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怎么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
导语: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而大学问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透过这两位大智慧家的话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对一件东西或者一件事物的兴趣对一个人的影响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老师怎么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
一、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孩子不畏惧你的数学课堂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必须用“情感”为教学开道。
夏丐尊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所以教师首先要爱生,这种爱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填补知识缺陷,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而不轻易否定,恰当指引,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是益友。
二、给予肯定,多些鼓励,让课堂成为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
小学生普遍具有喜欢表扬的心理特点。我们教师应在课堂上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因为我们的每一次表扬,对学生都是一种鼓励。我们平时上课时,要经常对学生这样评价:“讲得好”、“做得正确”“读得非常好”等等。这些,学生都认为是一种荣誉、一种信任。因此,我们对任何一个学生都要尽可能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叫学生上黑板板演,有的教师在判断正误时,在错题后直接打上鲜红的“×”;但有教师不怎么做,他们在某个错的步骤下面画上“ ”,而对其它对的步骤仍打“√”。这第二种做法,不但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让学生对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引起重视。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一种有效积极的鼓励,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和对待自己的错误。便于学生积极的去订正错误,也是我们教师应该去学习的做法。
三、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课堂迸射智慧的火花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数学问题的产生离不开数学情境。在讲解几何初步知识――“线段”时,我引用了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创设一个数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有一只小狗,在离它50米的地方有一根肉骨头,小狗想要吃到肉骨头,试想一下,它会怎么样去接近这根骨头。
生:直奔过去。
生:箭一样的速度狂奔过去。
……
师:同学们想一想,小狗为什么不绕个圈子然后再去吃骨头呢?为什么它每次都会直奔过去呢?这是为什么呢?
生:小狗直奔过去能够快一些吃到骨头。
师:真聪明!为什么一直奔过去能够快些吃到呢?
生:一直过去跑得路程近。
师:因为小狗都知道直奔过去路程近。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出:“同一平面内,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运用和培训学生思维能力。
四、动手实践,让学生“手脚并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数学学习方式,它力求变革传统的被动性接受式的数学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他主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试图突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操作、探究等认知活动,使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丰富数学课外活动,为兴趣的培养插上腾飞的翅膀
课堂上对数学的学习仅仅是数学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在弄清楚了课堂上的知识后,就更希望了解更多关于数学课外的一些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创造机会,是时激发鼓励,为学生提供扩展知识的平台。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其创造一个自由的、生动的学习环境。课外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更加利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例如,组织数学课外兴趣小组,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出数学墙报,开展课外阅读,上趣味数学课,开设专项讲座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扩大知识面,发展数学的学习兴趣。
正如孔子说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老师,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深层次的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让枯燥的数学课堂成为激发孩子智慧的舞台,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更是我们一直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