层,400m。

白垩纪中酸性火山凝灰岩和砂页岩,750m。

铁矿化在上述各时代和不同岩性的围岩中均有发现,但统计表明,将近90%的铁(铜)矿储量都集中在三叠系(中)下统的碳酸盐岩岩层和侵入体接触带,其次是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岩层(7%~8%),说明碳酸盐岩石的存在,有利于铁(铜)矿的沉淀富集。

3.区域岩浆岩

区内沿北北东-南南西方向等距地分布着燕山期鄂城、铁山、金山店和灵乡4个岩体,前三者出露长轴均为北西西向,灵乡岩体则呈北东向延展。此外,在灵乡岩体的东南部还有殷祖和阳新两个较大的侵入体产出。铁(铜)矿床均产于上述岩体的接触带(图14-5)。

本区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性的特点,大体可分为3期:

燕山期早期(同位素年龄165~140Ma):形成灵乡、殷祖、阳新和铁山等中酸性岩体。铁山矿床铁矿石中金云母为149~132Ma(K-Ar法),而大广山铁铜矿床磁铁矿石中的金云母为140Ma(K-Ar法),基本上反映了这个成矿期的时代。

燕山期中期(145~132Ma):主要形成鄂城、金山店等与铁矿化有关的富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类侵入体。

燕山期晚期(132~90Ma):在火山盆地内部形成王豹山闪长岩体和鄂城侵入体内部的花岗斑岩岩脉。

岩浆活动自早到晚有从中偏基性向中酸性或酸性演化的趋势。其中铁山岩体演化最明显,伴生矿床的规模也最大。在岩石化学成分上,这种演化反映为SiO2逐渐增多,而CaO,MgO,FeO+Fe2O3,含量渐趋减少,K2O和Na2O的变化则不明显。岩浆分异和演化不好的岩体(如殷祖岩体),含矿性较差。

(二)矿床地质特征

铁山矿床位于铁山背斜的北翼。矿体赋存于铁山侵入体南缘中段闪长岩类与三叠纪灰岩的接触带。

1.控矿围岩岩性

矿区内出露地层以中下三叠统大冶灰岩为主,次为二叠纪硅质页岩。中下三叠统大冶灰岩,由下而上按其岩性可分为3层:①灰黑色薄层泥质灰岩与页岩互层,该层在接触带附近变为条带状石榴子石透辉石大理岩;②灰黑色中厚层纯灰岩;③含少量白云质(MgO1.5%~5%)厚层灰岩,中夹数层厚20~30m的灰质白云岩(MgO15%~18%)。第3层为铁山矿床主要成矿围岩,相当于嘉陵江组层位。上述碳酸盐岩围岩受岩浆侵入影响,受到接触热变质作用,均不同程度地遭到大理岩化。

图14-5 大冶地区侵入体和铁矿分布略图

2.侵入体岩相和岩石化学特征

铁山岩体是由石英闪长岩、正长闪长岩(二长闪长岩)、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等组成的多次侵入的中偏酸偏碱性侵入杂岩。各岩性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自中心向边缘呈环状分布。

1)中心部分:由斑状花岗闪长岩组成,出露面积约6km2。岩石为浅灰—肉红色,不等粒斑状结构,内部相斑晶相对较大,边缘相为细斑结构。斑晶为条纹长石和钾长石,后者具卡氏双晶。斜长石(An13~21)粒径1~3mm,常被条纹长石所交代,石英呈他形粒状,粒径0.4~2mm,分布于斑晶之间。暗色矿物主要为角闪石,含少量黑云母。副矿物有磷灰石、榍石、磁铁矿和锆石。

2)过渡部分:正长闪长岩和石英二长闪长岩,是岩体的主要岩相,其结构由内向外从粗中粒渐变为细粒,且具流线构造。岩石由更长石、条纹长石和角闪石组成,含少量黑云母、透辉石,副矿物有磷灰石、磁铁矿、榍石等。

3)边缘部分:由石英闪长岩、斑状石英闪长岩和黑云母辉石闪长岩等组成。石英闪长岩和斑状石英闪长岩外表灰白色至浅灰色,分布于岩体南部。岩石或多或少显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由斜长石,其次为角闪石组成,粒度0.5~3mm。基质主要由斜长石组成,含一定量条纹长石和石英。斜长石经电子探针分析结果,其成分为An14.2~39.9,即主要属更长石,局部为中长石。部分斜长石显示环带结构。

应用X光粉晶衍射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和光学法较系统地测定了斜长石的结构状态。从而可以得出岩浆结晶作用中斜长石成分和结构状态的变化规律:

岩石中斜长石内核的基性程度较高,An在26~30之间,最高达An40左右,有序度多为0.6~0.8,个别为0.5。环带状斜长石外环的酸性程度增高,有序度也相应增高,大部在0.8~1.0之间,成分多小于An25,最低可达An15左右。这说明在岩浆结晶作用晚期,形成了碱质含量很高的熔体相。

无环带的斜长石的成分大都在An18~25之间,有序度为0.8~1.0,与环带状斜长石外环部分较接近。基质中斜长石较酸性(An17),有序度较低,矿物颗粒细小,说明基结晶是处于高温快速结晶状态的产物。

黑云母辉石闪长岩:主要分布于铁山岩体南缘尖山、狮子山和铁门坎矿段的地表。我们曾在尖山204m水平开采面上观察到黑云母辉石闪长岩侵入切穿石英闪长岩的现象,说明其生成比石英闪长岩要晚。岩石外表为绿灰色,中—细粒结构,主要组成矿物有斜长石(An14~35)、条纹长石、单斜辉石(透辉石-霓辉石的过渡系列)、黑云母,含少量石英和角闪石,常见的副矿物有榍石、磷灰石、磁铁矿、金红石和锆石等。

如前所述,铁山岩体是燕山期(同位素年龄128~165Ma)多次侵入的复式杂岩体。依各期侵入体的接触关系,参照同位素地质年龄资料,各类岩石的侵入顺序大致是:斑状含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粗斑含石英闪长斑岩→黑云母辉石闪长岩→斑状花岗闪长岩。

铁山岩体不同岩石类型的岩石化学成分见表14-1。基于对铁山岩体150余个岩石化学分析资料的统计和详细岩相学研究,我们认为铁山岩体属富碱质的多阶段侵入杂岩,各期侵入岩岩石化学成分有循序演化的特点。岩系皮克指数为54.7,里特曼指数δ值介于3~6之间,表现出碱钙性岩系的特征。在查瓦里茨基岩石化学向量图解中,铁山岩体岩石投影点介于黄石公园与马洛斯-哈伊伍德自然组合之间,主要为埃特纳型,是一种与钙碱性岩系过渡的碱性岩系。各类岩石查瓦里茨基a值(每类岩石平均值)介于15.96~18.10之间,它不仅远高于相应戴里岩石的参数值,也大于胡受奚(1979)所划分的与铁矿有关的火成岩平均a值14.95,反映出铁山杂岩是富碱的岩浆体系。铁山杂岩a/c平均值变动于6.96~8.37,显示了岩石富碱贫钙的特点。岩体平均b值为4.92~11.29,燕山期早期侵入体为7.84~11.29,较戴里闪长岩低,略低于戴里的石英闪长岩。岩浆岩中低铁镁组分的特性,可视为我国与矽卡岩铁矿床有关岩浆岩的共同特征,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这可能与岩浆演化过程中铁质较多地转移到流体相,以及在蚀变过程中岩体中铁质活化迁移的双重作用有关。铁山杂岩体早期岩相属正常系列,而燕山期晚期侵入岩铝的含量增加,向铝过饱和方向转化。

表14-1 铁山侵入体主要岩类化学成分单位:%

分析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

通过不同侵入阶段的岩石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的对比,可以看出,铁山杂岩是一个硅酸不饱和—弱过饱和的岩浆正常演化系列,表现早期阶段富Ca,Mg,燕山期早期的晚期阶段富Fe,Na,燕山期晚期阶段富Si,K,Na,Fe在燕山期早期的晚期阶段最高。铁山杂岩体具有高的Fe3+/Fe2+值,反映出成岩过程中高的氧逸度环境,晚期岩体中Fe2O3/FeO值有所降低,这种特点决定了铁主要分布于氧化物相中,而晚期岩体中硅酸铁的比例有所增加。早期岩体具有高的Na/K值,而晚期岩体Na含量锐减,这可能促使钠在岩浆演化中在早期高温阶段就进入流体相,造成本区强烈的钠化。

3.矿体产状特征

铁山矿床共由6大矿体组成,自东向西依次为尖山、狮子山、象鼻山、尖林山、龙洞和铁门坎。它们均产于蚀变石英闪长岩、黑云母辉石闪长岩与大理岩或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带,连绵全长约5000m(图14-6)。矿体形态变化较大,一般为似层状或透镜状,局部为囊状,后者是交代蚀变闪长岩中大理岩捕虏体的产物(图14-7,图14-8)。6大矿体中除龙洞矿体向南倾斜和尖林山矿体呈平卧状外,其他都向北北东倾斜,但在深部有的矿体又转向南倾斜。矿体沿倾斜长度多在100~450m不等,厚10~80m,局部可达180m。

图14-6 大冶铁山铁矿地质略图

图14-7 大冶铁山尖山矿体地质剖面(据赵一鸣等,1965)

图14-8 大冶铁山狮子山矿体地质剖面(据赵一鸣等,1965)

4.矿石类型和成矿系列

铁矿石的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次为赤铁矿、假像赤铁矿、菱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黄铁矿,有少量斑铜矿、白铁矿、闪锌矿,在氧化带还有水针铁矿、孔雀石、铜蓝、辉铜矿、赤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绿色云母(含铁金云母)、透辉石(或次透辉石)、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和石英,局部有绿泥石、阳起石等。

矿石以致密块状构造为主,其次为浸染状和花斑状,局部见角砾状、条带状和多孔状构造。磁铁矿交代矽卡岩和大理岩、菱铁矿和金属硫化物交代磁铁矿的现象十分普遍,形成许多交代结构和构造。在象鼻山矿体中还见有多孔状磁铁矿石,孔洞中有少量绿色云母和黄铁矿,我们认为这类矿石应属于高温富挥发分的含铁流体充填在张开裂隙中的产物,因为接触交代作用并不完全排除在一定构造围岩条件下在不同热液作用阶段局部可能发生的充填作用。此外,在狮子山紧挨岩体处还可见到一角砾状磁铁贫矿带,宽一至数米,磁铁矿呈网脉穿插胶结被压碎的蚀变闪长岩角砾,角岩的棱角还十分清晰,说明矿石主要是以充填的方式生成的。

矿石化学成分的特点是富铁高硫,并伴生Cu,Co,Au,Ag等有益元素,可供综合利用。铁矿石平均含全铁53%左右,铜品位0.5%~0.7%,钴是以类质同像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中。

根据矿石的矿物组合、构造特征、产出地质部位及其所反映的生成条件,可大致划分以下5个矿床类型(表14-2),即①接触交代型含铜矽卡岩磁铁矿矿床;②高温气液充填型磁铁矿矿床;③高中温热液交代型含铜磁铁矿-菱铁矿矿床;④中低温热液充填型菱铁矿矿床;⑤风化淋滤型含铜褐铁矿矿床。其中以1,3类分布最广,是矿区内最重要的铁(铜)矿石。上述1~4类矿床形成于同一成矿期的不同成矿阶段,相互之间有密切的时空成因联系,组成一个与燕山期中偏酸性侵入杂岩有关的铁(铜)成矿系列。

表14-2 铁山矿田主要矿床类型及其特征

(三)矽卡岩类型、矿物成分和交代分带

铁山矿区矿体附近的闪长岩类和碳酸盐围岩均遭到强烈的接触交代作用和热液蚀变作用,形成各类矽卡岩、碱质交代岩和热液蚀变岩石。矽卡岩和碱质交代岩是接触交代作用阶段(矽卡岩阶段)的产物,其形成时间早于矿化作用,在空间上常具较明显的分带性。

热液蚀变岩往往叠加在上述两类交代岩之上,但更紧挨矿体,在形成时间上则和矿化十分接近。下面对各类矽卡岩的特征、矿物成分和交代分带现象分别进行描述:

(1)透辉石(次透辉石)矽卡岩

这是矿区内最重要的矽卡岩,主要分布于狮子山、尖山、龙洞等矿段的外接触带,并常被磁铁矿矿体所交代,局部也有在内接触带蚀变闪长岩中呈脉状产出的。在狮子山矿段,透辉石矽卡岩的分布均高于112m水平,呈透镜状和弯月形产出,厚度可达30~50m。在龙洞矿段,透辉石矽卡岩的分布亦不低于60m水平。由于上部矿体大多已被开采完,因此,目前在地表和采坑这类矽卡岩已很难见到。

辉石矽卡岩在上述矿段发育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该地段接触带的大理岩含镁偏高。另一方面接触构造形式起重要作用,例如,狮子山矿段的辉石矽卡岩大多产于闪长岩的内凹处,即大理岩呈弧形突入闪长岩的部位。

透辉石矽卡岩外表为暗绿色,块状构造,细至中粒构造,主要由透辉石组成,含少量方解石、石榴子石、黄绿色角闪石、阳起石和绿色云母等。

对矿区内的单斜辉石经光性测定、化学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14-3),主要属透辉石,Hed4.5~41.05Joh0.43~2.35,Ng=1.071~1.736,Nm=1.678~1.718,Np=1.670~1.710,2V(+)=56°~62°,C∧Ng=39°~47°。部分产于蚀变闪长岩中的辉石含铝和钠偏高,消光角较大,C∧Ng=48°~52°,属于透辉石和霓石的过渡种属———霓辉石。

表14-3 铁山矿区辉石化学成分

注:样品1~6为化学分析,分析者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7~10为探针分析,分析者为黄进。

我们曾对狮子山矿体北缘不同水平标高透辉石矽卡岩中的辉石和尖山34线30孔内辉石磁铁矿矿石中的辉石进行过系统的折射率测定,Ng=1.701~1.710,表明辉石的成分在空间上相对较稳定,变化不大,这说明本区外带辉石矽卡岩主要属于接触渗滤交代成因,而不是属于双交代成因的。因为双交代(扩散交代)成因的辉石矽卡岩,其矿物成分在垂直接触带方向应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另一方面,狮子山矿段的辉石比尖山矿段的辉石含铁率普遍要高一些,前者Hed17~22,后者Hed12~16。这可能与不同矿段的矽卡岩化溶液中铁的化学位高低略有差异有关。

(2)闪长岩中的脉状或网脉状石榴子石-透辉石-方柱石矽卡岩及其旁侧的碱质交代岩

这类交代岩在铁山矿区分布较广,主要见于尖山、铁门坎和龙洞等矿段,在空间上和矿体关系极为密切,常在矿体附近闪长岩类内接触带产出。断裂裂隙构造对这类交代岩的控制十分明显,因此,主要形成一系列沿闪长岩类裂隙交代的矽卡岩脉或网脉。当交代作用强烈时,网脉连成一片,形成块状矽卡岩。

在尖山地表,通过我们详细地质填图结果,发现此种网脉矽卡岩化带有两条(图14-9):一条分布于35线附近,宽约50m,呈NE50°方向延伸,长300余米;第二条矽卡岩化带宽度较小,约25m,呈NW320°方向延伸,矽卡岩化强度相对较弱。在矽卡岩网脉带两侧的闪长岩均遭到不同程度的钾长石(条纹长石)化。

图14-9 铁山矿区尖山矿段矿化蚀变分布略图(据赵一鸣等,1965)

条纹长石交代斜长石的现象在尖山的矽卡岩脉旁侧闪长岩中十分发育,其形态也多种多样:

1)钾长石沿节理交代钠长石,交代作用较弱时,钠长石残留斑块状分布零星;交代强烈时变成条纹长石。

2)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钠长石呈细小星点分布于钾长石中。

3)钠长石在钾长石中呈细纹状产出,细纹的分布方向与条纹和长石结的长轴方向垂直。当发育卡氏双晶时,钠长石细纹总是向双晶结合面两侧呈“人”字形分布,形成羽毛状结构。

4)钾长石沿斜长石的节理裂隙交代,形成港湾状、网脉状等各种形态。

方柱石矽卡岩脉外表蓝灰—绿灰色,组成矿物成分为方柱石、透辉石、钙铁榴石和榍石等,有时有少量黄铁矿、钠长石和葡萄石等晚期交代矿物。方柱石的化学成分见表14-4,按成分主要属于针柱石(Me20.36~34.10,Ma65.9~79.64)。

表14-4 方柱石(1~4)和绿帘石(5~7)化学成分

方柱石交代斜长石、条纹长石或反条纹长石的现象在薄片中很常见,一般沿长石的节理裂隙呈枝杈状、不规则网脉状进行交代,然后逐渐扩大到整个长石晶体。

方柱石矽卡岩脉旁侧的碱质交代现象在不同矿段有所不同,在狮子山、铁门坎和龙洞等矿段主要发育钠长石化,伴有少量钾长石化,而尖山矿段则主要发育钾长石化,其次为钠长石化。出现钠化或钾化为主的原因似乎与闪长岩原岩的成分有一定联系,当原岩为石英闪长岩时一般发育钠长石化,当原岩是黑云母辉石闪长岩时,则主要发育钾长石化。

伴有钠长石化的矽卡岩分带在铁门坎矿段比较典型,通过地表和开采场的详细填图,自闪长岩至大理岩可以分出以下几个带(图8-1):

00 石英闪长岩

1 透辉石化钠长石化闪长岩,宽50~300m

2 网脉状方柱石化(伴有透辉石化、石榴子石化、绿帘石化)和钠长石化闪长岩,宽0~80m不等

3 石榴子石透辉石方柱石矽卡岩,宽0~50m

4 绿色云母透辉石磁铁矿

0 大理岩

(3)石榴子石矽卡岩

石榴子石矽卡岩是铁山矿区重要交代岩之一,按石榴子石的成分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钙铝榴石矽卡岩:主要产于尖山矿段内带,呈脉状产出,和硅灰石、透辉石共生,属矽卡岩早期的渗滤交代产物。根据大量折光率的测定,石榴子石含7%~26%钙铁榴石分子。尖山矿体外接触带条带状透辉石-石榴子石大理岩中的石榴子石也属于此类。经电子探针分析,此种石榴子石成分为And34.56Gros61.78Sp+Pyr3.65

第二类是钙铁榴石矽卡岩,以棕色为特征,常呈不规则脉状交代方柱石矽卡岩或透辉石矽卡岩,也有呈网脉状交代钠长石化闪长岩的。矿物成分特点是含较高的钙铁榴石分子(And63~100),锰铝榴石分子很低(Sp0.11~0.79)。当钙铁榴石与晚期热液交代矿物———钠长石、绿泥石、方解石等伴生时,常有环带状结构,并具异常干涉色。

(4)脉状硅灰石-钙铝榴石-透辉石矽卡岩

这类矽卡岩脉仅见于尖山矿段离矿体稍远的网脉状矽卡岩带,外表一般为浅灰至灰白色,稍带浅绿和浅棕色。脉的宽度变化很大,狭者仅1~2cm,宽者可达数米。它们经常呈网脉沿闪长岩的裂隙交代产出,形成“角砾状”构造。

矽卡岩脉的矿物组成主要有硅灰石、钙铝榴石和透辉石,常具对称的分带现象,自闪长岩到矽卡岩脉的中心,一般可分成以下5个交代带:

00 黑云母辉石闪长岩

1 条纹长石化(或反条纹长石化)黑云母霓辉石闪长岩

2 平行的束状硅灰石带

3 致密细粒状钙铝榴石-透辉石-硅灰石带

4 透辉石(Di18)-钙铝榴石(And20Gros80)带

5 硅灰石中心带

(四)矽卡岩期后酸性淋滤阶段的热液交代产物

铁山矿区近矿闪长岩中除了矽卡岩化外,还发育各种热液交代现象,主要表现为绿色云母化、绿帘石化、阳起石、晚期钠长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和高岭石化等,它们往往叠加于矽卡岩、碱质交代岩或其他围岩之上,在空间上紧挨矿体分布,但其范围比碱质交代岩小,宽度一般为数米,局部达20~30m。在生成时间上大致相当于磁铁矿化的晚期或稍晚,大部属于酸性淋滤阶段的产物。

(1)绿色云母交代岩

这是铁山矿区最重要的近矿热液交代岩之一,广泛发育于矿体边部的内外带矽卡岩和蚀变闪长岩中,常呈网脉状沿矽卡岩或蚀变闪长岩的裂隙交代产出。绿色云母蚀变岩带的宽度一般为数米,决定于接触围岩岩性和裂隙发育强度。当近矿交代岩为方柱石矽卡岩或方柱石化钾(钠)长石化闪长岩时,绿色云母化最发育。与其共生的矿物有磁铁矿、方解石、透辉石、钠长石、阳起石和萤石等。

绿色云母外表为绿色,呈鳞片状集合体,鳞片大小一般为0.2~0.5cm,局部较细,仅0.5mm左右。在薄片中云母的多色性显著,Ng=Nm浓绿至淡绿色,Np—淡黄色,折光率普遍比金云母高,但低于黑云母:Ng=1.589~1.613,Np=1.547~1.558,光轴角小(10°±),比重2.891~2.951。

沙勃宁(1985)曾指出,黑云母和金云母之间,按含铁度(fm)大小,应存在一个连续的系列,花岗岩、伟晶岩中的黑云母的fm一般大于35%,金云母fm通常低于15%,fm介于15%~35%之间的云母应属于含铁金云母类,铁山矿区的绿色云母按化学成分和折光率换算的总含铁度为15%~29%(表7-4),所以应属于含铁金云母。

(2)绿帘石交代岩

这类交代岩主要见于矿体边部的内矽卡岩或蚀变闪长岩中,如尖山、铁门坎等矿段。绿帘石常呈脉状产出,或为单矿物交代脉,或和钠长石、蓝绿色角闪岩、方解石、阳起石和黄铁矿等共生。

绿帘石为黄绿色柱状集合体,Ng=1.768,Nm=1.752,Np=1.730,2V(-)=73°~79°其化学成分见表14-4。

蓝绿色角闪石常交代透辉石,C∧Ng=30°,Ng=1.694,Nm=1.686,Np=1.674,属绿钙闪石类。阳起石一般呈纤维状集合体,C∧Ng=16°~20°,Ng=1.635,Np=1.626。绿帘石的化学成分见表14-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