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是怎么排泄的?
鲸鱼起源于陆地哺乳动物,因久在海边活动又回到海洋生活,四肢演化为鳍适应海洋生活,食物的消化和粪便的排泄类似陆地哺乳动物,吃得多拉的多,排泄场景相当夸张。
哺乳动物的内脏器官都是类似的,基本都有心肝脾肺肾,消化道的类型也相似,并且多是干湿分流,也就是排尿和排粪是分开的,解剖结构上也拥有肛门、尿道和生殖口,食物经过胃的挤压揉碎后进入肠道消化,未消化的部分结在一起成为粪便。
鲸鱼粪便排泄相当夸张,因为在海洋中生活,冰冷的海水不很利于保持体温,且体型庞大,消耗能量快,所以鲸鱼的食量很大,这就造成它们粪便特别多,据观测一头成年的蓝鲸一天能吃5吨小鱼小虾,而哺乳动物对食物的消化程度是比较低的,只能吸收其中的20%左右,那么一同蓝鲸每天排的粪也能达到一两吨。
且因为在水中排泄,这么大一坨沾在身上估计是很难受的,鲸鱼边缓慢游动边排泄,一次能够覆盖几十平方米的海面,想象一下目力所及全是屎水的样子吧。不过鲸鱼体型也有大有小,大多数鲸鱼的体型都比蓝鲸小得多但仍比它们的近亲河马体型稍大一些,也会像它们的河马一样甩着尾巴拉螺旋屎。
尽管排泄的场景不是很雅观,但是鲸鱼粪却有一定的价值,那就是龙涎香,这种产生于抹香鲸体内的结石状东西在我国是一种香料也是药材,在西方被称为灰琥珀,也价值不菲。
鲸鱼排泄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海洋生命主要是靠海面上的浮游植物固定阳光的能量生产有机物,提供给小鱼小虾,小鱼小虾又成为大鱼大虾的食物,构成食物链食物网,但是浮游植物和人类种植的各种弄作为类似,那就是需要氮磷钾铁等养分。
鲸鱼在排泄的时候,虽然拉的很多,但是它们却倾向于在海水表层排泄,而那里正是浮游动植物的生存乐园,因为阳光充足光合作用更强。鲸鱼的粪便中有未完全吸收的含氮、铁等元素的成分,因为拉的比较稀,粪便成分难以沉降到海底,正好成为浮游植物的“肥料”,鲸鱼以这种方式调节着海洋生态,有点像人类给植物施肥,鲸鱼还比较“传统”,施的是自己产的“农家肥”,也算是自产自销了。
鲸鱼捕食和拉屎的量以及拉屎的位置显示了这种物种对于海洋生态调节的重要作用,既能限制鱼虾等以浮游动植物为食物的动物数量,又能以粪便滋养浮游动植物,因此在海洋生态乃至环境调节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鲸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有的鲸身体很大,最大的体长可达30米。鲸的体形像鱼,呈梭形。头部大,眼小,耳壳完全退化。颈部不明显。前肢呈鳍状,后肢完全退化;多数种类背上有鳍;尾呈水平鳍状,是主要的运动器官。有齿或无齿。鼻孔一或二个,开在头顶。成体全身无毛(有许多种类只在嘴边尚保存一些毛)。皮肤下有一层厚的脂肪,可以保温和减小身体的比重。用肺呼吸,在水面吸气后即潜入水中,可以潜泳10~45分钟。一般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胎生,通常每胎产一仔,以乳汁哺育幼鲸。但许多人分其为鱼类,事实上它们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分布在世界各海洋中。
鲸鱼,世界各海洋均有分布。它是水栖哺乳动物,用肺呼吸,其种类分为两类,须鲸类,无齿,有鲸须,鼻孔两个,像长须鲸,蓝鲸、座头鲸、灰鲸等;齿鲸类,有齿,无鲸须,鼻孔一个,像抹香鲸、独角鲸、虎鲸等。海洋中绝大部分氧气和大气中60%的氧气是浮游植物制造的。须鲸却能灭浮游植物的劲敌——浮游动物。另外,齿鲸也有助于保持鱼类的生态平衡。齿鲸的食物就是以鱼为食的大型软体动物。因此世界上没有鲸,人类就要灭亡。
鲸类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温恒定,大约为35.5℃左右。皮肤裸出,没有体毛,仅吻部具有少许刚毛,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体温并且减轻身体在水中的比重。头骨发达,但脑颅部小,颜面部大,前额骨和上颌骨显著延长,形成很长的吻部。颈部不明显,颈椎有愈合现象,头与躯干直接连接。前肢呈鳍状,趾不分开,没有爪,肘和腕的关节不能灵活运动,适于在水中游泳。后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残迹,呈残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鳍,末端的皮肤左右向水平方向扩展,形成一对大的尾叶,但并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狭长的尾干部逐渐变细,最后在进入尾鳍之前消失。尾鳍和鱼类不同,可作上下摆动,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种类还具有背鳍,用来平衡身体。它们的骨骼具有海棉状组织,体腔内有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体的体积,减轻身体的比重,增大浮力。
28. 鲸鱼是怎么排便的?为什么说它们的粪便价值比黄金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