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的历史

 我来答
梦之缘文化
2022-11-08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32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44万
展开全部

姜堰属泰州。

崇祯《泰州志》载:“《禹贡》(泰州)淮海为扬州,言北据淮,东距海为扬州之域。

周武王封泰伯于吴,其地属吴。

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而不能正江淮之地,遂属楚……”这方宝地究竟经历了多少人间沧桑,谁也说不清。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镇北天目山发现了宋代和汉代墓葬,出土北宋政和铁钱、两汉陶器、铁剑、铜镜、五铢钱等。

八十年代初和九十年代,地方文物工作者在天目山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获得鬲、豆、罐、箭镞、网坠、铜削等。

二十一世纪初年,发现的遗物有陶、铜、石、骨、蚌、牙等质料的人工器物,鹿、獐、犬、鱼、鳖、蚌、鸟等类动物遗骨。

考古证实,姜堰这块宝地,至少在6800年左右我们的祖先即在此生息了。

  对于“姜堰”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众说不一。

称“三水”者有之,称“罗塘”者亦有之。

它究竟何时取名,乳名什么,学名何称,至今仍是姜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姜堰这个名号,最早出现在北宋泰州军的境内。

宋史卷八十八载:“泰州,上,海陵郡。

本团练,乾德五年(967年)降为军事。”“军”的范围有多大?西至海陵(泰州),东至如皋,北至临泽(高邮),南至孤山(靖江),约有五六个县的地方。

在这本地图集上标出的地名只有十五六个,姜堰就是其中一个。

  民国六年(1917年)《姜堰乡土志》载:“姜堰市者姜堰镇之改称也,古名三水,以江、淮、湖皆积于此故名之,其水由西来至湾子口,一向东,一向北,相触回旋为罗纹而成塘,故又名罗塘。”崇祯《泰州志》载:“姜堰,州治东四十五里天目山前,潴运行水北至西溪通运盐河以达上河。

嘉祐二年(1057年)守王纯臣移堰近南宋庄侧,宣和二年(1120年)大水,移于罗塘港,近运河口。”又传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泰州富商姜仁惠,置田产若干,在州治东天目山附近。

当时,东有海水、南有江水,北有淮水,常为患。

姜仁惠、姜锷父子两次出钱出力,先后两次率领民众筑堰抗洪,最后迁堰(坝)至罗塘港,近运河口。

上坝、下坝、大概即这个时候形成的。

  姜堰,又名“三水”、“罗塘”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宣统泰州志》载:“罗塘港──州治东四十五里,今姜堰河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姜堰镇南街,曾发现一块石碑,上刻“罗塘古镇”四个大字。

立碑年代为道光十六年(1836年)。

“三水”也好,“罗塘”也罢,最古老的名字还是“姜堰”。

  “姜堰”这个水利建设的成功,是我们的祖先艰苦卓绝、与天地奋斗的结果。

当年一筑坝,二迁坝址,这样大的工程,姜氏父子出钱出力,百姓们自带工具,自建工棚,但基本是以工代赈。

他们出大力,流大汗,夏天不怕烈日当空,冬季不怕天寒地冻,就是这样勒紧裤带,一锹一锹地挖土,一车一车地推泥,终于垒起“姜堰”这块丰碑。

  百姓们为了纪念姜仁惠,姜锷父子,不忘他们率领民众筑堰的功绩,逐将大堤命名为“姜堰”。

姜堰因此得名。

  姜堰市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越、楚,秦代属东海郡,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海陵县,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改海陵为吴陵,南唐元元年(937)年升为泰州。

  民国初年废州设县,县治泰州。

1940年10月,泰县抗日民主政权于海安建立。

  1949年5月,泰县人民 *** 驻姜堰镇西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泰县与县级泰州市两度分合,1962年1月复称泰县,县治姜堰镇。

  1994年撤县设市,改称姜堰市。

1996年隶属新设立的地级泰州市。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