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贵为太子,为什么想要杀自己的兄弟呢?
一来是因为李承乾因身患足疾而心生自卑,二来是因为其兄弟李泰确实存有夺嫡之心,所以担心失去储君之位的李承乾才会想要将李泰杀死。李承乾在患上足疾之前,太宗以及朝臣对他的评价都是非常高的。因为这一时期的李承乾不仅聪慧,且为人也十分谦逊仁孝。但是自患上足疾之后李承乾因不良于行而心生自卑,继而行事开始变得暴躁、叛逆。
面对李承乾的这一转变,太宗自然是深感痛心的。为了使其回归正途,太宗“搜访贤德,以辅储宫”,然而这些辅臣的严厉教导却让李承乾变得越发偏激。太宗因为极力想要规正李承乾的错误行为,所以对李承乾难免严厉。而李承乾却因此认为太宗不再喜欢他,是以他与太宗的隔阂日渐增大。
再加上,当时太宗对嫡次子李泰颇为宠爱,甚至有些时候他给李泰的赏赐还会多过太子。至于李泰,他也因太宗的宠爱渐渐生出了夺嫡之心。在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李承乾开始担心自己的储君之位终有一天会被李泰所夺。基于这种担心,李承乾决定暗杀李泰,但是他的暗杀计划并没有成功。因为未能如愿除掉存有威胁的李泰,李承乾后来做出了一个更加偏激的决定。这一决定便就是起兵谋反。
643年的时候,李承乾与李元昌、杜荷等人合谋起兵逼宫。但是未等他们真正开始行动,太宗便知晓了这一消息。如此一来,李承乾的逼宫计划自然也就没能成功。先有暗杀兄弟之举,后又意欲起兵逼宫,太宗即便再偏爱李承乾也只能将他废黜。实际上,李承乾患上足疾之后便性情大变,但是太宗始终不曾想过将他换掉。而李承乾因自卑心理作祟而担心易储,结果导致自己被废。
最终李世民为了保全自己三个嫡子李承乾、李泰、李治,唐太宗不惜在群臣面前拔剑欲要自刎。为了防止再次上演惨剧,李世民立三个嫡子中最为宽厚的幼子李治为太子,以防嫡二子李泰登基后滥杀兄弟。
李世民晚年时期对自己当年发动玄武门之变产生了悔过之心,当时的他认为自己的父亲李渊偏袒李建成,所以他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可是当时的李世民 根本不知道父亲的良苦用心,直到发生了李承乾一事,李世民才明白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