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是如何当上摄政王的?
皇太极去世后,由于他死得突然,没有预先确立皇位继承人,因此发生了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的事件。豪格是皇太极最大的成年皇子,多尔衮是皇太极的皇弟。大臣们也各自拥戴一人,剑拔弩张,争执不下。最后想到了一个妥协的方案,立年幼的福临为帝,由摄政王摄政。
那么,既然这是一个妥协的方案,既然是由摄政王摄政,为什么却是多尔衮与济尔哈朗摄政,而与豪格没有什么关系呢?豪格为什么不参与摄政呢?豪格不参与摄政的话,明显就是多尔衮赢了,为什么还说是一个妥协的方案呢?
(豪格剧照)
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
一、豪格过早就退出了竞争。
事实上,准确地说,并不是豪格与多尔衮争夺皇位,而是皇太极的旧部鳌拜、索尼等人,想要拥戴皇太极的儿子为皇帝,与多尔衮竞争。
皇太极的儿子很多,当时鳌拜、索尼等人之所以要拥戴豪格,是因为豪格是皇太极当时最年长的儿子,同时也是成年的皇子,拥戴他,把握性最大。
但是,没过多久,实际上鳌拜、索尼等大臣们已经放弃了对豪格的拥戴。其中的原因,一方面,豪格自己不受拥戴。大家在拥戴他的时候,他自己却多次说自己“德小福薄”,不配继承皇位。另一方面,豪格当年曾有杀妻的恶劣行径,这一点,也被多尔衮阵营的人拿出来说事,让鳌拜、索尼等人感觉拥戴他,胜算不大。因此,鳌拜、索尼等人放弃了拥戴豪格,改为拥戴皇太极的其它皇子。
二、提议福临实际上已经排除豪格。
豪格和福临都是皇太极的皇子,两人居于同一地位。从古至今的摄政王,都是长辈,没有同辈当摄政王的。如果是同辈当摄政王,不如立这个同辈为皇帝。
因此,当多尔衮提出拥戴福临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豪格排除在了权力格局之外。
另一方面,对于皇太极的那些旧臣来说,毕竟福临也是皇太极的皇子。因为多尔衮满足了皇太极旧臣们的要求,立皇太极的皇子为皇帝,因此,虽然这个皇帝是小孩子,皇太极的旧臣们也无话可说。如果再想提议豪格当摄政王的话,就算是无理取闹,没道理了。
(皇太极剧照)
三、方案是多尔衮首先提出来的。
其实,提方案的那个人非常重要。
当时,皇太极的旧臣鳌拜等人,在这场权力斗争中,采用的办法是针锋相对,硬扛。他们冲到皇太极陵前,表示如果不选择皇太极的后人为皇位继承人,他们将自杀在皇太极陵前。
鳌拜等人采用的是金刚怒目的方式,没有想过还会有其他解决方式。而多尔衮显然比皇太极的旧臣们要睿智得多,他一下就想到了折中方案,而且率先把这个方案提了出来。
在这个方案中,他并没有提豪格。
我们前面已经说过,因为让福临继位,已经满足皇太极旧臣们的要求了。他们也就不好再把豪格加进去了。
反过来,如果这个方案是由皇太极的旧臣们提出来的,他们提出让福临继位,让豪格和多尔衮一起作为摄政王,那时候,多尔衮实际上也没有反对的可能性。他总不能说,皇太极的儿子中,有两个人掌控着权力,不公平。这话显然是说不出口的。因此,可以说,多尔衮最初提出方案,他便占得了先机。
(多尔衮剧照)
四、多尔衮提济尔哈朗获支持。
多尔衮聪明的地方,还不仅仅是他最先提出方案,而是他提的这个方案中,没有让他自己一个人当摄政王。同时,多尔衮更聪明的地方,还有他没有把豪格加进来,却把济尔哈朗加了进来。
济尔哈朗是第三阵营的,多尔衮提出让第三阵营的人进来,可以说,一下就把第三阵营的人团结拉拢了过来,让他自己获得了巨大的支持。这样,当他提出这个方案的时候,就占据了绝对的支持率。
另一方面,济尔哈朗本身又是不管事的。多尔衮选他,不但获得了更大的支持率,权力还掌控在自己手里,可以说,一举多得。这实在是多尔衮棋高一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