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抗倭名将戚继光
01
一代名将戚继光。在文官占绝对优势的体制下,能成就了戚继光这样一代名将着实不易。
戚继光的贡献在于,治军有方战法合理,带出一支军事过硬的“戚家军”,百战百胜彻底清除了倭寇边患。
中国的边患历来以北方为甚,规模大,实力强,危及中原。历经秦汉、唐宋,国家的防御重点一直在北方。
相比较,东南沿海的倭患不过是小规模的骚扰而已,应该讲成不了什么气候。
在十六世纪中叶,日本这一个岛国能够严重威胁明朝东南沿海的安全,这是很难理解的,应该是明朝越海进攻日本才合乎逻辑。
当时的日本不仅地狭人稀,而且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权,内战频发,纲纪法律荡然无存,类似于中国的战国时期。
就这么个撮尔小国荒蛮民族,竟然屡次攻破被视为固若金汤的东南海防,长驱直入视守军为无物,这简直是个笑话。
可事实就是如此,大明帝国的军事废弛到了何种程度,长期重文抑武的恶果显露无遗。
02
倭寇不同于普通的海盗,海盗大多是乌合之众,只为抢夺财货属于流寇性质。
而倭寇则不然,他们登陆后通常建立根据地,有时还围攻城池。其成员并非全是日本人,反而是中国人居多,而且担任高级头目。
倭寇入侵的原因,主要是国际贸易引发的,明朝禁止民间海运通商,但屡禁不止东南沿海走私猖獗。
利益驱动使走私活动规模越拉越大,最终导致与明朝海防军事力量的直接对抗。
倭寇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战法诡异神出鬼没,明朝的官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战法落后指挥不当,往往是自乱阵脚相互践踏。
明军名为围剿倭寇,实际上是被动挨打胜少败多。
倭寇的侵扰已经危及到国家安全,身处中枢的文官猛然惊醒,低能的官军是靠不住的,必须另谋他途改革军事制度。
改革的首要是选择有创造精神的高级将领,他必须在战略上深谋远虑,而又精通各种战术,戚继光是非常合适的人选。
戚继光是幸运的,他受到两个重要文官的赏识和支持,一个是福建巡抚谭纶,另一位是中枢重臣张居正。
03
戚继光着手组建他的新军,兵源不是来自军户和卫所,而是另行在浙江招募的志愿兵。
由于事态严重,政府不得不批准他组建新军的计划,并且加征新税来补充军费,历史上有名的“戚家军”诞生了。
戚继光募兵的原则是只收农民不收城市居民,他认为来自市井的人都属于狡猾无赖之徒。
他定了一个奇特的标准,凡属脸色白皙、眼神轻灵、动作轻快的人一概摒弃不用,因为这些人大多是来自城市的无业游民,实属害群之马。
对于国家的倾力支持,戚继光非常感激。
他告诫士卒说:“你思量在家种田的苦楚艰难,当思量今日食银容易。又不用你耕种担作,养了一年,不过望你一二阵杀胜。你不肯杀贼,养你何用?就是军法漏网,天也假手于人杀你!”
戚继光的思想工作做得到位,使士卒们从内心里明白了道理,用现在的话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戚继光的军法非常严厉,士兵离队小便会受到割去耳朵的惩罚,据传他的二儿子由于违法军法而被他毫不犹豫地处死。
戚继光的铁的纪律和法不容情,造就了一支坚强的“戚家军”。
后来他调任蓟辽总兵,有一次在大雨中向全军训话,惟独从南方带来的三千军士能几个小时岿然不动,如同没有下雨一样。
04
通过分析倭寇的战法特点,戚继光创新发明出一种“鸳鸯阵”的阵法,充满了辩证法的智慧。
十二人为以一队,攻守兼备,长短结合,特别讲究团队的合作。
这种阵法适用于对付小股倭寇,十人相互配合,兵器长短结合极具杀伤力。
戚继光还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非常重视战情分析,在战前把各种条件和可能发生的情况反复琢磨,以期准确判断形势。
他还重视情报收集,在临战前几天,要求侦察连每两小时报告一次敌情。
他还使用泥土塑成的地形模型,以方便于作战指挥。能够做这样细致的考虑,几乎没有任何因素不在他的掌控之中。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戚继光做到了这一点,他已具备了现代战争将领的素质,在那个时代确实非常突出,也比较超前。
“戚家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战绩,从1559年开始,在与倭寇的战斗中几乎是战无不胜。
除了军队的素质外,主帅戚继光的卓越指挥才能是胜利的决定因素。
经过几年的艰苦征战,几乎肃清了倭寇边患。
1564年的“仙游之役”,倭寇大败而逃,戚继光穷追不舍一举消灭了倭寇余孽,这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
至此,日本各岛的来犯者,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的冒险没有便宜可占,逐渐放弃了继续侵扰的念头。
05
在整个抗倭战争中,戚继光最大的成功在于,不是追求把事情做得最好,而是很好地适应了环境从而发挥了自己的才能。
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统帅,环境的适应性,政治的适应性,以及军事的适应性缺一不可。
政治决定军事,没有政治的支持几乎什么也干不成。
反过来讲,与其说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不如说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
时势造英雄,英雄适时势,这是相辅相成而缺一不可的。
在这里,我又想起了抗金民族英雄岳飞。
昨晚看热剧《人民的名义》,省政法委书记高育良有一段评价岳飞的话,值得人深思。
他说:“岳飞不解上意,死于情商低”,这是一种现在社会的歪理邪说。
颠倒黑白蛊惑人心,实为奸诈妖孽之类,大家应该群起而攻之。
中华民族崇尚忠义节操,作为政府高官的高育良,竟然说出这样的话,真令人毛骨悚然后背发凉,真是枉为人师愧对人民!
岳飞固然耿直,也不至于不知赵构之私心,他是不愿揣测上意,因为他没有选择的余地,要么救国要么亡国。
而赵构的苟和,也只是偏安一隅苟延残喘,南宋最终也没有逃脱亡国的命运,诛杀忠臣良将无异于饮鸠止渴自毁长城。
戚继光确实很幸运,有谭纶的支持,张居正的擢拔与保护。其后虽受到清算张居正的连累而不受重用,但人生的结局还算圆满。
相比之下,后世的袁崇焕就悲惨多了。
生性多疑又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残忍地杀害了抗清栋梁袁崇焕,真是帮了努尔哈赤一个大忙,也把自己推向了亡国之君的沟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